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投资和理财能力

 模糊的正确5xuf 2025-04-23 发布于江苏
很久前在微博曾经说过这个话题,但没有深入。现在随着女儿也慢慢长大了,我想可以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思考和尝试了。
首先明确的一点,作为家长,千万不能一提到投资理财就想着各种专业知识,试图早早的让孩子去接触甚至是给他们强行灌输各种知识,那一定会适得其反。
投资这种事情,是不能拔苗助长的。不要说孩子了,就说我们自己,自问一下是在多大年龄的时候才对投资感兴趣的?又是在什么时候才能理解投资和理财真正的意义?像巴菲特小时候那样,那么小就对钱很感兴趣又愿意真正去学的孩子,绝对是极其罕见的。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投资,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芒格曾经说过,如果投资能力只能选一个的话,那么就是理性。我个人的体会也是如此,过去的十几年看下来,能留存下来的投资人,无论是什么投资风格,但都有一个鲜明的特质,就是保持理性的能力。
但理性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会突然变出来。如果做个比喻的话,很多投资的硬知识其实像是数学题,你只要明白了就马上会了。但理性更像一门外语,需要长期的一点一滴的积累甚至是浸润在一个环境里很久,它才能慢慢的生出些许枝芽,并一定需要在未来无数次的电闪雷鸣的考验中茁壮起来。
所以,培养孩子投资能力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拥有理性的能力。理性这个东西,部分是天生的性格特质,部分是后天的影响,这里说的就是后者。
要培养孩子的理性,首先需要你理性。这种理性不是在讲投资道理的时候才理性,而是在日常处理事务中给孩子的影响。就事论事,是理性的起点,在处理与孩子相关的矛盾时,我们自己能不能先做到这点?
其次,随着孩子慢慢大了,不妨有意识地与孩子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有争议的社会热点。比如美国登月是不是假的?怎么思考这类看起来很专业,实际逻辑上很容易想通的问题?注意,这种聊天的目的不是告知孩子某个答案,而是做到两点:首先,不要上头,任何问题都就事论事,不要上升到宏大的层面更不要意识形态化;其次,要重点把正反两方面的声音都列出来,我们与孩子一起看看哪一边的逻辑更严密,证据更确定。
理性的思考,需要逻辑,需要数字,需要不同的观点,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不妨不断的和孩子一起回顾,我们的讨论中有没有做到以上的三点?
总之,要认识到,任何投资知识都有局限性甚至会过时,但唯有理性永远不会过期。而且一旦孩子发现了理性的力量,获得了理性思考的习惯,那将受用终身,投资理财只不过是这种正面影响的一个分支而已。
第二,培养孩子的正确的风险偏好
如果你在市场里待的足够久,一定会看到很多很聪明甚至很专业的人,最终大败而归,这些案例里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本质上喜欢做极高风险的事情。
我女儿现在十几岁,她知道我的工作是职业投资,有时会好奇的问我一些问题。在这种时候,我最多说的就是,我的工作其实是管理风险,而所有的风险里,最可怕的就是永久性的损失。那么永久性的损失是怎么来的呢?简单一句话,就是赌,赌错了会损失很多,而如果一次赌对了甚至更可怕,因为你下一次会押注得更多更狠更自信,那么迟早有一天会完蛋。
我会告诉她,如果我管理不好风险会怎么样?我们今天享受的一切,都会失去,所以我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而且我会邀请她可以随时提醒我,不要做高风险的事情。
风险偏好这个事情最开始,是让孩子理解为什么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再往后,是让孩子理解为什么你发现一块很便宜的金砖时,我们更要小心不能急着买(因为对黄金真伪的认证是困难的)?最后,是理解人最容易出混招的几个典型场景(贪了,怕了,急了),不在这样的情绪下做重大决策,更要避免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场景里。
理论总是枯燥的,孩子还是更喜欢听故事。所以有时候我们聊天时,我会给她讲讲这么多年看到投资失败的故事,特别是那些曾经辉煌却最终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案例,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孩子甚至更理解了我的工作。
所以,要让在孩子明白投资赚钱既非常困难,又非常简单。非常困难的点在于,我们要抵御很多短期的诱惑,要甘愿承认自己是普通人,不要和别人比较,不要羡慕市场里的神话。但非常简单的地方又在于,只要我们愿意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做低风险的事情,赚钱从长期来看反而是简单的。
第三,教会孩子用概率思维和逆向思维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教育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缺失,就是统计学和心理学。但做投资越久,就越感到,这两门学科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典型的理科教育。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或者说是很难清晰的证实和证伪的,在投资世界里就更是如此,我们每天都是在处理不确定性极其影响。那么如何战胜不确定性呢?
投资世界里最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手里钱的购买力总是会长期贬值的,我会告诉孩子,爷爷年轻时候买一个东西是多少钱,20年前是多少钱,现在又是多少钱,那么如果我不做理财,等这些钱到了她的手里,又会贬值了多少。你愿意一直贬值下去吗?她当然会摇摇头。
但是把钱投入到哪里去,才能变得有收益,而不是反而主动亏掉了呢?这就需要未来她好好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你多读1本书,可能就能多守住几十万,多理解一个投资原理,可能就能少亏100万。知识就是金钱,在这一刻孩子听起来就不再是句空话了。
此外要让孩子明白,我们做投资不是在法庭辩论,也不是在解一道数学题,它没有100%确定的答案。所以思考的方式,不是钻牛角尖的去证明“一定会”或者“一定不会”,而是考虑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分别处于哪个概率区间?
从概率这个问题延伸出去,一定会导向到逆向思维。因为所有人都很亢奋都很容易赚钱的时候,就是未来大概率要亏钱的高风险区了。反之也是如此。我一般不和孩子谈投资的细节,但在市场非常狂热或者悲观的时候,我会告诉她,现在是这么一个群体情绪的状态了,我们记住这个时点,然后过2年我们回头看看投资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如此,孩子其实已经参与了某种市场周期的观察,循环几次后,这些东西将潜移默化的进入孩子的记忆深处,未来的某个时刻,这种潜移默化有可能成为一种思考和行为的习惯。
第四,在“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上做好平衡
如果说前面三条更多是适合比较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时候再介入。那么这一条,可能是需要从很小开始就注意的。
钱这个东西很奇怪,你要拥有它,但又不能被它所操控,最好的办法就是习惯它的存在。孩子小的时候,我是不建议“延迟满足”的,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的需求其实很有限的,而且是直接与天性的需要相关的。安全感和被满足感(当然不包括拼命吃零食这种不健康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而匮乏感和不配得感则十分糟糕,可能会导致在未来成年后形成一种畸形的消费心理。
但孩子逐渐大了,特别是青春期开始后,我认为需要从“即时满足”向着“延迟满足”做平衡。换句话说,就是基本的生活和娱乐需求应该得到即时满足,而更进一步的脱离“舒适需要之外”的需求则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和协商。
在孩子大了以后,我认为有必要是孩子理解,资产是家庭所有的,是父母努力奋斗才得来的。而即便是父母,也并非是什么消费需求都能随心所欲,比如我会说,我也想买个新车啊,但前提是家庭的资产实现增值,否则我也只能继续努力。作为家庭资产主要创造者的我们尚且如此,你又有什么理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呢?
这里的度,由于每个家庭的财务状况不同,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也不同,无法一概而论,可能是需要父母思考和摸索的。但在方式方法上,要引入协商的模式,也要根据情况动态调整。
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对“钱”建立正确的认识,钱一定是个好东西,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的消费,需要与我们的收入或者奋斗相匹配。如果你想要超出平均水平以上的东西,那么你也需要付出与之匹配的努力去争取。但同样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个好东西,但我们绝对不能用脏东西去换取钱,否则就不是你拥有了金钱,而是金钱拥有了你。
此外,可以考虑为孩子托管一小部分资金(比如压岁钱的30%),协商作为投资账户,约定到大学毕业后一次性交付给孩子。在这个期间,每年做一次共同的账户审计,看看每一年或者连续多年下来后账户投资的情况如何,结果好和坏的原因又是什么?
这样孩子会把“消费”和“投资”的概念清晰的建立起来,消费就是用今天的钱满足今天的需求,而投资就是用今天的钱置换到未来会更值钱的资产上去,以满足未来更大的需求。一个人如果只顾现在,那么未来就会面临日子越过越难的窘境。当然,如果只是一味的投资在未来而不过好当下,那也是本末倒置,因为投资是为了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获取金钱本身。
总之,对孩子投资和理财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你可以把它当做,是在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正确的种子,至于说各种更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技能,或者说更深入的一些投资书籍,乃至于所谓的实际演练等等,都是相对次要或者说反而是可以相对速成的,真正用心且有指导的话,1-2年足够基础知识的储备,3年足够知识体系化的构建了,但正确的思维方式与风险偏好的稳定,是真的需要多年的培养的。
首先要有正确的种子,在未来合适的时机或者机缘下再放入合适生长的土壤(与投资理财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然后不断的浇水除草防灾防虫(在实际的投资理财过程里,帮着把把关,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那么这颗种子就会在合适的时候生发和茁壮起来。而如果相反,最基本的投资秉性没有塑造好,则其它的地方用力越猛,可能结果越糟糕,期望越大则失望越大。
在未来的AI时代,很多现在看起来的专业技能,比如财报分析,可能都会变得唾手可得。而且针对某一个专业技能,即便是现在也是可以外包出去的,比如雇佣研究员或者会计师做个审核。但唯有决策和个人的心性,是无法外包也不可能被AI代替的。
最后如果总结一句话,就是对孩子投资和理财能力的培养,要重道而缓术。术是可以未来不断学习和丰富的,它并像想象的那么难。但道一定要先行一定要扎实,道决不能错,否则术越丰富,越会带来虚假的安全感和盲目的自大,我们都知道这在未来意味着什么。
PS:首开一次打赏,看看有没有愿意请我喝杯咖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