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开源打破西方AI垄断霸权,开源笔法或可打破当今书法乱局,重振中国书法之生机。 什么是“笔法公式”? “笔法公式”是我总结的笔法内在的规律,既然是公式就必须具备通用性和包容性,通用性是指能运用到各种基本笔画当中,包容性则是指能包容各种书体。 大道至简,“笔法公式”我总结为二十四字,囊括了笔法的三个层面。 即 一、用笔的动作(笔毛运动的状态) 二、提按(提按很多人都理解错了,前文有详解) 三、节奏。 笔法公式二十四字 起笔三拍提按调锋 行笔两拍调峰调锋 收笔三拍按调锋收 完整的一笔总共8个动作: 1、提 2、按住 3、调锋 4、调锋 5、调锋 6、按住 7、调锋8、收(提) 起笔分三个动作: 1、提; 笔尖保持稳定提着笔使得笔尖接触纸面,接触面积越小越好,重点是得稳住,稍许停顿,这是个准备动作,这也是董其昌说的“提得笔起” 2、按住,什么是按住?(1)压着笔使得笔毛不弹起来的状态,(2)保持稳定 3、调锋,起笔的调锋有两种(1)推成方 (2)转成圆 行笔分两个动作: 4、调锋,行笔调锋只有一种,转笔调锋,这里注意调锋不要转多了,给5留出转动的空间。 5、调锋,继续转笔调锋,4、5两个动作共完成半圈的转笔。 收笔三个动作: 6、按住,这里的按住其实是因为做圆规一样书写所以导致的撑住,不需要主动下按,压住笔毛,使其不得弹起。 7、调锋,这里调锋与起笔2类似,分两种(1)推成方 (2)转成圆,产生不同的收笔形态 8、收(提),收是动作,提是状态,即笔尖离开纸面。 重点:这八个动作其实是两组提按和八个节奏。 1和2是一组提按,6和8是一组提按,(提按,很多人提按理解错了,前文有述) 起笔三个动作,行笔两个动作,收笔三个动作,其中行笔距离要长于起收笔,行笔是两怕,起收笔各三拍,也就是说行笔动作得快一点,起笔慢一点、行笔快一点、收笔慢一点,这就是基本节奏,如果能把起、行、收分解到八个动作,节奏就有了丰富性。 值的注意的是,1、2、3、4、5、6、7、8动作都是逐个影响的,1决定2,2决定3 ..... 7决定8,所以前一个动作出了问题,后面的动作就都跟着出问题,因为这些动作都影响笔毛运动的状态。 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1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与中国文化的“道”是暗合的。 (验证笔法公式) 现在可以来说说,网络上常见的笔法教学“切、顶、翻”的问题了。 切、顶、翻,简化了动作,失了节奏,只留下了“相”,看似比较像,实则有问题。 其一,切、顶、翻 只是对动作的表面描述,并未说到其本质,本质是提、按、调锋。 其二,“切”实则为两个动作,提和按,也是两个节奏,归于“切”则没有了提按也失了节奏。 其三,“顶”只是调锋方式之一,除了顶还有“转”,我用的是“推字,因为“顶”指的是像上推,其实是可以往多个方向推的。 其四,“翻”也不够准确,是起笔,是行笔?模糊不清,若是行笔“翻”则意味着行笔不调锋(行笔调锋前文有详述)。 笔法公式中的1—8是个循环,起笔调锋开始使得调整为中锋,行笔做螺旋式运动(调锋是行笔的驱动),至收笔笔毛回转,结合笔之四德“尖圆齐健”中“健”的特性,动作6压住,通过7调锋使得笔毛自然回弹,笔就毛就还原了,笔毛是不会散的(笔毛上的问题前文有提及)。 “笔法公式”是笔法的抽象,要理解还请阅读《解密笔法》之前基础部分,基础知识决定理解的程度,理解是分层级的。 羲杰习书感悟 “书法虽为小道,然小道亦道也。习书者能至达道,格物致知,其修持之法在于「惟精惟一」:精者,析毫剖釐以穷其理;一者,辩证统合以归太极。此即道之本体也。 习书之途,循阶而进,层级分明:初明理、次知法、再勤习,循环往復以深悟。其境有九——知晓、通理、理解、践行、熟练、精通、融贯、无爲,终臻「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境。斯乃修行之真谛也,岂必青灯古佛?闹市挥毫亦可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