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一等你来!在象山石浦感受“聚”的魅力

 djg宁静佳园 2025-04-24 发布于浙江

“开城门,迎宾客!”4月22日,象山县石浦海峡广场上鼓声震天,戚家军开城赋表演正在精彩上演。“海防将士”用嘹亮的嗓音道出了象山县石浦渔港古城百姓的心声,向海而生的渔民骨子里流淌着热情好客,他们掏出最珍贵的“老底子”,诚挚地期盼与八方来客相聚交朋友。

记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受邀参加石浦渔港古城的洄游“渔光曲”体验活动,第一次深入感受东海边的渔家文化,而让记者印象感触最深的就是石浦古城68号民宿主尤晓阳提出的一个“聚”字。

尤晓阳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返乡创业在石浦古城开了八年多的民宿,他给民宿的定位是以“聚文化”为核心,家庭聚、战友聚、同学聚、同族聚……提倡“百善孝为先”的他,遇到带着80岁以上父母旅游的顾客,会给老人免费。在他身上,能看到渔港走出的生意人身上那份赤子之心。

走遍天涯海角,依然还是家乡好。尤晓阳等人回乡是亲情、乡情之聚。而《戚继光开城赋》表演中体现的海防文化聚的则是人心。当哨兵擂响牛皮战鼓后,头戴红色头巾的赤膊将士们亮出十八般武艺,那刚毅的神情,让人一下代入当年戚家军将士与当地渔民们军民同心抗击倭寇的情景。

在港城沧桑小院,感受到的则是世世代代渔民在风浪搏杀中的那种“凝聚”,那种团结与力量。当象山渔民号子传承人郑满江的领唱响起,三位渔民浑厚的和声瞬间,就自然浮现出船老大带着渔民,拧成一股绳升帆、拉网的画面。“船有龙骨,人有海魂”昭示的正是渔民们群体共生的协作精神。

渔家美食聚起来的则是人间烟火气。石浦古城美食一条街设立了“消失的老味道”摊位,不仅有鱼嫂亲自下厨做的古法鱼丸、30年本地厨师烹饪的石浦特色鱼滋面,记者还吃到了家常的锅巴饭,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像是回家吃到“妈妈的味道”那样满足。

活动主办方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前三天海峡广场上还会举办“千人渔家宴”,目前已经有90%的席位已经被预订。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无论是曾经家人对渔民归家的期盼,还是如今亲朋好友趁着假期热闹一下,重要的是心底里对团聚的那份期盼。

非遗传承聚的则是文化。在渔港古城,沿着青石板拾级而上,一路看过去是各具特色的店铺。有古色古香的钱庄、绸庄、烟馆、药店;还有传承非遗技艺的盘扣工坊、鱼灯馆、鱼骨画工坊等等,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渔民文化聚落,每个转角都藏着惊喜。

穿过巷弄看见鱼灯馆里有师傅在伏案扎骨架,非遗馆内有非遗传承人在教学鱼骨画,在古城生活的她们开放地呈现日常生活给游客。

服饰.jpg

随机走进民族服饰创研基地,店内摆着“人生贵在相知”的扇子,红帮裁缝第三代传人张敏就像招呼老朋友一样分享她的工作,讲述传统一片式旗袍的活态传承,科普香云纱的制作工艺……

此外,侍郎府内评弹婉转还上演着点茶技艺,翁城墙上乐队唱着柯受良的《笨小孩》,城墙下将士NPC在教海外游客舞剑……这样兼收并蓄的文化样态,正是石浦人包容开放性格的生动写照。

无论是人与人的相聚,还是游客与一座城的相聚,石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质朴直爽的渔民、热闹的鱼灯巡游,还是难以忘怀的“妈妈味道”,石浦都能让人感受到正如余秋雨所言,这是一座名副其实“活着的古渔镇”。

来源:甬派客户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