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的回目名是“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当探春与宝钗为贾府的未来殚精竭虑时,黛玉的丫头紫鹃却在逼婚。 紫鹃受了贾母有意向宝琴求亲的刺激,这天趁宝玉又发了呆病,故意去气他,试探他是否在乎黛玉未来的归宿。 谁知这一试,彻底让宝玉失了魂魄,变成了一个活死人。 ![]() 要说这事的根源还在黛玉身上,她没有将信息和紫鹃同步,紫鹃此时还不知道黛玉已经将心思从宝玉身上移开了。 不过也可以看出紫鹃很迟钝,她当然比不上“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地步,思维总是慢几拍。 当然,更重要的是紫鹃有私心,她希望实现陪伴家人与黛玉的两全其美。眼见愿意即将落空,不惜铤而走险。 正如贾母所说:
明知道宝玉有个呆根子,还拿话去刺激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在是趁人之危。 这事最终的受害者却是黛玉,紫鹃好心办了错事。 先看黛玉的反应:
“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这是非常严重的责怪了。 自作主张造成严重后果,紫鹃真是和邢夫人一样,贤惠太过了。 然后是黛玉的担忧,担忧她曾经的那些小心思会大白于天下,那真是要感谢紫鹃这个猪队友。 幸好薛姨妈及时帮她掩饰了过去,让大家相信她和宝玉只是兄妹情深、难舍难分。 她从生理上到心理上的难言伤痛,让体察入微的薛姨妈敏锐地捕捉到了,于是特意过来安慰黛玉。 要说全书让人最温暖的回目名,当属此回的“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七个字中有三个字与爱有关,“慈”、“爱”、“慰”,一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慈母形象跃然纸上。 ![]() 薛姨妈的慈爱来得及时,既是在黛玉最需要的时候,也是在薛姨妈看清黛玉真实处境的时候:
以前不来,只在此时来,因为以前大家都以为贾母宠着黛玉,像宠宝玉一样。 直到关键时刻才知道,贾母疼的只有宝玉,根本没把黛玉放在心上。 薛姨妈不愿意锦上添花,只想雪中送炭,所以在黛玉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她带着母爱来了。 恰好宝钗也来看望黛玉,黛玉在薛姨妈爱的感召下主动认母,于是温馨的母女三人相处的一幕出现了。 ![]() 这是通部书中最感人也最温暖的一幕。 在此主情节之余,作者还插入了一个副情节,一个同样温馨的场景:薛姨妈和宝钗母女带给邢岫烟的关爱。 第四十九回,邢岫烟和薛宝琴、李纹李绮姐妹同时进入贾府,最爱欢迎的是薛宝琴,最受冷落的则是邢岫烟,一个真正关心她的人都没有。 本以为进了贾府有了落脚之地,谁知又被迎春屋里的婆子丫头们欺负,不得不早早脱下冬衣当了换钱。 好在有体贴入微的薛家母女,具备在沉默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中慧眼识珠。薛姨妈发现了她“端雅稳重”的品质,堪配薛蝌,于是请动了贾母,成就了一对良缘,给了邢岫烟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好归宿。 但是,好的婚姻只能带给岫烟未来,解决不了她当下的困境,于是宝钗出手了。
这就是宝钗的风格,大气,不争。你想要就都给你,懒得跟你计较。和这种人计较,好比君子与小人斗,都不够受气的。相比于那点物质,精神更重要,咱们开心更重要。 ![]() 但由此也可见,想要精神独立,先得在物质上独立,才能有做选择的底气,也才能有舍得出去的底气。 再对比黛玉感叹的“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看起来把她捧在手心的宝玉,有底气为她兜底排忧解难吗? 宝钗可以回去跟妈商量,宝玉为什么就不能去跟贾母和王夫人商量呢? 所以,综合来看,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写这一回的目的:通过薛姨妈母女对黛玉和岫烟的雪中送炭,着重体现“闺友闺情”的主旨,同时通过与宝玉这个男儿的对比,又照应了开篇的“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果然贾府的男儿都不如女子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