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维正午,日悬中天。自狮子林启行,循青石街巷徐步而前,五百余步间,但见粉墙黛瓦若隐若现,苏州博物馆已在眼前。此馆毗邻名园,闹中取静,信步十刻,便得窥江南文脉之奥府,艺术瑰藏之渊薮。 苏博行预约之制,幸蒙天眷,抵馆门而券有余裕,遂整衣敛容,鱼贯而入。甫跨门槛,顿觉清风拂面,一座融汇古今之建筑杰作,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立体水墨长卷,令人屏息赞叹。此馆乃建筑巨匠贝聿铭晚年呕心沥血之作,历时数载,于丙戌年(2006)落成,甫一问世,便惊绝天下。贝公以鬼斧神工之妙思,将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神韵,与现代建筑极简美学熔于一炉。粉墙为纸,黛瓦为墨,几何线条作勾勒,玻璃光影为渲染,既有沧浪亭之清幽,又含现代派之简约,世人誉之为“现代版姑苏园林”,诚非虚言。 入其门,中央大厅豁然开朗,恍若置身琼楼玉宇。地面铺陈深色云纹瓷砖,光洁如鉴,映得四壁生辉;屋顶借鉴江南窗棂之巧思,以三角木构为骨,辅以菱形镂空,天光透过玻璃穹顶倾泻而下,明暗交错间,竟有“天光云影共徘徊”之妙。白墙素净,六角花窗玲珑剔透,似隔非隔,将庭院景致裁剪成幅幅天然图画。长条吊灯简约典雅,华光流溢,与自然光相得益彰,营造出宁静而雅致的氛围,令人心醉神迷。 其建筑之精妙,更体现在诸多匠心独运之处。粉墙黛瓦,传承千年姑苏遗韵,素白墙面不染纤尘,恰似宣纸上的留白;深灰瓦当错落有致,宛如水墨皴染的笔触。此色调与周边拙政园、狮子林等古建筑群浑然一体,又以现代几何造型赋予新意,刚柔并济,古今交融。坡屋顶经贝公妙手改造,化传统翘角为抽象几何形态,“中国黑”花岗石与白墙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远观如墨笔勾勒的山水轮廓,近赏则见现代建筑的韵律之美。玻璃幕墙与钢结构的运用,更是神来之笔。通透的玻璃打破传统建筑的封闭感,将天光云影、庭前花木引入室内;坚固的钢结构支撑起宏大空间,展现出现代工业文明的力量,二者珠联璧合,使建筑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灵秀,又不失时代的大气磅礴。 馆舍布局严谨,分东、中、西三区,各有千秋,又互为呼应。中路为全馆中枢,自南向北,入口、前庭、中央大厅、主庭院次第展开,如同一曲跌宕起伏的乐章。前庭松柏苍翠,奇石嶙峋,曲水流觞,尽显江南园林“一勺则江湖万里”之妙;主庭院以水为心,亭台楼阁、曲桥回廊、假山池沼相映成趣,贝公以片石代山,一勺代水,将苏州园林的精髓浓缩于此,漫步其间,步移景异,令人目不暇接。 东路为辅助展区与行政之所,临时展厅常办天下名展,书画厅则专陈历代墨宝。今逢职业画家任重个展,其字千里,号逸侯,幼承庭训,饱读诗书,遍临古今名迹,深得丹青三昧。其画室名曰“浴桐小馆”,所作字画思接千载,意蕴高古。《嵇叔夜服散图》绘竹林七贤之嵇康,袒肩散发,箕踞榻上,神情倨傲,尽显魏晋名士之风骨;身旁药器散落,更添几分隐逸之趣,任公借此画明志,彰显“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之操守。另一幅《九龙闹海图》,九条巨龙腾云驾雾,或昂首咆哮,或摆尾击浪,龙身矫健,鳞片毕现,云海翻涌,波涛汹涌,整幅画作气势恢宏,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展厅之内,雅静宜人。有女子立于画前,身着淡蓝之衫,配素白之裙,简约而不失韵致。其发挽于脑后,以簪固定,温婉之态尽显。身侧挎一浅袋,闲逸之意流露。 女子凝眸于壁间之画,此画悬于素墙。画中金龙腾跃,于云海间蜿蜒穿梭。龙身矫健,鳞片熠熠生辉,似正吞吐云雾,气势雄浑,摄人心魄。金黄龙躯与淡墨云海相互映衬,传统笔墨绘就奇幻之境,引人遐思。女子手持器物,似欲记取此画精妙,其专注之态,为馆中添一抹清韵。岁在甲辰,龙兆祥瑞。此画为画家任重先生绘就国画《龙腾甲辰》。 自东路西行,便至西区主展区。此处珍藏历代瑰宝,琳琅满目。清乾隆碧玉西番莲纹双羊耳环八棱大洗,乃苏州玉工仿痕都斯坦之佳作。痕都斯坦地处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其地盛产美玉,玉雕以器薄体轻、晶莹剔透著称,有“玉薄如纸”之美誉。此洗双耳塑为羊形,憨态可掬;八棱器身雕刻西番莲纹,异域风情与东方审美完美融合,深得乾隆皇帝喜爱,故清宫特立作坊仿制,号为“西番作”。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花卉葡萄纹折沿盘,亦为稀世珍品。青花之蓝,浓淡相宜,如宝石镶嵌;缠枝花卉婉转多姿,葡萄果实累累,寓意多子多福、富贵绵长,尽显大明瓷艺之巅峰水准。 更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诸展厅,堪称吴文化之百科全书。“吴地遗珍”展陈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之文物,陶器古朴,玉器温润,青铜器庄重,见证苏州从蛮荒到繁华之沧桑巨变;“吴塔国宝”聚焦虎丘云岩寺塔、盘门瑞光寺塔出土文物,北宋真珠舍利宝幢最为夺目,以珍珠、水晶、玛瑙等七宝连缀而成,造型精美,工艺繁复,乃佛教艺术之瑰宝;“吴中风雅”厅则荟萃明清书画、工艺精品,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之画作,笔墨精妙,意境深远;祝允明、王宠之书法,龙飞凤舞,气势磅礴;苏绣、玉雕、木雕、竹刻等工艺品,巧夺天工,尽显苏作之精致。 展厅中,亦有诸多现代佳作引人驻足。“顾公硕画马图轴”,诗塘有杨无恙、瞿旭初题咏,三人皆吴中才俊。杨无恙擅诗词书画,瞿旭初乃铁琴铜剑楼第五代主人,精于鉴藏,顾公硕则为过云楼后人,富收藏,工丹青。此画马图,笔力雄健,马态各异,题诗与画作相得益彰,堪称珠联璧合。另有顾文彬、顾承父子赠予潘志万之扇面,父书东坡文,笔意潇洒;子绘溪山景,墨韵清润,父子才情,跃然纸上。吴昌硕手稿、刘统勋扇面等,皆为稀世墨宝,弥足珍贵。 出西区,循廊东行,便至忠王府旧址。此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之府邸,始建于庚申年(1860),历三载而成,为现存最完整之太平天国建筑。咸丰十年,李秀成受封忠王,以拙政园为基,广纳周边宅第,扩建为王府,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同治二年(1863),苏州城破,李鸿章据为江苏巡抚行辕,此后数易其主,或为会馆,或作校舍,命运多舛。至1960年,苏州博物馆择址于此,这座百年王府始得重焕生机。 忠王府建筑布局严谨,中路为官署核心,照墙、门厅、轿厅、前殿、后堂、后殿沿中轴线依次排列,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王者威严。东路庭院清幽,卧虬堂前紫藤缠绕,老干虬枝,相传为文徵明手植,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生机勃勃;堂后戏厅古戏台,藻井华美,木雕精湛,乃国内现存最完整之室内古戏台,昔日丝竹之声,仿佛仍在梁间萦绕。四合院建筑仿照北京皇家风格,青砖灰瓦,朱门雕窗,既具江南之灵秀,又含北方之大气。西路鹤轩为楠木厅堂,三间敞轩,板壁皆以金丝楠木打造,纹理细腻,香气氤氲;前有庭院,高墙漏窗,石峰耸立,花木扶疏,清幽雅致,恍若世外桃源。 府中苏式彩绘、雕刻、壁画堪称一绝。梁枋之上,彩绘琳琅满目,题材丰富,或绘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或描山水人物,意境深远;更有龙凤呈祥图案,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尽显太平天国之特色。木雕、砖雕遍布门楣、窗棂、梁柱,刀工精细,造型生动,人物故事、吉祥纹饰皆刻画入微,令人叹为观止。壁画虽历经岁月侵蚀,仍可见当年风采,山水田园、民俗风情跃然壁上,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艺术之重要实物资料。 苏州博物馆,新馆与忠王府交相辉映,一为现代建筑之典范,一为历史遗存之瑰宝;一展现姑苏文脉之传承,一诉说天国风云之沧桑。漫步其间,如穿越时空隧道,既能感受现代艺术之魅力,又可触摸千年历史之脉搏,实乃人间胜境,文化圣地,令无数观者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4:30离开忠王府,吃晚饭后于18:00多到娄门。 苏州娄门者,古姑苏八门之一也,踞城之东北。考《吴地记》(唐)有言:“娄门,本号疁门,东南,秦时有古疁县,至汉王莽易为娄县。”门名之变,盖缘于此。 溯其肇始,娄门筑于春秋,伍子胥佐吴王阖闾,象天法地,营此水陆要津。其制奇伟,陆门凡三重,外、中、内相衔,内城之上起城楼,陆门之间设旷地、置闸门,固若金汤;水门三重列于南,亦备闸控流。昔时,城河为界,吊桥飞架,水陆两道皆通娄江,浩浩荡荡,直贯东海。然民国三十七年,外城、中城暨内城楼并遭拆毁,仅余一门孑立;至1958年,城门、水门尽圮,徒留残痕,令人扼腕。幸哉,癸巳年(2013),苏城兴城墙修缮之役,历半岁之功,娄门城楼与垣墙复建,旧貌新颜,重焕风华。 娄门枕籍千载,尽阅沧桑。春秋之世,吴、越迭为都城;楚并越土,封春申君黄歇;秦定六合,始置吴县。五度为国都之盛景,朝代更易之兴衰,商贸荣枯之更迭,皆映于娄门眉目。明清之际,娄门尤显峥嵘,娄江乃太湖入海要冲,帆樯林立,舳舻衔尾,四方商贾辐辏,货贿山积,江南水乡之富庶,于此尽彰。 今观娄门,古迹环列,人文荟萃。拙政园、狮子林名园比邻,咫尺之内,曲径通幽,亭台映水,一木一石皆含乾坤之妙;伽蓝寺钟磬悠扬,安齐王庙香烟缭绕,佛道之韵,沁人心脾。更有粉墙黛瓦之民居,深巷幽弄,吴语呢喃,烟火氤氲,江南雅韵,尽在寻常巷陌间。 所见之门,为娄门,亦即疁门。踞城之东北。 姑苏古城,八门巍然,曰阊门、胥门、盘门、蛇门、娄门、相门、平门、齐门,各有典故,皆载春秋。 阊门者,居城西北,亦号破楚门。昔孙武、伍子胥率吴师伐楚,由此门发轫,凯旋亦经此道,故名。伍子胥象天法地,营筑吴都,以阊门为“气通阊阖”之首门。逮至明清,阊门一带市廛辐辏,冠绝天下。城外南濠街(今称南浩街)、上塘街、山塘街,城内阊门大街(今西中市),商肆林立,货贿山积。乾隆年间,《姑苏繁华图》《盛世滋生图》妙笔绘就,十里长街,万商云集,盛况跃然纸上。 胥门在城西万年桥南,又名姑胥门。其得名者,伍子胥旧宅毗邻;其闻名者,子胥头颅曾悬于此。苏人怀子胥之忠烈,视胥门若丰碑。此门昔为水利枢要,控太湖之水入城,现存元明清重修之迹,犹见军事要塞之森严。 盘门位处城西南,旧称蟠门。《吴地记》载:“旧日蟠门,尝刻木作蟠龙,镇此以压越。”盖吴在辰位属龙,越在巳位属蛇,故立蟠门,龙首向越,以彰征服之意。今盘门乃元代遗构,清初复建门楼,额题“龙盘水陆”。其制奇绝,两道水关、三道陆门与瓮城环环相扣,更兼瑞光古塔、水陆城门、吴门古桥,世称“盘门三景”,为天下独绝。 蛇门居城东南,亦含厌越之象。吴人以龙自居,视越为蛇,故门上置木蛇,首北向内,示越之臣服。然世事无常,阖闾筑门欲制越,终竟灭吴者,乃越也。今蛇门唯存水城门、城墙与城楼,静立桂花公园,见证沧海桑田。 娄门踞城东北,旧称缪门。《吴地记》云:“娄门本号缪门,东南秦时有古缪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门随改称。”其陆门三重,水门亦三,昔时舟楫往来,商贾骈阗,为米市与排水枢纽,尽显水城风貌。今城墙新筑,游人凭栏,可观拙政园之秀,忆往昔漕运之盛。 相门在城之东,又名干将门、匠门。阖闾命干将设炉铸剑于此,四方工匠聚居,遂成兵器冶铸之区。岁月流转,“干将”讹为“相”。二零一二年,城墙重修,辟为市民公园,七百丈垣墙,诉说千年匠韵。 平门位城北,《吴门表隐》载其又名巫门。公元前505年,伍子胥北伐破齐,凯旋经此。民国时,因风水之说废塞,后复开;1958年拆毁,2012年重建,今为火车站南广场对景,恰似古城新扉,迎八方客。 齐门亦在城东北,本名望齐门。阖闾十年破齐,齐献女为质,嫁吴太子波。齐女年少思乡,日夜泣涕,阖闾怜之,筑此门,使登高遥望故土。今齐门城楼虽圮,唯余城墙,然“齐门”之名,仍传吴地,留一段佳话。 此八门者,或记征战之烈,或载商贸之荣,或述相思之苦,或存匠作之巧,皆姑苏文脉之证,历千载而不朽也。 |
|
来自: 倩红 > 《2024五月苏杭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