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发现诸葛亮《出师表》,经碳14鉴定为真迹,赵孟頫的字就学的它!

 三余字画 2025-04-24 发布于山东

诸葛亮足智多谋、忠义正直,被誉为“古今第一贤相”,而他出师北伐前写给刘禅的《出师表》,言辞恳切、情感真挚,感动了无数人,甚至有“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的说法。这一名篇也成了很多书法家热衷于抄写的题材,像岳飞、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还有作品传世。

而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从民间发现的《出师表》真迹,它极为珍贵,经过专家鉴定和碳14、纸张检测等手段,最终得出结论,此作是唐朝时的文物,而它的作者正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李邕。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一说,“北海”指的就是李邕,他突破了唐代初期妍美秀逸一路的书风,以雄健开阔、横势开张著称,宋代苏轼、元代赵孟頫的就取法于他,可以说这部《出师表》就是“赵体字”的源头。

此作有三大珍贵之处:其一,它是李邕仅存于世的墨迹,相比于《麓山寺碑》《李思训碑》,它的用笔真实性更高、细节处也更纤毫毕现,不论是起笔的藏露、调锋衄挫,还是飞白、翻笔,都极为细致,这是碑刻不具备的。

其二,这部作品也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部《出师表》名家真迹,唐人以“尚法”著称,李邕又是取法于王羲之的真迹,他的字不论是行笔的丰富性还是古意,都是宋代以后人难以相比的。

其三,这部《出师表》是李邕的一件练字草稿,在笔法丰富细腻的基础上有保证了行笔状态的自然和情绪的饱满。此作全卷纵23.5厘米、横183厘米,共51行、250余字,单字大小约3.5厘米,从开篇至“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一句为止。

赵孟頫曾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更何况这部两百余字的大作,将它临摹通透,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晋唐正宗笔法,还能学会如何处理妍美、雄健、刚柔不同的书风,对于提高书写的灵活性、深刻性大有裨益。

此作凌空取势、顺锋入纸,落笔后又进行回锋衄挫,因此起笔处显得扎实凝重,行笔纯以中锋,笔力刚猛稳健,笔速不疾不徐,笔画挺拔饱满,起笔、收笔沉着,中截处则有轻重、粗细、虚实的变化,绝没有直来直去的单调和片状处理。

转折处方圆并用,时而顿挫方折、棱角外显,时而遒转内敛,状如折钗。结字舒展开张、俯仰欹侧,变王羲之内擫纵势为外拓横势。墨色枯润得宜,层次感丰富。全卷笔笔见功力,字字庄严有庙堂之气,可谓“神完气足”,值得毕生临摹玩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