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PSA水平高就等于得前列腺癌?叶定伟教授权威解答

 果冻715 2025-04-21 发布于上海

编者按

图片

每年四月的肿瘤防治宣传周,是提高公众防癌抗癌意识的重要契机。今年的主题——“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特别强调癌症防治的科学指导与全周期管理。作为我国临床实践指导的重要依据,CACA指南不仅凝聚了国内外专家的共识,也引导着肿瘤诊疗进入更加规范、精准的新时代。

2025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前列腺癌》(以下简称“CACA指南”进一步完善了疾病分期、筛查策略、诊治路径和长期管理方案。为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前列腺癌的防与治,CCMTV肿瘤频道联合中国抗癌协会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就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解读。

图片

1

前列腺癌是“老年病”吗?年轻人也需要注意吗?

叶定伟教授答: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老年男性中显著升高。50岁前相对少见,65岁以上男性占全部病例的八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男性可以掉以轻心。根据CACA指南,除了年龄,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家族史、饮食结构以及种族因素。

在家族因素中,直系男性亲属中若有人罹患前列腺癌,其余男性成员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因此这类人群应格外重视前列腺癌的筛查和定期体检。在饮食方面,高脂高糖饮食以及由此引发的肥胖也被认为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长期摄入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其患病风险更高因为这类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相反,摄入丰富蔬菜水果的饮食模式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概率

基于上述风险因素,CACA指南建议:年龄超过50岁的男性,超过45岁且有家族史的男性,40岁时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超过1ng/ml的男性,以及年龄超过40岁并携带BRCA2基因突变者,均应定期检测PSA水平,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2

PSA水平高就等于得前列腺癌?

叶定伟教授答:不是的。PSA是一种由前列腺组织分泌的蛋白,其升高并不等同于前列腺癌的确诊。事实上,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以及其他非恶性疾病都可能引起PSA水平升高。CACA指南指出当检测发现PSA升高时,不能简单认定为前列腺癌,而应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包括游离PSA、血清PSA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PSA速度等。

此外,前列腺MRI已成为前列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磁共振成像具有多序列、多角度的优势,图像清晰,能够准确显示解剖结构,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灶、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判断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同时也可以用于检测骨、淋巴结及内脏是否存在转移。

简而言之,PSA升高只是一个“警讯”,提示前列腺可能存在异常,是否为癌症,需要结合更多检查结果,由专业医生作出全面判断

3

激素治疗是不是副作用特别大?能不能长期用?

叶定伟教授答:激素治疗,也称为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通过手术或药物方式抑制睾酮的生成,是前列腺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过去,对于晚期患者,ADT单药治疗是主要方案,但根据最新版CACA指南,目前已不再推荐单纯ADT,而是将其作为治疗基础,与新型内分泌药物如阿比特龙或恩扎卢胺等联合使用,成为转移性前列腺癌一线治疗的新标准。

当然,激素治疗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密度下降、心血管代谢异常、情绪波动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肿瘤风险和身体状况,选择持续性或间歇性ADT方案,并通过骨保护、生活方式干预、联合新药等方式进行副反应管理。简而言之,激素治疗是前列腺癌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调整和长期随访。

防治前列腺癌,科学是最好的武器。2025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为核心,从筛查预防到治疗随访,提供了全周期、全场景的指导。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让我们共同走近CACA指南,让“我知你知”真正变成“全民皆知”,为每一位男性的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Dakota Zh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