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944课:衣架这种器物,早就有了

 青木森森 2025-04-24 发布于北京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竹”部的两个汉字:“笐、篰”。两个字均不是现代汉语常用字。

1、笐。读音有三个:

(一)gā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笐,竹列也。从竹,亢声。”形声字。本义是竹子的行列。

图片

(竹子的行列)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引《说文》作“竹次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笐之言行也。行列也。”王筠《说文句读》:“《说文》自'篆’至'笺’皆书籍事,恐所谓'竹次’者,与《系部》'编,次简也’同意,乃'䉧’字亦杂厕其中也。则今本'竹列’与'竹次’同义,谓竹之行列。即是用《尔雅·释草》之文,所未能决也。”

(二)háng。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二:

(1)一种竹制弦乐器名。《玉篇·竹部》:“笐,似琴,有弦。”又“弦加竹谓之笐。”

(2)竹名。《玉篇·竹部》:“笐,《尔雅》曰:'仲无笐。’竹类也。”按:《尔雅·释草》:“仲无笐。”晋郭璞注:“亦竹类,未详。”

(三)hàng。读音出自《广韵》。衣架。《集韵·宕韵》:“【上竹下杭】,竹竿也。或省(作笐)”又《绛韵》:“笐,挂衣架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竹部》:“笐,引申之,取竹为衣架亦曰笐……《内则》所谓'楎、椸’。《释器》所谓'竿谓之椸’也。”

宋代刘过《满庭芳》:“兰薰半歇,满笐舞衣裳。”衣架这种器物,很早就有了,并且它有自己的名字,就叫“笐”。

图片

(竹制的衣架)

也指晾禾用的桁架。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农器·图谱二》:“笐,架也。……今湖、湘间收禾并用笐架悬之,以竹木构如屋状。”这个桁架的样子如图:

图片

(桁架)

现代,还有很多地方收禾用这类桁架,只是样式、材料有差异。如图:

图片

(现实生活中木制的桁架)

笐的小篆写法如图:

图片

(笐的小篆写法)

2、篰。读b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篰,㒼(mǎn)爰也。从竹,部声。”形声字。本义是简册;简牍。

图片

(简册)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㒼爰,叠韵连语。秦、汉谓简册曰㒼爰也。”《玉篇·竹部》:“篰,竹牍也。”

本义之外,篰字还有其他用法:

(1)竹篓。《六书故·植物二》:“篰,篮类。”宋朱熹《按唐文仲第三状》:“去年,有客人贩到鲞鲑一舡,凡数百篰。”

(2)量词。苏轼《与滕达道书》:“鳆鱼三百枚,黑金碁子一副,天麻煎一篰,聊为土物。”

篰的小篆写法如图:

图片

(篰的小篆写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