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针刺必知:

 道医三海 2025-04-24


1、春天的刺法,应刺经脉俞穴,及于分肉腠理,使之出血而止,如病比较重的应久留其针,其气传布以后才出针,较轻的可暂留其针,候经气循环一周,就可以出针了。

2、夏天的刺法,应刺孙络的俞穴,使其出血而止,使邪气尽去,就以手指扪闭其针孔伺其气行一周之顷,凡有痛病,必退下而愈。

3、秋天的刺法应刺皮肤,顺着肌肉之分理而刺,不论上部或下部,同样用这个方法,观察其神色转变而止。

4、冬天的刺法应深取俞窍于分理之间,病重的可直刺深入,较轻的,可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宜的刺法,须根据气之所在,而确定刺的部位。如果春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可使脉乱而气微弱,邪气反而深入,浸淫于骨髓之间病就很难治愈,心火微弱,火不生土,有使人不思饮食,而且少气了;

春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春病在肝,发为筋挛,邪气因误刺而环周于肺,则又发为咳嗽,病不能愈,肝气伤,将使人时惊,肺气伤,且又使人欲哭;

春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以致邪气深着于内脏,使人胀满,其病不但不愈,肝气日伤,而且使人多欲言语。

夏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精力卷怠;

夏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肺气伤而声不出,心中不欲言,肺金受伤,肾失其母,故虚而自恐,惕惕然好象被逮捕的样子;

夏天刺了冬天的不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反而使精不化气而少气,水不涵木而时常要发怒。

秋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血气上逆,惕然不宁,且又善忘;

秋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心气伤,火不生土,反而使人嗜卧,心不藏神,又且多梦;

秋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凡使人肾不闭藏,血气内散,时时发冷。

冬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肝气少,魂不藏,使人困倦而又不得安眠,即便得眠,睡中如见怪异等物;

冬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反使人脉气发泄,而邪气闭痹于脉,发为诸痹;

冬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化源受伤,凡使人常常作渴。

四季的配穴:

春天的穴位:太冲配临泣,丘墟配蠡沟,太冲配光明,丘墟配太冲;(肝胆相表里)

夏天的穴位:神门配后溪,神门配支正,腕骨配通里,腕骨配神门;(心与小肠相表里)

夏天的穴位:大陵配中渚,大陵配外关,阳池配内关,阳池配大陵;(心包与三焦相配)

长夏的穴位:太白配陷谷,冲阳配公孙,太白配丰隆,冲阳配太白;(脾胃相表里)

秋天的穴位:太渊配三间,太渊配偏历,合谷配列缺,合谷配太渊;(肺与大肠相表里)

冬天的穴位:太溪配束骨,京骨配大钟,太溪配飞扬,京骨配太溪;(肾与膀胱相表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