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想带着学生走进“天下第一楼”

 书生游子 2025-04-21 发布于浙江
“天下第一楼”福聚德的兴衰变迁,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剧烈冲突与历史沧桑巨变的缩影,引导学生学习体味,可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这一单元虽是”活动探究”单元,由于是九年级,我们以阅读欣赏为主,然后引领学生从事戏剧实践活动,诸如课堂演绎人物对白,课后改写课文剧本等,我想带着学生走进“天下第一楼”,也不知道有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学习活动一:梳理主要情节,思考戏剧冲突。

课文的主要情节是——

1.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2.克五借机敲诈,卢孟实威严应对。

3.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

4.罗大头要挟撂挑子,并侮辱卢孟实而离开。

5.唐茂盛支钱挖人,卢孟实欲哭无泪。

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同时,将人物的身份及其关系理清楚,将人物的特征读清楚。。

从故事情节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其戏剧冲突始终围绕福聚德的“兴”与“衰”展开。
学习活动二:联系时代背景,探究衰落原因。

“福聚德”衰落的直接原因:一个人干,八个人拆。这是课文台词,这是内忧。

“福聚德”衰落的原因还有外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张勋复辟失败、北洋军阀执政、国民政府统治,可谓风云变幻、新旧交替、军阀纷争,在这波诡云谲的时代,福聚德就像摇摇欲坠的小舟,面对的都是压迫和羞辱,走向衰落是必然的。

从“楼之兴衰”到“人之命运”的探讨:卢孟实的失败是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必然?怎样看待民族资本家衰落的必然?
学习活动三:  品味语言特色,揣摩言外之意。

1.浓郁的北京特色。

2.鲜明的行业特点。

3.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样让学生去发现,再让学生演绎下面的人物对白,揣摩划线台词的言外之意——

罗大头   (爆发地)卢孟实!别跟我这儿摆掌柜的,你那点儿底别以为我不知道!

常贵     (急拦)大罗!

王子西    这是干什么,散了!

这句台词表面上是让争吵的罗大头离开,实际上是在警告罗大头:再这样吵下去,福聚德会散伙。

唐茂昌    这几年,卢孟实在老家置产业,你知道吗?

王子西    这我可不知道。

唐茂昌    子西,你是福聚德的老人儿了,这些年我没理柜上的事儿,二爷又在天津,柜上的事儿,你得下心。

王子西  (怯懦地)是,我……

这句台词表面上提醒王子西要多关心柜上的事,实际上要王子西当自己的心腹留心卢孟实。

罗大头   这小子成心捣蛋,别忘了,你还该我们二爷一顿打哪,我先替二爷出出气!(拿烤杆)哎,我的杆呢?

成顺    (慌忙跑上)我,我这儿给您擦呢。

这句台词表面上是在给罗大头擦烤杆,实际上是在掩饰自己使用了烤杆。

这个学习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有语言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又将作业教学化,这是我一贯的教学主张。像这样的例子还有:

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在这里看似只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占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陪着笑脸。

卢孟实: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学习活动四:  尝试将《孔乙己》的某个片段改写成话剧,要凸显出人物的特征。

这一戏剧实践活动利用作业本的支架来完成。

①设定故事场景。根据故事情节和场景转换,将剧本分为几幕。其中,同一幕中的时间、地点等因素要统一,使剧本适用于舞台表演。

②设定人物关系。确定舞台上出现的人物,安排对话者的顺序和对话者的转换。

③设定人物的性格。考虑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成长环境、生活际遇、教育背景等因素。

④设计人物的台词。台词要能具体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能推动剧情的发展。此外,用于表演的台词,应力求通俗浅显、富有生活气息。

⑤设计人物的表情、动作。运用舞台说明来设计人物的表情、动作,以表达人物的感情,为舞台表演做准备。

下面是学生的改写,还差强人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