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丨豆腐,百年

 如歌行板11 2025-04-22 发布于江苏
IMAGE

当下,我们身边呈现出诸多新景观。如何去完成对它们的日常影像记录,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佳作,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影像记录者需要用新的观察视角,用最行之有效的拍摄手段和方法,给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以崭新的展示,使普通的被摄体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图片

65岁的杜加林在博联小铺卖豆腐。

这组《豆腐·百年》作品中,朴实地反映了江苏镇江扬中市一个民间食材作坊的百年传承。

扬中建制不过百年有余,从渔民到垦荒,从芦柳竹到工程电气,百年一瞬,沧海桑田。江洲上却有这么一户人家,从迁来伊始便四代传承,以做豆腐为生。传至今天,65岁的杜加林始终坚持用古法制作豆腐,让现代人品味到了从前清香豆腐的味道。

图片

每天下午四点半,杜加林开始准备豆腐制作的第一步磨豆腐,这是目前唯一使用的现代加工工序。
图片
每次做豆腐,杜加林的父亲、96岁的杜庆贵都会忍不住来帮忙。

从这些摄影作品中不难看出,影像记录者已经把写实的手法推向了极致,其显著的特点是将物象的表面质感精细、准确地刻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给人以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感觉,从而使作品更具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心理上的震撼力。

当景观遇到摄影时,要打破传统思维条条框框的束缚,利用摄影图片的灵性与气韵,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欣赏性与感染力。

图片

此前长期的劳作,杜老的背早已驼了,耳也背了,但多年的经验下,杜老掌握大灶火候的本领依旧纯青。

图片

锅开,赶鲜盛上一碗原生态的豆浆,这可是附近邻居的最爱。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城市的喧嚣和紧张往往让人们更向往恬静自由的生活状态。同时,人们心灵深处也想看到自我的腾跃、挣扎、反思和解压。

这组作品恰恰紧紧抓住了这些特点,让观者一根紧张的神经慢慢松软了下来,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一种平静、安适、平衡的氛围。

图片
其实做豆制品的所有原材料,都是豆腐脑。

图片

豆腐脑捣碎,在纱布上层层铺开,浇一层盖一层,“千张”“百叶”的俗称,可能就是源于此。

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幻想和思考,这是人类一个古老而未解的哲学话题。摄影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往往不是被摄体的本身。被摄体在摄影作品中只不过是一种载体,通过“载体含义的延伸”来表达某种概念、情感,这才是拍摄者创意的目的。这时,摄影不再仅仅是记录物象本身,而是更多地记录人的情感、思想、观念,以及对事物的概念理解。

所以,影像文化是一种摄影观念,要在拍摄的选材、构思和过程中打破旧的观念和模式,寻找新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和拍摄技巧,这是一个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好的影像作品能突出作品的主题,明确拍摄者思想内涵的表达,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和观者的兴趣。这样的作品往往出人意表,别具一格。

图片
百叶压干后,还是热气腾腾的,得迅速摊开透气,不然影响口感。

图片

一杆秤一片心,微驼的杜老板正在给慕名而来的顾客称豆腐皮。

文:刘冻

图:戴烨

编辑:扎西·刘

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

图片
点个'赞'再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