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东关老鹅汤登上中央电视台《欢乐大猜想》栏目,不过东关老鹅汤换成了含山老鹅汤,本公号在《东关老鹅汤、运漕香菜双双亮相央视》一文中进行了报道。

虽然主持人口口声声都是含山老鹅汤,可采访的两位食客脱口而出的还是东关老鹅汤。
有东关网友发来消息说:东关就真的那么不堪吗?明明一开始就是东关老鹅汤,大水泥厂一倒东关镇一撤,东关的好东西都在去东关化,难道将东关骨科搬到含山就不是东关的了?将东关老鹅汤叫做含山老鹅汤就不是东关的了?你可以改名,但让老百姓“改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看食客脱口而出的是什么?看看来看骨伤的患者是怎么问的:这是正宗的东关骨科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格局这个词开始流行了。一个刻在百姓心中的地名“东关”,一个以东关冠名的美食,当然还有其他好多东西,比如东关大麻饼、东关方片糕、东关臭干子······甚至一直存在的东关码头也变成濡须港了。难道是心心念着东关的东关老乡格局太小了,还是······?流经巢湖无为含山的濡须水,三地都在打濡须水这张牌,一开始听说濡须港还真不知道是在东关。但如果说东关码头(东关港)就没人不知道的,因为这是大禹治水的东关、这是彭祖修炼的东关、这是三国古战场的东关······如果《欢乐大猜想》的主持人再来一句 “这道美食是来自草船借箭发生地的东关老鹅汤”,这一定会比“含山老鹅汤”这几个字让全国观众想的更多、记得更牢!该是给东关正名的时候了,该是重新启用 “东关镇” 这个名称的时候了!其实很多官方媒体在说到东关古战场时,一直还是沿用东关镇这个地名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恢复东关镇原有的区划,而是应将现在的“林头镇”重新命名为“东关镇”。因为相信所有的人在介绍自己家乡名称来源时,都一定会选择有历史价值、有文化内涵的地名,而不是恐怖和血淋淋的画面。我来自林头镇,在古代有一位姚姓将军在巢南战败后逃到此地,因一怒之下把自己的头割下拎在手中,之后尸体屹立不倒。人们将此地称为“拎头”,后来谐音变为“林头”,因此地名由此而来。(听者嘀咕:这么恐怖,败军之将还这么冲动,没头脑说的就是你们这里的人吧!)我来自东关镇,东汉建安十七年,当时孙权在濡须山上筑城立关,称为东关,对面七宝山谓之西关。两山对峙,中有石梁,大禹在此凿石通水;彭祖在东关的白石洞修炼;草船借箭就发生在这里;曹操点将台遗址还在,东关这里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不愧为 “当金陵之藩蔽,江淮水陆之要冲。”各位老乡,当你向别人介绍家乡时,你更愿意选择上面那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