溃疡性结肠炎 (UC) 是一类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UC 发病高峰年龄为 20~49 岁。病情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 UC 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有研究显示,2013-2018 年 UC 住院增长率为 10.68%。
依据最新指南,UC 的治疗遵循分期、分度、分段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分层:对于初治、临床表现较轻的中度 UC,可以参考轻中度的治疗原则;而对于反复发作且合并并发症和肠外表现的中度 UC 患者,建议按照中重度的原则进行治疗。维持治疗对于避免反复发作和病情加重非常重要。 UC 的治疗目标为「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加强对患者的长期管理」。
UC 的治疗药物包括传统的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制剂等。
临床定位:
临床定位: 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 UC 和急性重度 UC 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轻、中度活动性 UC 和中度活动性 UC,如足量美沙拉嗪治疗无效,建议更换为口服全身作用的糖皮质激素或升级生物制剂以诱导缓解。对于重度活动性 UC,建议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诱导缓解。 代表药物: 泼尼松龙、泼尼松、布地奈德、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
临床定位: 用于重度、难治性、激素耐药或依赖患者的诱导缓解,以及缓解后的维持治疗;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换用环孢素后,如果症状缓解,可换用此类药物维持治疗;慢性活动性 UC;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合用于慢性活动性复发;也可用于其他不能耐受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其疗效不佳、频发的患者;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术后患者。 代表药物: 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临床定位: 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 年 · 西安)》中,生物制剂的地位有所提高,在轻、中度 UC 应用美沙拉嗪无效转换中,生物制剂与糖皮质激素有等同的地位;对中、重度 UC,生物制剂也可考虑作为一线药物。 代表药物: 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 以往观点: 对传统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 应答不佳或不能耐受的中重度 UC,建议使用生物制剂 (英夫利西单抗或维得利珠单抗) 诱导缓解;糖皮质激素依赖的中重度 UC 患者可应用生物制剂 (英夫利西单抗、维得利珠单抗) 治疗。 最新 UC 治疗相关指南观点: 2019 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指南建议对于中至重度活动性 UC 可将生物制剂和激素作为「平行选择」,但未建议必须先于生物制剂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传统药物。 2023 年中国 UC 指南建议更早期应用生物制剂,体现在 3 条推荐意见中: ①对于轻中度活动性 UC 和中度活动性 UC,若足量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无 效,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来诱导缓解; ②英夫利西单抗或维得利珠单抗可考虑作为中重度 UC 的一线治疗方案; ③急性重度 UC 如既往反复激素治疗、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可首选生物制剂治疗。 ![]() ![]() (可点击查看大图)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禁忌症: ① 对本类药物或制剂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② 活动性结核病或其他活动性感染(包括脓毒症、脓肿、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机会性感染)的患者; ③ 中至重度心衰患者(UST、VDZ 说明书未提及)。 生物制剂使用前注意事项:
生物制剂使用中疗效监测及评估: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1]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 年 · 西安)[J]. 胃肠病学,2024,29(3):145-162. [2]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2018 年 · 北京)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 796-809. [3]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建议意见 [J]. 中华消化杂志,2021,41(6):366-374. [4] 相关药品说明书. |
|
来自: 桐桐i48yyv8bov > 《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