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瑞秋。 有了三个孩子之后,我们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正是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意外地开启了一种“低配”的生活模式。 说实话,有一度我曾认为“低配”是一个贬义词;这似乎带着一种妥协、将就的意味,甚至有点自我贬低的味道。 那时候我就会想,为什么要委屈自己?为什么要降低生活质量?难道我不配拥有最好的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真正的低配生活并不是无奈的妥协,而是一种更智慧的资源分配策略。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如果用在太多不重要的事情上,那些真正重要的事物就得不到足够的滋养。 低配生活的本质,是勇敢地对那些消耗我们却不带来真实价值的事物说“不”,从而为重要的事情保留高质量的资源,把真正的高配留给精神和心灵。 只有当心灵被滋养,生活才能真正迸发出快乐和满足。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践行多年的五个低配生活法则。 物质低配 曾经,我也是一个购物狂,尤其在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我给他买了大量的玩具、书本、衣服,还有各种各样的用品。 那时候,我总觉得爱孩子就是要让他什么都不缺,无论什么都要给他最好的,给他更多选择。 我甚至觉得,别的方面可以低配,但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一定要高配的;即便亏待了自己,也不能亏待孩子。 这或许是如今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写照。 然而,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我慢慢意识到,这种过度的物质投入并没有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让他变得越来越挑剔,甚至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与此同时,家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家不像家,反而像存放杂物的“仓库”。 当我们的生活被一堆不需要、用不上、甚至不喜欢的东西包围时,生活质量其实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于是,在有了第三个孩子之后,我开始尝试减少不必要的购物,不再盲目追求名牌和高端产品,而是更加注重物品的实用性和质量。 现在,我依然会为孩子们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但我会更加谨慎,更加有目的。 我会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选择,让他们明白每一件物品背后的努力和价值。 神深思熟虑之后,再把自己真正喜欢且派得上用场的东西带回家。 我们的家,需要一个“门槛”,并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能带回家,只有那些精挑细选之后的精品才有“资格”被我们买回家。 让我们的生活被真正喜欢且有用的物品围绕,这样才是真正的高配生活。 信息低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平台利用精密的算法争夺我们每一秒的注意力,用海量的信息不断投喂我们。 很多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仿佛拥有了手机,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我们的大脑却被塞满了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明星八卦、热搜话题、朋友的朋友的度假照片……看似知道很多,但真正记住的却寥寥无几。 尤其是如今盛行的短视频,其中有海量的内容,但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收了大量垃圾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占据我们的时间,还消耗了我们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学会为自己筛选信息。 所谓的“信息低配”,并不是拒绝所有信息,而是拒绝被动接收垃圾信息,将有限的时间和大脑的存储空间留给那些真正能滋养我们内心的信息。 我非常建议大家,如果可能的话,卸载掉那些让人沉迷的短视频App。 如果你真的想看视频,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观看制作精良的影片或纪录片。 这些内容不仅能带来知识和启发,还能丰富我们的心灵。 同时,一定要减少漫无目的地刷手机的时间。很多人一有空闲就刷朋友圈、浏览社交媒体、看无聊的新闻,或者在购物网站上闲逛。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不仅难以被大脑吸收消化,更无法滋养我们的心灵。 主动为自己筛选信息,让信息输入变得精简而有目的,思考反而会变得更加深入和清晰。 此外,每天设立一些无手机时段也非常重要。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利用番茄工作法:专注工作或学习2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关闭手机的所有提醒。 没有杂乱信息的干扰,我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 我们的大脑需要被更有价值的内容滋养,对垃圾信息说“不”,用优质的资源来丰富我们的内心。 社交低配 以前,我很热衷于结交朋友,总是渴望认识更多的人,积累更多人脉。 每次和朋友逛街或聚会,对我来说都是放松和享受的时刻。 然而,有了孩子之后,我的时间和精力变得愈发宝贵。 我开始更倾向于享受独处的时光,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家人身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真正能与自己同频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时候,与他人的交流只是浮于表面,甚至只是为了找话题而尬聊。 有些朋友见面时,不是吹嘘自己的成就,炫耀自己的东西,就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传递出满满的负能量。 这种不得不应付的社交,不仅无法为我们带来力量,反而会让我们感到疲惫,消耗掉更多的精神和精力。 那些消耗能量的社交、需要刻意维持的关系、言不由衷的应酬,以及令人疲惫的聚会,其实都可以勇敢地拒绝。 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社交上,不如多陪陪家人,享受与他们共度的时光。 家人需要陪伴,家庭关系也需要用心经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才是更有意义的选择。 同时,不要过度关注他人。 朋友圈里的信息大多是表面的、碎片化的,过度关注只会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比较和焦虑之中。 每天给自己留出一段独处的时间,是一种自我充电的方式。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调整自己的状态。 高质量的独处时间,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从而以更饱满的状态面对生活。 社交低配并不是拒绝社交,而是学会筛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能滋养自己的关系上。 认同低配 "别人会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曾经主导了我太多决定。 买衣服时,我会考虑朋友的眼光;发朋友圈时,我会琢磨别人的评价;甚至说话时,我都会反复斟酌,生怕得罪他人。 这种过度在意外界看法的状态,无形之中消耗了我大量的能量。 同时,我对别人的看法也变得异常敏感。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让我陷入无尽的猜测:他们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是不是觉得我做的事很可笑?很多时候,可能对方并无特别的意图,但我的过度解读却让我陷入深深的内耗之中。 直到我读到《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提到的一个概念——“课题分离”,让我深受启发。 别人的想法、行为和反应,那是他们的课题。我们无法决定、也无法改变别人的课题。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专注于自己的课题,对那些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负责,而对于那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就顺其自然吧。 别人的看法,终究是别人的课题。与其把精力浪费在讨好他人上,不如专心做好自己。 如今,我的目标和方向变得异常清晰,因为我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什么值得我去努力。 我知道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情。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早已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我做得好,不需要他们的表扬来肯定;我做得不好,他们的批评也不会影响我前进的步伐。 在乎别人的想法、寻求他人的认同,真的会极大地消耗我们的精力。 与其如此,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上,做好自己,尊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当你变得自信、强大时,自然会有人欣赏你。 欲望低配 许多人认为快乐源于拥有更多,但其实,快乐并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而在于我们是否珍惜所拥有的。 社会充满了各种比较和竞争,我们很容易陷入这种比较的漩涡,羡慕他人拥有的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甚至羡慕那些我们得不到的东西。 然而,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和轨迹。盲目羡慕他人,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与其总是渴望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如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掌握好自己的节奏。 这样,生活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的我,看到别人晒出光鲜亮丽的生活时,已经不再感到嫉妒,也不再觉得别人的人生就一定更好。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光鲜的一面,也有无奈的一面,没有谁的生活是完美的,也无需去羡慕。 如果我们能全心全意地经营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的节奏,一点一点地进步,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那就已经足够好了。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 不要小看那些微小的进步和改变,正是这些小小的成就,不断积累,最终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推动我们不断前行。 这就是长期主义的力量。 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小小脚印,这些点滴积累起来,终将成为推动我们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写在最后 低配生活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学会拒绝那些不必要的负担,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从而为我们的精神和心灵腾出空间,让它们得以滋养和成长。 愿我们都能在低配中找到真正的高配,在简单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在平凡中成就不凡的自己。 瑞秋 END -瑞秋好物推荐- ⭐学英语神器《我发现,这才是普通孩子学好英语的关键》 我是瑞秋,坐标荷兰,5口之家 分享与三娃同行的所思所想 婚姻爱情 | 信仰生活 | 自我赋能 独立带娃 | 亲子成长 | 极简育儿 近期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