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己淡泊自守,又能做好领导,走这条路好难

 惟虫能天 2025-04-23 发布于河北
我读曾国藩书文系列

曾国藩在咸丰十二月的日记中有段话,大意是说,连日以来心情总觉不自在,其原因大概就是孔子说的不仁的,不可使之长久处在穷困之中。军队中本来就是争权夺势的场所,又实在不是甘居贫困卑贱之人所能办成事情的。欲求纯洁不移,淡泊自守而又具有足以推动大众的力量,这一条路子颇为难行。

读这段日记我颇有感慨,因为他谈及的事情,我不同程度地遇到过、困惑过。曾国藩在此日记中谈到的第一层意思是说,他连日以来心情总觉不自在,不自在的原因他没说,但从下文中可以推测,是因为理想与现实,修身与事业之间发生严重冲突所致。他没有把自己的不自在怪怨在外在因素上,而是对照孔圣人的教诲,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说这是因为自己是个不仁之人所导致的。我对曾公所言的困惑有切身体会。我从政几十年,心情不自在的时候并不少,与曾公的差距在于,从自己修身上找原因不够,而怨天尤人的成分却不少。

曾公谈到的第二层意思是,军队中本来就是争权夺势的场所。对此,我想说的是,何止是军队之中,在政界乃至在任何地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此情此景,曾公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不是甘居贫困卑贱之人所能办成事情的”这个话,听起来有些悲观凄凉,似有些绝对,但也基本是个事实。这告诉我们,身处风气污浊之时,如果你能抱定道德纯洁的目标,终身追求的话,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若有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志向的话,那过于清高自守,则必然导致“水鱼,至察”的境地。此时虽然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但不入乡随俗,不融入主流人群中的话,恐怕是不行的。而如何把握这个度,确实是曾公等样人所面临着的艰难甚或是痛苦选择。这就是曾公讲的第三层意思,他说既欲求淡泊自守,而又能使自己具备推动大众的力量,这条路子颇为难行。

曾公在此感慨这条路颇为难行,但并非不可行。事实上,官场上行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并非少数,只不过淡泊自守的度不同罢了。在这其中也不乏成功者,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条路是值得走的路。走这条路不仅可以修德进业,且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政治上的平安得到保证。

回顾我的仕途生涯,我曾多次地为此困惑、无奈和彷徨过,也曾被人看作是另类。有人调侃说,真不知道你这样清高傲气之人是何以走到较高位置的。对此我只能报之一笑,其实我并没有清高,也没有傲气,我只不过还有个坚守罢了。所幸在我从政的大部分时间里,官场风气还是比较好的,更重要的是,我坚信世道人心终究是公正的。(讲于2024年3月28日)

(不知老之将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