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经营的眼光就是指管理的相关动作是否有利于经营的发展,这是我们评价组织管理动作有效性的唯一标准。1、目标是一个规划的假设数据,有可能完成很好,也有可能完成不了。经营解读:我们如何评审和确认完成目标的支撑是充足和科学的?我们需要把对目标的支撑尽可能还原到最小单元,比如分区域、分产品、分客户、分渠道,以这个维度组合的项目维度来看对目标的支撑是否是充足的,怎么样提高成功率,怎么样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机会模型来便于我们测算和管理,因为只要是承接增长这个要求,所有的目标都会看起来非常不合理,这是企业发展中必然要去面对的问题。 2、目标因为是假设,所以目标的过程努力非常关键:市场上机会是否都抓住了?自身的资源有没有被充分利用?在关键控制点上我们是否用尽了全力?经营解读:目标既然都是不合理的,那我们如何科学的拼尽全力,完成目标需要哪些关键过程的管理?经营竞争不是比拼的傻力气,首先是要能找准方向,有时候选择就是比努力更重要,如何找准方向呢,是相信创始人的战略眼光,还是要依托核心管理团队的集体智慧,这个本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是一个公司最核心团队需要不断去建设的能力项,有一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们都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我们是否在关键点上付出了百分之百以上的努力,这个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也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内部确定性的内容,这方面公司有哪些机制来保障呢?3、设定绩效目标的目的就是: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保证战略和目标的一致分解(从机会到目标、策略、行动、资源的对齐);经营解读:如何保证目标的拉通、对齐、握手和互锁,这是语文题向数学题(从机会到目标),数学题又向语文题转化的过程(从策略到资源预算)?绩效管理的顶层目标是为了落实战略,实现经营目标,在过程中不断纠正组织和个人的行动轨迹,绩效往低一个层面来说就是赋能工具,不断修正目标结果的过程动作,所以绩效管理在过程中可以升华为月度经营分析会、例行的项目分析会、早会和晚会、日报、周报和月报这些管理形式,所有的管理形式都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为了胜利,为了不断对齐,为了纠正可能偏离的策略和行动。4、评价绩效结果应该是综合和立体的:一个是直接的业绩结果,一个是关键事项的控制情况,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经营解读: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应该用什么更好的方式来拉通管理,考核-评价-激励是一种向前嵌套的关系吗?–评价不仅仅只看目标达成的结果,还包含全面履职以及超越职责的主观评价部分–大部分人员遵循主管评价负责制,但是关键人员有集体评议(AT)–是责任结果导向、多劳多得;不断追求增长,让贡献者获得更多的增量价值。5、考核和激励对员工管理如何有效:通过各种激励机制让员工相信,只要公司有利润,就会给大家分钱,引导员工不要去纠结和质疑假设目标的“合理性”,需要关注过程努力;经营解读:如何建立公司内部的激励信任的信用体系?目标不合理,过程需要不断调整,那么如何让员工相信结果产出就会有回报呢,这是公司经营文化的的体现,也是一个公司执行力的最基本保障。经营增长,员工收益也跟着成长,其实员工都很简单,只要公司获益有我一份就好,但是这个账要如何算的清楚,就是经营预算的另外一种体现了,不要让员工收益成为影响公司利润的关键要素,这个就需要进行更精准的业务预算设计,把账能算清楚,这也是体现了公司的经营能力。6、绩效评价的本质与目的:盘点员工以及提升其能力(区分两端后做区分管理)、通过绩效管理推动业务优化及组织精简优化、驱动员工实现自我管理。经营解读:如何通过绩效管理来赋能?您会经营复盘吗?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不要重复的犯错误,而大家太重视绩效结果带来的应用,反而忽视了绩效结果应该带来的反思,经营不复盘,就不会有效率的改变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