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让更多的人掌握高古瓷真伪辨别,让更多的后生超过我们,文化才可以继承与发展。 我把所有窑口、元青花、五大名窑、博物馆资料等资料都放在一个发文里面了,需要查看历史发文的藏友,可以双击下边发文: ![]() —————————— 我们看这件仿耀州窑剔刻花执壶。 第一、剔刻工艺:机械生硬 vs 灵动鲜活 仿品使用直脚钩刀剔刻,导致线条宽窄、深浅近乎一致,刀痕僵硬刻板,缺乏变化。花叶中的篦纹呆板,没有真品那种入笔间距大、出笔收拢,呈现 C 型、S 型 的灵动奔放之态,仿佛是被禁锢的线条,难以展现耀州窑剔刻花 “刀刀见泥、一气呵成” 的神韵。 真品采用 两刀技法 :先用直刀勾勒轮廓,再斜刀剔出泥料。由于两次下刀角度、力度的差异,形成的刻痕深浅不一、宽窄有别,在细微处可见刀痕的自然交错,使得花叶有浮雕效果。 第二、釉质表现:浑浊油腻 vs 通透明润 仿品的釉质看似透明,实则如胶水般浑浊不通透。釉面反光强烈且漂浮,呈现出油腻的质感,没有真品的干爽、光滑与温润。 真品的釉质则通亮纯净,釉面光泽柔和温韵,如同美玉般晶莹剔透。在光线的映照下,釉色自然流转,尽显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的质感。 第三、底胎特征:生硬艳俗 vs 古朴自然 仿品的胎质致密坚硬,胎体表面的酱褐色鲜艳刺目,毫无岁月侵蚀的痕迹,更不见老化、腐蚀、干松的古朴质感。圈足上的铁斑突兀刺眼,与真品垫烧留下的扁平、干松、色淡的铁斑形成鲜明对比。 真品的底胎呈现出沉稳的青灰色,质地干燥,泥质感强,底胎火石红斑色泽淡雅、沉稳、干爽。 ![]() ![]() ![]() ![]() ![]() ![]() ![]() ![]() 下边这件是博物馆藏品或拍卖品,在讲解时,你可以与真品对照一下,这样印象可能更清晰鲜明。 ![]() ![]() ![]() ![]() 下边是各窑口发文资料汇集链接,点击即可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