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多样化是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大方向。那么什么是学校课程多样化呢? 段兆兵教授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的提要中有一些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感觉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参考价值,现摘录如下: 一、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的内涵: 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指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围绕教育目的所形成的课程的多种目标、多种内容、多种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应当纳入这一内涵中——课程的多种实施方式。对于同一种课程,学校应当也必然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进行校本化的实施。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调整、完善,挖掘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以优化课程实施,这会更有利于国家课程高质量地实施。 二、多样化课程的特征: 多元性、选择性、灵活性、适应性、人本性和整体性。 三、多样化课程的价值: 人本价值——尊重个别差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社会价值——促进课程权力合理分享,推进社会民主进程; 对社会价值这一方面,我认为还可以加入这一观点:尊重地方知识的地位,尊重个人经验的意义 文化价值——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四、课程多样化的表现: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方式、课程评价的多样化。 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个内容:课程管理与运作机制的校本化、人本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