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编篡《陆恢年谱》接触到陆恢与过云楼及其主人顾文彬、顾荥、顾鹤逸祖孙三代近四十年交往的史料,既是艺林风雅,又不乏深情厚谊。 吴江人陆恢1882年橐笔走出同里,即为过云楼常客,先相交于顾文彬(号艮庵),1886年又结识顾麟士,成为好友;当吴大澂与顾麟士发起怡园画社时,陆恢为画社之骨干。清末民初的画坛,顾麟士与陆恢并称,时人有“顾陆丹青”之誉,是吴门书画界的熠熠“双星”,后虽各自发展,仍保持友好且互相支持,两人也是收藏上的密切伙伴,甚至影响到两家后代成为通好世家。本文将一一揭橥。 一、过云楼常客 黄宾虹曾说“时九友中,以吴江陆廉夫恢,得名最早”,32岁的陆恢与苏州当时书画界顾沄、吴昌硕、金心兰等名家相结交,也得到顾艮庵的青睐。在过云楼里,陆恢见到不少古贤名迹,并刻苦学习,绘画水平也得到大提高,日后他多次提到,语带感激。陆恢在临文待诏《惠山茶会图》后曾题曰:“卅余至吴门,见嘉道间诸家所拟文画,类崇色泽,即以为文派固如是也,及至谒艮庵先生于怡园,出示所藏衡山真迹,始知此老精诣自有所在,不当仅于色泽求之”。除此之外,顾文彬也请陆恢做名画的临摹工作。过云楼藏有文徵明、仇实甫二卷《江南春卷》,其中文卷由苏州汪氏先入过云楼,而仇卷原藏李鸿裔处,艮庵先生十分喜爱,便借来嘱陆恢临摹一本。此卷直到李去世后才收入过云楼,而陆恢的临本后来归顾文彬小儿子顾荥(1878-?,字筱珊,号鹿笙,别号幼庵、幼闇,亦为是晚清民国时期书画鉴赏家、收藏家)收藏,费念慈称赞曰“南越尉佗,何遽不若汉”,民国时曾有珂罗版印行。 ![]() 陆恢临仇实父《江南春卷》 ![]() 陆恢1906年题《临仇实父江南春卷》 顾文彬还时常邀请陆恢参与雅集活动,如1884年春在苏州任臬台的许应鑅(许广平祖父),因署中所植牡丹盛开,有一枝呈浅碧色,便以为花瑞,征题遍吴会。顾文彬得诗十六首,顾又请陆恢、张熊、潘遵祁、朱偁、沙馥、倪田、任薰、金心兰等作图,并命顾星东将此十六首诗与各图相匹配,成就了一本精美的书画册页。 二、怡园画社 1890年时任河督的吴大澂,母亲韩太夫人过世回苏丁忧。期间吴大澂与顾麟士发起成立怡园画社。画社宗旨“研讨六法,切磋艺事”,活动频频,当然雅集时参与者大多携带名人墨迹,文物古玩,供大家把玩品赏,时而即兴挥毫,或独作或合作,相互欣赏评点,文艺氛围浓厚。 1892年夏吴大澂服阕,陆恢入吴大澂幕随赴京、湘,1894年又北上参与甲午战争,画社虽暂停,但顾、陆两人研求画理不停,“恒以邮筒代晤言,未尝稍減意兴。”顾沄曾题诗赠二人:“廉夫投笔人穷荒,一骑沙漠撼雪霜。男儿有志锦还乡,博得泥封贻诰黄。鹤逸杯酒洗诗肠,人日招我饮草堂。迟我不来一举觞,满园春意郁青苍。” 1895年初甲午战败,陆恢回苏。是年三月,费念慈亦“自京师乞假归”,老友重逢,怡园画社又热闹起来。随后吴愙斋亦解组归来,重新加入画社,造就百年盛举,“逢社期,或书或画,随意染翰,或各出所藏,互相品题。一时求画者纷沓而至,门限几需铁叶矣。”(见顾廷龙编《王同愈集》)。而顾麟士、陆恢之合作更是常见,如1895年合作有山水册页,初由陆恢临王湘碧(原祁)山水而未竞,顾麟士为之补足,并题跋。此作收入193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顾鹤逸山水精品》珂罗版画册中。 ![]() 陆恢、顾麟士合作《山水册页》 ![]() 陆恢为顾麟士所作团扇 三、顾陆丹青 陆恢有一枚“顾陆丹青”的印章,以比东晋画家顾恺之和南朝画家陆探微。1906年秋,古玩商徐熙(字翰卿,号斗庐,苏州人)游沪上,购得顾麟士山水册页八开,又请陆恢补写花鸟八开,合成一册,陆恢题签并盖有“顾陆丹青”章。两人又分别题跋,顾麟士题曰:“见示丑奴(陆恢号)画,有仙子凌云之妙,拙笔愧非其匹。展阅过,何异尹邢相见时耶?”对陆恢画赞叹有加;陆恢则题曰:“鹤庐此册深得元人意趣,盖以沉厚之笔而作疏冷之景,故能臻斯绝诣。娄东、毗陵而后,谁与抗颜?写生册不知有同装之事,今以草率敌精严,其败可知矣!”相互欣赏至此,实可传为佳话。又如丁未(1907)十月陆恢作《万松萧寺图》,顾麟士题书堂。后吴湖帆题裱边曰:“顾陆丹青”。并跋曰:“闻昔虎头、探微齐名画苑,号曰'顾陆丹青’,近代西津、廉夫媲美古贤,姓氏巧合,移录于此,亦画苑异代美谈也”。 ![]() 陆恢“顾陆丹青”章 (载《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家印款辞典》) 两人心心相印、亲密无间,互品互鉴艺术品时,在题跋墨迹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顾题陆画《秋岭凉阴图》(1912年作):“古人笔墨之妙,或可领略,其理法之微,实未易研求,苟理法精密,斯笔墨无不熨贴矣,奚蒙泉、王椒畦后能知此者,唯吾友廉夫一人而已。”1915年顾题陆画《仿黄鹤山樵万松萧寺图》(甲寅冬日画):“年来吾友廉夫见真迹甚伙致力又甚深,此作具见钻仰苦心,安得不令人颠倒。”1922年顾鹤逸为何汝穆题:“廉夫于画无不能,且无不佳。…与余交近四十年,每晤必及画理,能达古人之不尽,能正时流之积习,诚能画而更知画者”。 陆恢题顾麟士画亦不少见。陆恢题顾画《云山松溪图》曰:“不登数仞之墙,不知宫室之富。不有半生之契,安知笔墨之情。余与鹤庐廿余年谈艺友也,凡一披一拂皆能道其来历,虽纷纷赝鼎欺世有人,而衡鉴在胸,终难瞒过。因借此得意之作书数行为后世告也”。1913年陆恢题顾画《春风载酒图》曰:“鹤庐是帧,大类廉州而苍浑过之。祖芬仁兄得此精品,如遇古人,其善宝藏焉”。1910年冬为顾画《仿徐幼文山水图》题跋,曰:顷见鹤庐仿元人徐幼文山水图…盖鹤庐不苟下笔,每仿一家必推寻端绪,故古人之魂入其腕下,非时史之泛然应之者,对此觉神和气静不尚新奇,而数年来梦想之古人又仿佛遇之矣”。 四、吴门双星,惺惺相惜 1896年陆恢为光绪帝《承华事略》补图后,受庞莱臣邀入虚斋,后又为盛宣怀编检书画,饱览古今名画又勤于心摹手追,技艺大进名扬海上。二人的互动交往延绵不断,合作绘画之外,还以画会友,介绍生意。陆恢有一通致顾麟士的信札,其曰:“前所委小横披正在动笔,大约明后交卷矣,今奉到小对、碑帖、纨扇俱一一点领,即加墨数日中可以缴上”。这是两人交往的真实记录。 朋友间每年总有几次聚会,挥毫谈艺,出席相关活动。1903年秋八月斗庐主人徐翰卿六十寿辰,陆恢、顾麟士、倪田等一同去晋祝并合作《松鹤图》;丙辰(1916)十月下旬陆恢与顾麟士合作《无量寿佛图》,顾麟士款识曰:“此帧余与廉夫合仿冬心法,画成视之,融洽如出一手,亦偶然一合也”。 光绪廿六年吴大澂赠徐熙六朝玉造像,徐熙以其名斋,并请陆恢与顾麟士及刘世生、倪田等分作《古玉佛龛图》以记其事。又西泠印社创始人叶品三作《铁华馆管窥海上金石图》 册页,亦是邀请陆恢、顾麟士及吴穀祥、蒲华等作图,吴昌硕题诗。1919 年补园张紫东为母亲尤氏夫人作《节孝褒扬录》邀众人作诗作画亦有陆恢及顾麟士身影。1920年六月六日陆恢七十生日,顾西津亦亲到陆家祝寿。金心兰卒于1909年12月16日,身后落拓,顾鹤逸、陆恢、吴昌硕为其治丧,吴昌硕撰文,陆恢书丹,吴郡陈伯玉镌,顾亲自买石及付刻资。 两人在艺术上相互唱和,品评题跋也十分频繁。1902年顾麟士好友费念慈赠其《供春图》,便立即请陆恢为其题跋,说明原委。光绪壬寅(1902年)八月二日,顾麟士从仁和魏氏(魏稼孙)获《汉孔宙碑》旧拓善本,十分高兴,与倪田合作《因因盦校碑图》,又请陆恢题跋以纪其事。1907年元宵节,顾麟士邀请众友相聚,并出《南田临大痴富春山卷》和《南田灵岩山图》两卷请陆恢等友朋共赏。 五、顾鹿笙及其它 陆恢与顾荥交往稍晚,目前最早的纪录约在1901年,时年顾荥24岁,陆恢为其绘《动植物逸品册十二开》,画了各种花卉鸟兽,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尔后交往频繁,或请陆恢作画,或在藏品上题跋。1902年9月,徐翰卿请陆恢写《百花图长卷》赠顾荥。1903年正月,为顾荥长题璧月盦主(倪田)所绘《十二宫辰图册》,又题了顾沄《临黄鹤山人怡亲堂图》并提到说,黄鹤山人《怡亲堂图》此本归鹿笙九兄收藏。约1904年,陆恢为顾荥题《墨耕佳人梅花》扇面。1907年正月,陆恢为其作《浮岚暖翠图》。有时顾荥亦参与笔会活动,如:1911年五月在友朋聚会时,陆恢与顾麟士、倪田、吴昌硕合作为顾荥作书画扇面,其中墨耕扫元鹤、西津写赤松、廉夫搬黄石、昌硕种紫芝。反面,吴昌硕、陆恢、费念慈、郑文焯写四体书。 ![]() 癸卯正月为顾鹿笙题倪田《十二宫辰图册》跋文 陆恢与过云楼顾家三代人的交往近四十年,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不可胜数,他们的文采风流、友朋意气是一个时代的的缩影。现今重新回顾前代事迹,雅人深致、管鲍之交给后人许多启示与回响。 供稿:葛鹰 过云楼文化公众号 25.4.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