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轻松学会时间管理

 福莲 2025-04-20 发布于云南
一、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孩子拖拉的习惯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作为父母,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作者推荐从绘制“一日时间图”做起,如下图:
图片
具体的项目和内容,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针对6岁以上,已经读书的孩子,可以对放学后的时间单独制定计划表。罗列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标注时间段,并用不同的颜色便签,划分不同的任务类型。
图片
图片
注意事项:
  • 先罗列一天要完成的任务
  • 在基本情况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剩余的时间让孩子自行做主。(建议以30分钟为每个独立时间段)
  • 以图片的形式将“时间”观念直观的传递给孩子

二、通过制作游戏化任务清单,帮助孩子做计划
孩子开始读书后,每天就会有很多必须要做的事情,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规划好每天要做的事,列好执行清单,作者建议从“游戏化清单”入手,通过“游戏化”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文中以晨起清单为例,低龄儿童家长可以利用“知更鸟”清单,来帮助孩子列执行清单,以及了解事项完成情况。
图片
“知更鸟”清单通过将“必做事项”绘制成活动叶片,完成一项变翻转成绿叶,完成全部事项之后,树枝上就是满满的绿叶,很有游戏性和趣味性,对未完成事项也有很明确的直观性,家长朋友可以借鉴这个方式,制作孩子感兴趣的图案清单。
1.制作执行清单前要搞懂的5W:Why(为什么制定)、What(具体目标是什么)、Where(在哪执行)、Who(由谁监督)、When(执行时间)
要注意两点:
  • What——具体目标是什么。目标一定不能太简单,毫无挑战,也不能太难,让孩子受挫,设置目标要坚持“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让孩子有动力,有兴趣,还能有信心坚持下去。
  • Who——由谁监督。监督人一定要保持一致性,不能经常更换,或者持不同的原则,那样会打乱孩子的计划节奏。

2.制作游戏化清单前的准备
  • 罗列任务。任务要合理,并且要尊重孩子提出的合理建议。
  • 模拟清单。在正式执行前,可以提前模拟一遍清单任务,看看其合理性,减少因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不合理给孩子带来的挫败感。
  • 任务排序要考虑孩子的行为习惯。在执行中可对任务顺序进行调整,保证清单能够完整的执行下去。
  • 任务节奏合理。提前预演,保证清单任务难易适中,节奏合理。某些任务可以定时定量,保证执行过程的一贯性。

3.制定执行清单注意事项:
  • 清单内容要与孩子达成共识
  • 过程公正,家长要保证清单按原计划进行,不能随意更改
  • 低龄儿童在执行过程中可进行“游戏化”修改,增强内驱力
  •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家长可适当提醒孩子,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孩子的执行情况反馈,不断地优化清单

三、番茄学习法

番茄学习法是很多学习博主推荐的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

番茄学习法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进行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然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图片

如果中途被打断了,可以将其记录下来,在复盘的时候看下孩子更多是因为什么事情被打断,从而做出调整。家长也可以设置奖励积分等形式,减少孩子因为分心、贪玩等其他消极因素而打断番茄学习时间。

图片

番茄学习法的时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孩子要通过关注孩子在番茄时间内的表现,听听孩子的执行反馈,来调整一个最适合孩子的番茄时间。调整后的番茄时间需要持续使用至少两周,经常修改会破坏学习节奏。
注意事项:
  • 避免闹铃惊吓到孩子;
  • 不对孩子的学习方式提出额外的要求,一切按孩子原来的学习方式进行。番茄闹钟只是让孩子的番茄时间内更专注,同时提醒孩子注意休息;
  • 陪伴孩子。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学习,切忌孩子在学习,而家长在一旁看手机,会让孩子分心;
  • 遵守规则。要坚持完整个番茄时间,家长不要去打断孩子的专注力,有任何要提醒和建议的地方,都建议留到休息时间在跟孩子说,保证整个番茄时间的专注性。

四、“三只青蛙”——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时间管理大师博恩·崔西认为:想做好时间管理,就要找出一天、一周、一年乃至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它们就是必须吃掉的“三只青蛙”。
注意事项:
  • 罗列孩子想做的事;
  • 帮助孩子找到“三只青蛙”;
  • 保证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完,剩下的时间想做什么取决于孩子。重要的是确保每天至少能完成至少三个目标。

如何通过“三只青蛙”帮助孩子做计划?
以周末计划为例,分为三类任务:必须完成的、孩子自己想做且能独立完成的、孩子希望与家长一起完成的,然后将三类任务细化,并用青蛙标注出最重要的目标,这样就很清晰明朗,且能保证周末能完成必须完成的事也能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最想做的事。
图片
列明细后,生成周末代办清单:
图片

五、用“点菜—吃菜”方法制定假期计划
即,把做计划当做“点菜”,把执行计划当做“吃菜”,来教孩子做假期规划。
图片
注意事项:
  • 写菜单。
    先记录孩子希望在假期里完成的玩耍计划、作业计划等。在这里建立要公正的看待孩子的希望和建议,以玩耍为主,适当学习,给孩子执行计划的积极性,也要避免过度追求计划的十全十美。
    图片
  • “荤素”搭配。
    假期任务也分为四类:孩子必须做的(在家)、孩子想做的(在家)、孩子独自外出做、孩子需要家长陪同外出做的。
    分类后给孩子“盘子”,让孩子自主“选菜”。首先确定每周必须完成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如必须做假期作业;接下来就安排每日计划,在每类任务中各挑选一项,注意“荤素”搭配。
  • 根据“三只青蛙”法则,找出最重要的三道“菜”。建议可以家长安排2个,孩子自主安排2个,尊重孩子的想法。
  • 填写周计划。

  • 根据周计划,制定月计划表,完善整个假期规划。

    图片

注意事项:
  •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 制作孩子喜欢的计划表
  • 鼓励孩子挑战未尝试的事情
  • 务必完成计划,并尽量要求孩子上午就完成当天的“三只青蛙”,这样孩子就能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和自由安排活动的快乐
  • 执行计划要配合番茄学习法。任务开始前先预估所需时间,完成后再记录实际消耗时间,家长做好时间统计工作,帮孩子进一步优化计划表,促进孩子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六、培养孩子的整理能力,从自己的出门“小背包”开始
设置“快乐出门清单”,让孩子自己决定带什么东西出门,减少对孩子的执行干预,让孩子在出门后自行去想想东西准备的是否合理,缺少哪些物品?哪些其实可以不必带?带什么物品可以使“小背包”又实用又轻松?多尝试几次,可以培养孩子的整体逻辑思维,同时也给了孩子很大的自主性。
图片

整理一次其实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如何保持长期整洁。
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用完东西后立刻将其放回原位,这才是收纳整理中最应该养成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参照下面的整理流程帮助孩子做整理:
图片
  • 拿出来。顾名思义,就是将东西全部拿出来,进行整理前的工作。
  • 分分类。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 减减负。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跟孩子一起看看哪些物品现在还需要,哪些物品不需要了,将不需要的物品打包,可以转送给有需要的小朋友,也可以放入储藏间收纳。
  • 收起来。
  • 记位置。这一步也很重要,一定要标注好物品的放置位置,这样后续也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将物品放回原位的习惯。

七、积分表
积分表就是一种奖励制度,积分形式更适合五六岁以上的孩子,低龄孩子可以用奖励小红花,或者其他游戏化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如“喂小猫”积分图。
图片
比如:若孩子能按时完成任务,妈妈就给孩子发食物贴纸。如果妈妈提示一次,孩子马上就行动,那么就可以得到3张贴纸;如果需要妈妈提示2次,可以得到2张;如果需要提示3次,只能得到1张;如果妈妈提示3次还不行动,那么他的小猫就没有食物吃,就要被饿死了。这是类似于“喂小猫”积分图的使用方法,家长们也可以根据孩子喜欢的东西自行制作,游戏规则的内核是相通的。
在这里我主要分享下作者列举的积分记录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家有学龄期孩子的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稍作修改后使用。
图片
积分记录表(填写完成)
一般建议积分于每周五结算,这样孩子就可以在周末享受自己一周以来的努力成果。
积分表里最好包含“三只青蛙”,图示中是以晨起任务、写作业、睡前任务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家长在适用时可根据情况自行调整。
积分可兑换成小礼品作为奖励,也可以用零用钱当做奖励,并配合财商启蒙,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的使用金钱。
积分记录表的外面可以套一个A4大小的透明文件袋,这样就可以用白板笔在上面记录每一天的积分,每周统计完之后可以擦掉,下一周又可以继续使用,而不需要每周都打印新的积分记录表,由此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很多家长不能持续地为孩子做记录,恰恰就是因为需要每周都准备新的表格这一点小事情。有了这张可以反复使用的积分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了。
图片
积分细则表
填写完成的积分细则表如下图:
图片
根据孩子的任务完成情况填写积分。设置基本积分和满分的形式,主要是鼓励孩子自觉、主动地完成任务,做得好、做得快都有额外奖励积分,孩子也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
积分使用情况填下如下图:
图片
积分是孩子辛辛苦苦得到的。根据积分细则,玩手机、看电视是需要消耗这些辛苦积累的积分的,所以玩手机或看电视之前,孩子自然就会思考一下。他可能会想:“我是要现在玩游戏,还是留着积分,兑换成零用钱用于购买心爱的物品呢?”或者他会想:“我可以现在玩一会儿,然后再努力赚更多的积分。”
与强硬限制孩子玩手机或看电视相比,这种机制更好。因为在这种机制下,家长就把玩手机、看电视的自由选择权转化成了激发孩子更好地执行清单的动力。而且,这样也能让孩子明白,只有积攒更多的积分,才能有更多的自由。
积分细则的第三个表格是特别注意,上面的黑星其实就是出现警告、惩罚等情况的相应后果,作者不提倡给予孩子过多的惩罚,因为惩罚不能带来正面的引导。制定黑星的时候,不要列太多事项,只列出一些的确无法容忍的行为,以便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监管。
图片
积分细则的第四个表格是额外积分。这个表格中列出的事情应该是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做的事情。
图片

当然,书里还提到了更多的方法,我只是列举了几种,有兴趣的家长们可以看看这本书。
阅读工具书最重要的并不是收集了多少种方法,而是你真正能落地实施的方法有几个。最关键的在于实施,而不是阅读。
希望家长们遇到自己觉得很好很适用的方法,一定要实践一下,在实践中调整,而不是永远停留在纸面上,那才是“纸上谈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