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演变,是一部舌尖上的“因地制宜史”。
江南的龙井用铁锅炒出豆香,武夷的岩茶以炭火焙出岩骨,云南的普洱凭岁月沉淀出陈韵……而恩施玉露,却像一位隐士,守着唐代的蒸青古法,在蒸汽升腾的一瞬,将茶叶的鲜灵牢牢锁住的同时,一脚从唐朝踏进了现代。
有机恩施玉露茶,沿袭了唐代古老的蒸汽杀青方法,历经9道工序,只为化成舌尖的一缕鲜醇,帮你唤回内心久违的静与净。 蒸青,是茶叶高温蒸汽杀青的简称,即通过高温钝化茶叶中转化酶的活性,让茶叶停止发酵,从而固定茶叶的品质。与金属铁锅炒青相比,蒸汽导热杀青热量传送更为快速均匀,杀青所需时间更短,叶绿素破坏也更少。所以蒸青的绿茶一般都具有干茶墨绿、汤色杏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 另外,蒸汽瞬间钝化氧化酶,能减少多酚氧化,同时保留更多氨基酸,形成鲜如海苔、涩感极低的特质。这或许也是日本玉露茶,口感极度鲜甜、近乎无涩的原因。在中国,太祖朱元璋彻底“废团立散”之前,蒸青一直是当时绿茶主要的加工工艺,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早有记载,只不过当时不是散茶,而是紧压茶。明朝以后, 炒青散茶成为主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绿茶工艺体系,以至于如今再提起蒸青绿茶,很多人就只能想到湖北名茶恩施玉露一款。南宋时期,日本僧人到中国学习佛法,返回日本时,不仅带去了茶种,还将宋代蒸青制茶技术(蒸青、研膏、压模等)传入日本,经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茶道体系,像主流的玉露茶、抹茶、煎茶等,均采用以蒸青为核心的杀青工艺。日本玉露茶一度被视为传统绿茶中等级最高、工艺最精细的品类之一,不过当日本茶叶专家松下智到恩施考察后在其书中写道:“恩施玉露有极好的香气,并且其浓郁的味道比起日本的玉露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见中国的玉露茶,并不比日本玉露茶差。  恩施玉露,不仅是我国少有的蒸青绿茶,还是我国现存唯一的蒸青针形绿茶,因产于湖北省恩施市,胜似“玉露琼浆”,由此得名。20世纪60年代以来,恩施玉露茶先后被评定或认定为“中国十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等,其传统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恩施玉露为何能在众多绿茶中杀出重围呢?除了古老的技艺,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各地茶叶产区各有优势,恩施玉露的特色就在于其产区地处北纬30°黄金产茶带,拥有全球罕见的独立硒矿床。世界硒都的特殊地质,让茶树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富集有机硒,硒元素通过茶树根系被吸收后,转化为天然有机硒融入茶叶,不仅赋予恩施玉露“富硒茶王”的称号,更让每一口茶汤都自带“健康光环”。加之恩施地区山多地少,土壤多为砂质壤土,疏松透气,雨后不积水,旱季不板结,茶树根系得以自由呼吸,吸收深层矿物质的效率更高。如此“集天地灵气于一叶”的环境,放眼全国也难寻第二处。也不怪有人发出感叹:“恩施的山水,是茶树生长的天然道场。” 也正是这独一无二的地理馈赠和古老的制作技艺,让恩施玉露从中国万千绿茶中脱颖而出,屹立于高手云集的茶叶江湖。 本次带来的有机恩施玉露茶,创始人杨华毅清华硕士毕业后,本应该拿着高薪,在职场上挥斥方遒,整个改变,一切源于多年前的三聚氰胺食品灾难。作为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研究生,心系乡亲,选择了返乡创业。刚回村的时候,为了说服大家把地租给自己,一家一家做工作,改变传统的农药+化肥的种植方式。严格种植和加工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生产, 采用实生苗乔木单株茶树种植,坚持人工锄草。茶园和茶叶加工车间位于中国硒都——恩施施州古城柳州城南端,该地风景宜人,周围无任何污染源。公司茶园所在地为砂性土壤、雨量充沛、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海拔900米,其土壤pH值为5.5左右,特别适合茶树生长。采摘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恩施玉露工序十分繁杂,前后历时一周时间,非常考验制茶人的经验,包括鲜叶摊放、蒸汽杀青、扇干水汽等九道工序。茶香入水,香高而持久,有清新的海藻香,幽幽花香也随之扬起,蕴于茶汤中,婉转悠扬。茶汤中有大量的茶毫漂浮,富含茶氨酸,是鲜爽口感的重要来源。优秀的种植方式和制茶工艺,造就了高品质的恩施玉露,让你一口品到早春独特的“蒸青”绿茶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