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色芳华》带火了“牡丹经济”,看过才知,洛阳和菏泽谁是“牡丹之都”

 松影融雪 2025-04-20 发布于河南

四月的风一吹,牡丹就成了顶流

菏泽和洛阳两座相距不远的城市总会被拉出来遛一遛,尤其是《国色芳华》这剧一播,看牡丹更是成为了一种潮流,因此而起的还有这两地的“牡丹经济”。

杨紫国色芳华路透图,花园中的何惟芳|国色|芳华|杨紫_新浪新闻

这“牡丹经济”可不是像欧洲的“郁金香”那般最终走向了泡沫,牡丹给这两座城市带来的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只一个清明假期,洛阳旅游就收入了27.4个亿。菏泽也不逊色,牡丹园中人比花多。

一个是牡丹花会打了几十年的河南洛阳,一个是出口占全国70%”的山东菏泽。

一个讲究文化底蕴,一个拼的是种植实力。

谁才是真正的牡丹之都?我们先从头说起。

图片
01

牡丹到底谁先种的,这事儿其实有考据。

早在隋唐时期,洛阳就开始种牡丹了。

据说武则天冬天赏花成瘾,某天醉酒下旨:“百花明早开!”唯独牡丹不从,结果被贬到洛阳。

就这么一折腾,洛阳牡丹名声大噪,直接上了皇室热搜榜。

唐宋时期,洛阳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花界名媛”的主场。

《洛阳牡丹记》《东京梦华录》里,文人骚客竞相提笔,专门写它。

洛阳牡丹记_搜狗百科

那时候牡丹地位比今天的iPhone还高,谁家种得好,谁家就是朋友圈顶流

到了明清,牡丹在洛阳已经不是“装点庭院”那么简单了,而是城市身份的象征

洛阳人爱牡丹,爱得深沉。

于是,牡丹文化、牡丹节、牡丹园……一整套完整的花事体系被捧了出来,延续至今。

菏泽的牡丹历史没有洛阳那么久远,最早约是元明时期才开始大规模种植。

但人家发展速度快,一路从“盆栽进城”干到“出口海外”。

图片

如今全菏泽种了近40万亩牡丹,品种3000多个,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七成以上。

说它是中国牡丹的供应链大本营都不夸张。

更厉害的是,菏泽把牡丹从花变成了产业链

花开可以赏,谢了能入药,籽还能榨油做护肤品。你随便买瓶牡丹精油,大概率原料就来自菏泽。

而且每年4月,菏泽牡丹节一开,全城直接变流量收割机,游客百万级进出,人气不输洛阳。

这几年还搞直播带货、牡丹茶饮、牡丹冰激凌……

图片

说白了:人家不止种花,还玩转了花的IP

而且,菏泽还和《国色芳华》IP搞起了联动,直接复刻了一个剧中经典建筑“花满筑”,还请来了明星站台,这排场非常可以。

图片

所以从“历史时间线”来看,洛阳确实是种牡丹的祖师爷。

但菏泽胜在了将牡丹发展成了产业链。

图片
02

牡丹之所以在洛阳和菏泽两地扎根成势,绝非偶然。

两座城市一南一北,都恰好踩中了牡丹种植的“舒适区”,但走的却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洛阳地处北纬34度,被称作植物生长的黄金纬度,春季温润、日夜温差适中,不冷不热正合牡丹的脾气。

再加上地形起伏有致,土壤疏松透气,牡丹根系下扎轻松,长得既稳又精神。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气候节奏慢,不会让花一下子憋爆,反而让牡丹花期拉长、色香俱佳,称得上是天生的花艺秀场

图片

相比之下,菏泽纬度略高(可忽略不计),却赢在了“产能”和“规模”上。

这座黄河冲积平原上的城市,土地平坦肥沃、光照充足,全年日照超过2500小时,是植物界的阳光大户

这里春天升温快、热量积累足,牡丹一旦开了,那叫一个整齐划一、花团锦簇,而且朵朵饱满、层层叠叠,非常适合做商品化输出。

图片

简单点说,洛阳的牡丹像艺术品,而菏泽的牡丹,是实打实的产业货。

这两地的“用花逻辑”也不一样。

洛阳更偏重观赏型,讲究花型、花色和香气,是文化旅游的“门面担当”。

菏泽更讲究牡丹的实用价值,从花瓣到籽油再到护肤品、药品,全都能进产业链,是真正把牡丹“吃干榨净”的实用派。

图片

从发展路径来看,洛阳把牡丹养成了一座城市的名片,每年花会期间游人如织,是“花+文化的典型代表。

而菏泽则更像一个高效的农业车间,把一朵花种出了GDP、卖出了国际市场。

图片
03

若是从一个游客的视角去评价这两座的城市的牡丹花,其实是洛阳更有看头。

洛阳的牡丹随处可见,它并不只是一种在花园里被观赏的花,而是融入了洛阳人的生活。

我和朋友去一家苍蝇馆吃饭,那家小店的每个桌子、还有柜台上都用牡丹做了鲜切花,并且牡丹的色彩非常独特。

图片

我们询问老板才知,他家有一片牡丹园,但是这花不卖。

饭间,还有人进来问这花能不能卖,老板勉为其难5元一支的价格卖给了他。

在洛阳街头牡丹鲜花的价格一般是10元一支。

后来,我听洛阳本地一个朋友说,洛阳很多人家里都有自己的牡丹园。

对他们来说,牡丹就是日常。

到洛阳,不一定非要去牡丹园去看牡丹,绿化带里也有牡丹,各个景区也都遍植牡丹。

图片

而且洛阳牡丹植株非常大,基本可以达到花比人高的效果,并且游客可以走进花丛和牡丹亲密接触。

图片

但在菏泽,牡丹好像只开在牡丹园中,那些植株较高的百年牡丹还会被保护起来。

还有很重要一点,洛阳是一个穿汉服走在大街上不会被注目的城市。

菏泽虽然是一个汉服制造大户,但汉服店没有几家,穿汉服出门的人也不多。

图片

这就导致牡丹所带来的那种盛唐的气象其实菏泽是没有的,但洛阳非常的浓厚。

所以,洛阳讲的是花中之王的气场。

它是牡丹的历史舞台,充满诗情画意,是宜古宜文的代表。

随便走进一家民宿,墙上都可能挂着花谱或唐诗里的句子,而且这家民宿可能还附带汉服体验的服务。

菏泽讲的是“百业之花”的落地。

图片

它是牡丹的现实载体,把花种进田里、做进工厂、卖到世界。

比起诗意,它更脚踏实地,走的是产业化、科技化和国际化的路。

这么多年下来,洛阳和菏泽也没少为“牡丹第一城”争论。

但其实不必非得“选边站”。

你想看花开如海、古城如画,那就奔洛阳;

图片

你想看牡丹开在千家万户,那就去菏泽。

一个负责梦,一个负责现实,恰好构成牡丹的全貌。

要不怎么说,国花牡丹就是“泼天的富贵”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