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生化开展的66项含义,以这个表的顺序排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排版没有排版好,有兴趣可以复制到Word上重新排版打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20-11500(男)、3930-10800(女) | | | | | | | | | | | | | | | | | | | | | 57~97男( 20~59岁)、57~111男( 60~79岁)、41~73女( 20~59岁)、41~81女( 60~79岁) | | | | | | | | | | | 3.1~8.0男( 2 0~5 9岁)、3.6~9.5男( 6 0~7 9岁)、2.6~7.5女( 2 0~5 9岁)、3.1~8.8女( 6 0~7 9岁) | | | | | | | | | | | | | | | | | | | | 尿液:10~140 mg/L 或 28~141 mg/24h 脑脊液:150~450 mg/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岁:HCY≤15 >50 岁:HCY≤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本糖尿病学会标准方法 4.3~5.8%、( NGSP/DCCT 法 4.8~5.9 %、 IFCC 法2.9~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DTA抗凝血>1300 U/L、肝素抗凝血>1100 U/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肝功能类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检测方法 :紫外-乳酸脱氢酶法
- 参考范围 :
- 成年男性:0-40 U/L
- 成年女性:0-35 U/L
- 临床含义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肝细胞损伤(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等)。
- 其他原因(如心肌梗死、肌肉疾病)。
- 低结果临床意义 :无特殊临床意义,一般不会出现显著降低。
- 治疗建议 :
-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如乙肝、丙肝)。
- 酒精性肝病:戒酒、保肝治疗。
- 药物性肝损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解毒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检测方法 :紫外-苹果酸脱氢酶法
- 参考范围 :0-40 U/L
- 临床含义 :AST广泛分布于肝、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主要用于评估肝细胞和心肌细胞的损伤。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肝细胞损伤(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
- 心肌梗死(早期升高,6-12小时达高峰)。
- 肌肉疾病(如肌炎、横纹肌溶解症)。
- 低结果临床意义 :无特殊临床意义。
- 治疗建议 :
- 肝病:同ALT处理。
-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
3.碱性磷酸酶 (ALP) - 检测方法 :AMP缓冲液法
- 参考范围 :
- 成人:40-150 U/L
- 儿童:更高(因骨骼生长活跃)。
- 临床含义 :ALP主要来源于肝脏、骨骼、肠道和胎盘,用于评估胆汁淤积和骨骼疾病。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肝胆疾病(如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骨骼疾病(如骨肿瘤、骨折愈合期)。
- 低结果临床意义 :罕见,可能与营养不良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
- 治疗建议 :
- 胆道梗阻:解除梗阻(如ERCP、手术)。
- 骨骼疾病:对症治疗(如补钙、维生素D)。
4. γ-谷氨酰转移酶 (γ-GT) - 检测方法 :IFCC推荐方法
- 参考范围 :
- 成年男性:10-60 U/L
- 成年女性:7-45 U/L
- 临床含义 :γ-GT主要存在于肝、肾、胰腺等组织中,是反映胆汁淤积和酒精性肝病的重要指标。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胆汁淤积性疾病(如胆石症、胆管癌)。
- 酒精性肝病。
- 药物性肝损害。
- 低结果临床意义 :无特殊临床意义。
- 治疗建议 :
- 酒精性肝病:戒酒、护肝治疗。
- 胆汁淤积:解除梗阻或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
5.总胆红素 (T-bil-V) - 检测方法 :钒酸盐氧化法
- 参考范围 :3.4-17.1 μmol/L
- 临床含义 :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代谢情况,用于评估黄疸类型和肝功能状态。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溶血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 肝细胞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 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 低结果临床意义 :罕见,可能与贫血有关。
- 治疗建议 :
- 溶血性黄疸:治疗溶血病因(如输血、免疫抑制剂)。
- 梗阻性黄疸:解除梗阻(如手术、ERCP)。
6.直接胆红素 (D-bil-V) - 检测方法 :钒酸盐氧化法
- 参考范围 :0-6.8 μmol/L
- 临床含义 :直接胆红素反映胆汁排泄情况,主要用于鉴别黄疸类型。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低结果临床意义 :无特殊临床意义。
- 治疗建议 :同总胆红素。
7.总蛋白 (TP) - 检测方法 :双缩脲法
- 参考范围 :60-80 g/L
- 临床含义 :总蛋白反映机体蛋白质代谢状态,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营养不良或蛋白质摄入不足。
- 肝功能不全(白蛋白合成减少)。
- 治疗建议 :
8.白蛋白 (ALB) - 检测方法 :溴甲酚绿法
- 参考范围 :35-55 g/L
- 临床含义 :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及营养状态。
- 高结果临床意义 :脱水(浓缩效应)。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补充白蛋白或改善营养。
9.球蛋白 - 计算公式 :球蛋白 = 总蛋白 - 白蛋白
- 参考范围 :20-35 g/L
- 临床含义 :球蛋白反映免疫功能状态。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慢性炎症或感染。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低结果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低下。
- 治疗建议 :针对病因治疗。
10.白球比 (A/G) - 计算公式 :白球比 = 白蛋白 / 球蛋白
- 参考范围 :1.2-2.5
- 临床含义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及免疫状态。
- 异常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同白蛋白和球蛋白。
11.总胆汁酸 (TBA) - 检测方法 :第5代循环酶法
- 参考范围 :0-10 μmol/L
- 临床含义 :总胆汁酸反映肝细胞功能及胆汁排泄情况。
- 高结果临床意义 :肝功能受损或胆汁淤积。
- 治疗建议 :解除胆汁淤积或保肝治疗。
12.胆碱酯酶 (CHE) - 检测方法 :连续监测法
- 参考范围 :4000-11000 U/L
- 临床含义 :CHE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及有机磷中毒情况。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保肝治疗或解毒治疗。
13.前白蛋白 (PA) - 检测方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 参考范围 :200-400 mg/L
- 临床含义 :前白蛋白反映短期营养状态及肝功能。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改善营养或保肝治疗。
14.腺苷脱氨酶 (ADA) - 检测方法 :酶比色法
- 参考范围 :0-15 U/L
- 临床含义 :ADA反映肝脏炎症及结核感染。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抗结核治疗或抗病毒治疗。
15. 5′-核苷酸酶 (5′-NT) - 检测方法 :酶比色法
- 参考范围 :2-17 U/L
- 临床含义 :5′-NT反映胆汁淤积。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解除胆汁淤积。
16. α-L-岩藻糖苷酶 (AFU) - 检测方法 :CNPF法
- 参考范围 :0-40 U/L
- 临床含义 :AFU用于辅助诊断肝癌。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进一步检查(如AFP、影像学)并制定治疗方案。
二.肾功类 17.肌酐(CREA-J) 检测方法 :改良苦味酸法 参考范围 : - 成年男性:53-106 μmol/L
- 成年女性:44-97 μmol/L
临床含义 : 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其水平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肾功能不全或衰竭
- 脱水、剧烈运动导致肌肉分解增加
- 高蛋白饮食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肌肉萎缩)
- 妊娠期生理性降低
治疗建议 : - 高值: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必要时透析。
- 低值: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需排除病理性原因。
18.肌酐(CREA-S) 检测方法 :肌氨酸氧化酶法 参考范围 :同上 临床含义 :与CREA-J相同,但检测方法更精确,受干扰因素较少。 高/低结果临床意义及治疗建议 :同CREA-J。 19.尿酸(UA) 检测方法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 参考范围 : - 成年男性:208-428 μmol/L
- 成年女性:155-357 μmol/L
临床含义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其升高常见于痛风、肾功能受损等。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痛风
- 肾功能不全
- 高嘌呤饮食、脱水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 肝功能不全
治疗建议 : - 高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
- 低值:纠正肝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足。
20.尿素(UREA) 检测方法 :紫外-谷氨酸脱氢酶法 参考范围 :2.5-7.1 mmol/L 临床含义 :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其水平反映肾功能和蛋白质代谢状态。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肝功能不全(合成减少)
- 营养不良
治疗建议 : - 高值:控制蛋白质摄入,治疗原发疾病。
- 低值:补充营养,改善肝功能。
21.二氧化碳(CO2) 检测方法 :酶法 参考范围 :22-31 mmol/L 临床含义 :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状态,主要用于判断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代谢性碱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代谢性酸中毒
- 呼吸性碱中毒
治疗建议 : - 根据酸碱失衡类型调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补液或机械通气。
22.胱抑素C(CysC) 检测方法 :免疫比浊法 参考范围 :0.51-1.09 mg/L 临床含义 :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由所有有核细胞产生,其水平不受性别、年龄、肌肉量影响,是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肾功能受损
- 慢性肾病早期诊断
低结果临床意义 :罕见,无明确临床意义。 治疗建议 : - 高值:保护肾功能,监测慢性肾病进展。
23. β2-微球蛋白(β2-mG) 检测方法 :免疫比浊法 参考范围 :0.8-2.4 mg/L 临床含义 :β2-微球蛋白是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并被肾小管重吸收,其升高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肾小管损伤
- 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
低结果临床意义 :无明确临床意义。 治疗建议 : - 高值:治疗原发病,保护肾小管功能。
24.尿微量白蛋白(MALB) 检测方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参考范围 :<20 mg/L 临床含义 :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尤其在糖尿病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早期肾损害
- 糖尿病肾病
- 高血压肾病
低结果临床意义 :正常状态。 治疗建议 : - 高值:控制血糖、血压,使用ACEI/ARB类药物。
25.尿/脑脊液总蛋白(TPUC) 检测方法 :邻苯三酚红钼法 参考范围 : - 尿液:<150 mg/24h
- 脑脊液:<0.45 g/L
临床含义 :尿液或脑脊液中的总蛋白含量反映肾小管或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肾小管损伤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炎症
低结果临床意义 :正常状态。 治疗建议 : - 高值:治疗原发病,保护肾小管或中枢神经系统。
26.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检测方法 :胶乳增强比浊法 参考范围 :25-70 mg/L 临床含义 :视黄醇结合蛋白是维生素A的转运蛋白,其水平反映肾小管功能和营养状态。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维生素A过多症
- 肾小管损伤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营养不良
- 肝功能不全
治疗建议 : - 高值:纠正维生素A摄入,保护肾小管功能。
- 低值:补充营养,改善肝功能。
三.血脂类 27.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 检测方法:氧化酶法 - 临床含义:
总胆固醇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酯化胆固醇,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 高值临床含义:
高TC水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也可能是饮食不当(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因素导致。 - 低值临床含义:
低TC水平可能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病或消耗性疾病有关。 - 治疗建议:
- 高值: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
- 低值: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原发疾病(如甲亢或肝病)。
28.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检测方法:氧化酶法 - 参考范围:
- 成人:<1.7 mmol/L
- 儿童:<1.2 mmol/L
- 临床含义:
甘油三酯是体内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其水平受饮食、代谢状态和遗传因素影响,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值临床含义:
高TG水平可能提示高脂血症、胰腺炎风险增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 - 低值临床含义:
低TG水平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病、营养不良或脂肪吸收障碍有关。 - 治疗建议:
- 高值:限制糖分和酒精摄入,控制体重,增加有氧运动,必要时使用贝特类药物或烟酸类药物。
- 低值:补充热量和营养,治疗潜在疾病。
2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检测方法:直接法 - 参考范围:
- 成年男性:0.9~1.6 mmol/L
- 成年女性:1.0~1.9 mmol/L
- 临床含义:
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代谢。 - 高值临床含义:
高HDL-C通常为保护性因素,但过高可能与遗传因素或某些药物相关。 - 低值临床含义:
低HDL-C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有关。 - 治疗建议:
- 高值:无需特殊干预,定期监测即可。
- 低值:戒烟、减肥、增加体力活动,必要时使用烟酸类药物或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3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检测方法:直接法 - 参考范围:
- 成人:<3.4 mmol/L(一般人群);<2.6 mmol/L(心血管高危人群);<1.8 mmol/L(极高危人群)。
- 临床含义:
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其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高值临床含义:
高LDL-C水平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死等。 - 低值临床含义:
低LDL-C水平通常为保护性因素,但过低可能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某些肝病相关。 - 治疗建议:
- 高值: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同时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
- 低值: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原发病。
31. 载脂蛋白A1 (Apolipoprotein A1, ApoA1) 检测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 - 参考范围:
- 成年男性:1.0~1.6 g/L
- 成年女性:1.1~1.8 g/L
- 临床含义:
ApoA1是HDL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其水平与HDL-C正相关,反映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 - 高值临床含义:
高ApoA1水平通常为保护性因素。 - 低值临床含义:
低ApoA1水平提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可能与吸烟、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有关。 - 治疗建议:
- 高值:无需干预。
- 低值: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药物提高HDL-C水平。
32. 载脂蛋白B (Apolipoprotein B, ApoB) 检测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 - 参考范围:
- 临床含义:
ApoB是LDL的主要蛋白质成分,其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密切相关。 - 高值临床含义:
高ApoB水平提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 低值临床含义:
低ApoB水平通常为保护性因素,但过低可能与营养不良或严重肝病相关。 - 治疗建议:
- 高值: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同时改善生活方式。
- 低值: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原发病。
33. 脂蛋白(a) [Lipoprotein(a), LP(a)] 检测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 - 参考范围:
- 临床含义:
LP(a)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其水平主要由遗传决定,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风险相关。 - 高值临床含义:
高LP(a)水平提示心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 低值临床含义:
低LP(a)水平通常无临床意义。 - 治疗建议:
- 高值: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降低LP(a),需通过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LDL-C)来降低风险。
34. 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 检测方法:酶法 - 参考范围:
- 临床含义:
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骨质疏松等密切相关。 - 高值临床含义:
高HCY水平提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可能与叶酸、维生素B6或B12缺乏有关。 - 低值临床含义:
低HCY水平通常无临床意义。 - 治疗建议:
- 高值: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改善饮食结构。
3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检测方法:酶比色法 - 参考范围:
- 临床含义:
ACE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参与血压调节和水盐平衡。 - 高值临床含义:
高ACE水平可能与结节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有关。 - 低值临床含义:
低ACE水平通常无临床意义,但可能与某些药物(如ACE抑制剂)相关。 - 治疗建议:
- 高值: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抗结节病治疗或降压治疗)。
- 低值:无需特殊干预。
四.心血管类 36. 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 检测方法 : IFCC/DGKC推荐法
- 参考范围 :
- 成人:109~245 U/L
- 儿童:略高,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 临床含义 :
LDH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酶,尤其在心肌、肝、肾、骨骼肌和红细胞中含量较高。LDH升高通常提示组织损伤或坏死。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心肌梗死(早期升高,持续时间长)
- 肝病(如肝炎、肝硬化)
-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释放LDH)
- 骨骼肌损伤或炎症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
- 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
- 心肌梗死需溶栓、抗凝、改善心肌供血等。
- 肝病需保肝治疗,避免进一步损伤。
- 溶血性贫血需寻找并纠正病因(如药物、免疫因素)。
37. α-羟丁酸脱氢酶 (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 α-HBDH) - 检测方法 : DGKC连续监测法
- 参考范围 :
- 临床含义 :
α-HBDH是LDH的一个亚型,主要反映心肌和红细胞的功能状态。其活性与LDH密切相关,但特异性更高。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急性心肌梗死(升高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 贫血(尤其是溶血性贫血)
- 肝病(如急性肝炎、肝硬化)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
- 心肌梗死治疗同LDH。
- 贫血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
38. 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CK) - 检测方法 : 连续监测法
- 参考范围 :
- 男性:38~174 U/L
- 女性:26~140 U/L
- 临床含义 :
CK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用于评估肌肉和心肌损伤。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急性心肌梗死(CK-MB更敏感,但总CK也可升高)
- 骨骼肌损伤(如剧烈运动、创伤、肌炎)
- 肌营养不良症
- 药物毒性(如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
- 心肌梗死需紧急处理(如溶栓、PCI术)。
- 骨骼肌损伤需避免过度运动,必要时使用抗炎药物。
-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需调整剂量或停药。
39. 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 (Creatine Kinase-MB Isoenzyme, CK-MB) - 检测方法 : 连续监测法
- 参考范围 :
- 临床含义 :
CK-MB是心肌特异性较高的同工酶,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急性心肌梗死(CK-MB升高早于总CK,特异性更高)
- 心肌炎
- 心脏手术或其他心脏创伤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
- 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采取再灌注治疗(如溶栓、PCI术)。
- 心肌炎需抗感染、抗炎治疗,严重者需支持治疗。
40. 肌红蛋白 (Myoglobin, MYO) - 检测方法 : 胶乳增强比浊法
- 参考范围 :
- 男性:28~72 ng/mL
- 女性:25~58 ng/mL
- 临床含义 :
肌红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它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标志物之一。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急性心肌梗死(升高最早,但特异性较低)
- 骨骼肌损伤(如创伤、剧烈运动)
- 肾功能不全(清除减少)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
- 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再灌注治疗。
- 骨骼肌损伤需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 肾功能不全需保护肾功能,必要时透析治疗。
41. D-二聚体 (D-Dimer) - 检测方法 : 胶乳增强比浊法
- 参考范围 :
- <0.5 mg/L(Fibrinogen Equivalent Units, FEU)
- 临床含义 :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用于评估体内纤溶活性和血栓形成。 - 高结果临床意义 :
- 深静脉血栓(DVT)
- 肺栓塞(PE)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手术后或创伤后状态
- 恶性肿瘤(促进凝血)
- 低结果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
- 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需抗凝治疗(如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
- DIC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 恶性肿瘤需综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五.糖代谢类 42. 葡萄糖(Glu-O) - 检测方法 :氧化酶法
- 参考范围 :
- 空腹血糖:3.9~6.1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
- 临床含义 :
- 血糖是反映机体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糖尿病、低血糖症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 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
- 可能提示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如感染、创伤、手术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或药物影响(如糖皮质激素)。
- 低血糖的临床意义 :
- 可能提示胰岛素瘤、严重肝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饥饿性低血糖或药物过量(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
- 治疗建议 :
- 高血糖: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 低血糖:立即补充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查找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43. 葡萄糖(Glu-HK) - 检测方法 :己糖激酶法
- 参考范围 :
- 空腹血糖:3.9~6.1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
- 临床含义 :
- 己糖激酶法是一种特异性更高的检测方法,用于确诊糖尿病及评估糖代谢状态。
- 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
- 低血糖的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
4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检测方法 :酶法
- 参考范围 :
- 正常范围:<5.7%
- 糖尿病前期:5.7%~6.4%
- 糖尿病:≥6.5%
- 临床含义 :
- 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长期控制的金标准。
- 高值的临床意义 :
- 提示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
- 低值的临床意义 :
- 极少见,可能与溶血性贫血、失血或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 治疗建议 :
- 高值:调整降糖方案,加强血糖监测,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
- 低值: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45. 果糖胺(FUN) - 检测方法 :比色法
- 参考范围 :
- 临床含义 :
- 果糖胺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适用于短期血糖控制评估。
- 高值的临床意义 :
- 提示近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与糖尿病急性恶化或其他应激状态有关。
- 低值的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
- 高值:调整降糖方案,加强血糖管理。
- 低值:排查相关疾病,如肝硬化或蛋白质代谢异常。
46. β-羟丁酸(β-HB) - 检测方法 :酶比色法(含校准品)
- 参考范围 :
- 正常范围:<0.3 mmol/L
- 酮症酸中毒:>3.0 mmol/L
- 临床含义 :
- β-羟丁酸是酮体的主要成分,用于评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及其他代谢性酸中毒。
- 高值的临床意义 :
- 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性酮症、酒精性酮症或严重代谢紊乱。
- 低值的临床意义 :
- 治疗建议 :
- 高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紧急处理,包括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 饥饿性酮症:补充碳水化合物,恢复正常饮食。
六.胰腺类 47. α-淀粉酶 (α-AMY) 检测方法:连续监测法 - 功能介绍:
α-淀粉酶是一种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的消化酶,主要作用是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它在胰腺疾病(如急性胰腺炎)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参考范围:
血清:25-125 U/L(不同实验室可能略有差异) - 临床含义:
α-淀粉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胰腺或唾液腺的损伤或炎症,尤其是急性胰腺炎时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估胰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 高结果的临床意义:
- 常见原因:
- 急性胰腺炎
-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 胰腺肿瘤
- 肠梗阻或穿孔
- 肾功能不全(因肾排泄减少)
- 症状表现:
- 低结果的临床意义:
- 常见原因:
- 胰腺功能减退(如慢性胰腺炎晚期)
- 胰腺切除术后
- 遗传性胰腺酶缺乏症
- 症状表现:
- 治疗建议:
- 高结果的处理:
- 禁食以减少胰腺分泌
- 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
-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 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如有)
- 针对病因治疗(如胆结石引起的胰腺炎需手术)
- 低结果的处理:
- 补充外源性胰酶制剂
- 改善营养状况,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
- 定期监测胰腺功能
48. 脂肪酶 (LIP) 检测方法:酶显色法 - 功能介绍:
脂肪酶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酶,主要作用是将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脂肪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α-淀粉酶,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更具优势。 - 参考范围:
血清:<60 U/L(不同实验室可能略有差异) - 临床含义:
脂肪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胰腺疾病,特别是急性胰腺炎。相比α-淀粉酶,脂肪酶的升高持续时间更长,有助于诊断和监测病情。 - 高结果的临床意义:
- 常见原因:
- 急性胰腺炎
-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 胰腺肿瘤
- 胆道梗阻
- 肠梗阻或穿孔
- 症状表现:
- 低结果的临床意义:
- 常见原因:
- 胰腺功能减退(如慢性胰腺炎晚期)
- 胰腺切除术后
- 囊性纤维化
- 症状表现:
- 治疗建议:
- 高结果的处理:
- 禁食以减少胰腺分泌
- 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
-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 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如有)
- 针对病因治疗(如胆结石引起的胰腺炎需手术)
- 低结果的处理:
- 补充外源性胰酶制剂
- 改善营养状况,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
- 定期监测胰腺功能
七.离子及贫血类项目详细解析 49. 钙 (Calcium, Ca) - 检测方法 :偶氮胂III法
- 参考范围 :2.10 ~ 2.75 mmol/L
- 临床含义 :
钙是人体重要的电解质,参与骨骼形成、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血清钙分为离子钙和结合钙,其中离子钙具有生物活性。 - 结果高低的临床意义 :
- 增高 :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骨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长期卧床导致骨吸收增加等。
- 降低 :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慢性腹泻等。
- 治疗建议 :
- 高钙血症 :补液、利尿(如呋塞米)、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
- 低钙血症 :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
50. 无机磷 (Phosphorus, P) - 检测方法 :磷钼酸法
- 参考范围 :0.81 ~ 1.45 mmol/L
- 临床含义 :
磷是体内重要的矿物质,参与能量代谢(ATP)、核酸合成、细胞膜结构等。血磷水平受饮食、肾脏排泄、甲状旁腺激素调节等因素影响。 - 结果高低的临床意义 :
- 增高 :见于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中毒、肿瘤溶解综合征等。
- 降低 :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长期腹泻、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治疗建议 :
- 高磷血症 :限制磷摄入、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司维拉姆)。
- 低磷血症 :补充磷酸盐,纠正原发病因。
51. 镁 (Magnesium, Mg) - 检测方法 :二甲苯胺蓝法
- 参考范围 :0.67 ~ 1.04 mmol/L
- 临床含义 :
镁是多种酶的辅因子,参与蛋白质合成、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约50%的镁存在于骨骼中,其余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中。 - 结果高低的临床意义 :
- 增高 :见于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脱水、溶血、某些药物(如抗酸剂)过量等。
- 降低 :见于长期腹泻、呕吐、慢性酒精中毒、利尿剂使用、胰岛素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 治疗建议 :
- 高镁血症 :停用含镁药物,必要时给予钙剂拮抗(如葡萄糖酸钙)。
- 低镁血症 :补充镁剂(如硫酸镁),纠正原发病因。
52. 铁 (Iron, Fe) - 检测方法 :比色法
- 参考范围 :男性:11.6 ~ 31.3 μmol/L;女性:9.0 ~ 30.4 μmol/L
- 临床含义 :
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氧气运输和储存。血清铁水平受铁摄入、吸收、利用及储存的影响。 - 结果高低的临床意义 :
- 增高 :见于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肝病、反复输血、铁过载等。
- 降低 :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营养不良、妊娠、失血等。
- 治疗建议 :
- 高铁血症 :减少铁摄入,必要时进行放血疗法或使用铁螯合剂(如去铁胺)。
- 低铁血症 :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改善饮食中铁含量。
53. 铁蛋白 (Ferritin, FER) - 检测方法 :胶乳增强比浊法
- 参考范围 :男性:30 ~ 400 μg/L;女性:13 ~ 150 μg/L
- 临床含义 :
铁蛋白是体内铁储存的主要形式,其水平可反映机体铁储备情况。同时,铁蛋白也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感染、炎症、肿瘤等情况下可能升高。 - 结果高低的临床意义 :
- 增高 :见于铁过载、溶血性贫血、肝病、恶性肿瘤、感染、炎症等。
- 降低 :见于缺铁性贫血、长期失血、营养不良等。
- 治疗建议 :
- 高铁蛋白血症 :查找病因,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使用铁螯合剂。
- 低铁蛋白血症 :补充铁剂,改善饮食,纠正失血原因。
54. 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RF) - 检测方法 :胶乳增强比浊法
- 参考范围 :2.0 ~ 3.6 g/L
- 临床含义 :
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铁转运蛋白,负责将铁从肠道吸收部位运输到骨髓造血组织。其水平与肝脏功能、营养状态密切相关。 - 结果高低的临床意义 :
- 增高 :见于缺铁性贫血、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 降低 :见于慢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病、营养不良等。
- 治疗建议 :
- 根据具体病因治疗,如补充铁剂、改善营养状况、治疗肝病等。
5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 - 检测方法 :紫外速率法
- 参考范围 :男性:≥4.6 U/g Hb;女性:≥4.0 U/g Hb
- 临床含义 :
G6PD是红细胞内戊糖磷酸途径的关键酶,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损伤。G6PD缺乏会导致溶血性贫血,尤其在接触氧化性物质(如药物、食物)时易诱发。 - 结果高低的临床意义 :
- 降低 :见于G6PD缺乏症,患者易发生溶血性贫血。
- 正常 :提示无明显G6PD缺乏。
- 治疗建议 :
- 避免接触氧化性物质(如磺胺类药物、蚕豆等)。
- 溶血发作时对症治疗(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56. 不饱和铁结合力 (Unsaturated Iron Binding Capacity, UIBC) - 检测方法 :比色法
- 参考范围 :25.0 ~ 60.0 μmol/L
- 临床含义 :
UIBC反映转铁蛋白未结合铁的能力,是评估铁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总铁结合力(TIBC)等于血清铁加UIBC。 - 结果高低的临床意义 :
- 增高 :见于缺铁性贫血、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 降低 :见于铁过载、慢性炎症、肝病等。
- 治疗建议 :
- 根据铁代谢状态调整治疗方案,如补充铁剂或减少铁摄入。
八.特种蛋白类 57.免疫球蛋白A (IgA) 检测方法 : 免疫透射比浊法 参考范围 : 0.7-4.0 g/L 临床含义 免疫球蛋白A是人体主要的黏膜免疫抗体,存在于血液和分泌液(如唾液、泪液、乳汁等)中,参与局部免疫防御。 低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蛋白质丢失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
- 表现 : 易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病原体。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IgA型)。
- 表现 : 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伴随其他免疫异常。
治疗建议 - 低值 : 补充免疫球蛋白,治疗基础疾病。
- 高值 : 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炎、化疗(针对多发性骨髓瘤)。
58.免疫球蛋白G (IgG) 检测方法 : 免疫透射比浊法 参考范围 : 7.0-16.0 g/L 临床含义 免疫球蛋白G是体内最主要的抗体类型,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5%-80%,参与体液免疫反应,具有长期免疫记忆功能。 低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原发性免疫缺陷(如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蛋白质丢失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
- 表现 : 易反复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慢性感染(如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IgG型)。
- 表现 : 根据病因不同,可能表现为疲劳、发热或其他免疫相关症状。
治疗建议 - 低值 : 免疫球蛋白替代疗法,治疗基础疾病。
- 高值 : 针对病因治疗,如抗感染、免疫抑制剂、化疗。
59.免疫球蛋白M (IgM) 检测方法 : 免疫透射比浊法 参考范围 : 0.4-2.3 g/L 临床含义 免疫球蛋白M是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在急性感染初期起重要作用,也参与补体激活。 低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质丢失性疾病。
- 表现 : 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感染。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急性感染(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IgM型)。
- 表现 : 发热、关节痛、贫血等。
治疗建议 - 低值 : 免疫增强治疗,补充免疫球蛋白。
- 高值 : 抗感染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
60.免疫球蛋白E (IgE) 检测方法 : 胶乳增强比浊法 参考范围 : 0-100 IU/mL 临床含义 免疫球蛋白E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 低值临床意义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寄生虫感染、某些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
- 表现 : 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治疗建议 - 高值 : 避免过敏原,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61.补体因子C3 检测方法 : 免疫透射比浊法 参考范围 : 0.9-1.8 g/L 临床含义 补体因子C3是补体系统的核心成分,参与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激活,具有炎症调节和免疫清除作用。 低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补体消耗增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性补体缺乏。
- 表现 : 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急性炎症(如感染、创伤)。
- 表现 : 发热、炎症指标升高。
治疗建议 - 低值 : 治疗基础疾病,避免感染。
- 高值 : 抗炎治疗,控制感染。
62.补体因子C4 检测方法 : 免疫透射比浊法 参考范围 : 0.1-0.4 g/L 临床含义 补体因子C4参与经典途径的激活,在免疫复合物清除中起重要作用。 低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性补体缺乏。
- 表现 : 易感染、反复发作性炎症。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急性炎症、感染。
- 表现 : 发热、炎症指标升高。
治疗建议 - 低值 : 治疗基础疾病,避免感染。
- 高值 : 控制感染,抗炎治疗。
63.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检测方法 : 胶乳增强比浊法 参考范围 : <200 IU/mL 临床含义 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针对A群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用于诊断链球菌感染及其后遗症。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急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 表现 : 关节痛、发热、血尿等。
治疗建议 - 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治疗链球菌感染,必要时进行抗炎治疗。
64.类风湿因子 (RF) 检测方法 : 胶乳增强比浊法 参考范围 : <20 IU/mL 临床含义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针对自身IgG的抗体,常用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 表现 : 关节肿痛、晨僵、疲劳等。
治疗建议 -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或生物制剂治疗。
65. C-反应蛋白 (CRP) 检测方法 : 免疫透射比浊法 参考范围 : <10 mg/L 临床含义 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反映炎症程度,用于判断感染或组织损伤。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细菌感染、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
- 表现 : 发热、疼痛、炎症指标升高。
治疗建议 66.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检测方法 : 乳胶免疫比浊法 参考范围 : <3 mg/L 临床含义 超敏C-反应蛋白是低浓度下检测的CRP,主要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值临床意义 - 原因 :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慢性炎症状态。
- 表现 : 可能无症状,或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
治疗建议 - 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运动、饮食控制),必要时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风险。
不同试剂厂家不同的参考范围,本文中以第一张图的参考范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