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解析,如何通过5个关键细节和8大应对措施,帮助你更安全地使用他汀。 他汀: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一线药物 根据2025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AACE)发布的《成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他汀仍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一线降脂药物。尽管如此,长期服用他汀确实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肝脏损伤和肌肉疼痛。 统计数据显示,他汀导致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的比例约为0.5%~2%,出现肌肉不良反应的比例为5%~10%,而发生严重横纹肌溶解的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因此,虽然副作用存在,但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安全服用他汀的。 接下来,我们从5个关键细节入手,教你如何更好地规避这些潜在风险。 5个关键细节,避开他汀副作用 01 选好用药剂量 中国人对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更加敏感,无论是药效还是副作用都比欧美人群更强。因此,对于中国患者来说,选择中低剂量的他汀更为合适。 如果中低剂量的他汀能够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且身体完全耐受,则无需过度担心。 若血脂仍未达标,可考虑联合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等其他降脂药物,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他汀剂量。 02 选择适合的他汀类型 不同类型的他汀对肝脏和肌肉的影响有所不同: 肝脏安全性更高的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不经肝脏代谢或少量经过肝脏代谢,对肝脏的负担较小。 肌肉安全性更高的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等药物对肌肉的影响较小,而高强度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则更容易引发肌肉不适。 对于高龄老人或代谢能力较弱的人群,建议优先选择上述相对安全的他汀类型。 03 定期监测与及时检查 定期监测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基线测定:在开始服用他汀前,检测转氨酶和肌酸激酶(CK)水平,建立基线数据。 肝功能监测:服药初期应检查肝功能,确认转氨酶水平是否正常;长期用药期间,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定期复查。 肌肉健康评估:若出现肌肉无力或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检查CK水平。如果CK值超过基线值10倍或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需立即停药。 0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他汀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肝脏和肌肉损伤的风险: 避免与贝特类药物(如吉非贝齐)合用:这类药物会显著增加他汀的副作用风险。如需合用,可选择非诺贝特等相对安全的替代品。 警惕强效肝药酶抑制剂:如抗病毒药物(利托那韦)、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等,会阻碍他汀代谢,导致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加大不良反应风险。 05 生活调理与营养补充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控制血脂,还能减少药物用量和副作用风险: 戒酒:过量饮酒会影响他汀代谢,增加肝脏和肌肉损伤的风险。 补充营养:研究发现,适当补充辅酶Q10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缓解他汀引起的肌肉不适,并保护肝脏功能。 8大应对措施,解决他汀引发的肌肉疼痛 尽管他汀的肌肉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仍可能引发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以下8条措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01 确认症状是否由他汀引起 并非所有肌肉不适都与他汀相关。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 对比症状特点:他汀引起的肌肉疼痛多表现为对称性大肌肉群(如大腿、臀部、肩部)的酸痛或压痛。 停药试验:在医生指导下暂时停用他汀2~4周,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02 检查肌酸激酶水平 若出现肌肉疼痛,应及时检测CK水平。如果CK值超过基线值10倍或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需立即停药。 03 做好生活调理干预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轻肌肉不适症状:
04 补充相关营养 研究表明,他汀可能干扰辅酶Q10和维生素D的代谢,导致肌肉不适。适量补充这两种营养素,或许能缓解症状。 05 排除其他诱因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加重他汀的肌肉副作用: 甲减患者:及时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降低肌肉不适风险。 联合用药者:避免与影响他汀代谢的药物合用,必要时更换药物。 06 减低他汀剂量 如果肌肉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可尝试降低他汀剂量或改为隔天服用,以增强药物耐受性。 07 更换其他类型他汀 对于某些他汀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更换为对肌肉影响较小的他汀(如普伐他汀或匹伐他汀)。 08 使用非他汀降脂药物 如果无法耐受任何他汀类药物,可考虑其他降脂方案,如:
这些药物均可作为他汀的替代或补充疗法。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但长期服用确实需要关注其潜在副作用。通过合理选择剂量和类型、定期监测指标、调整生活方式以及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将他汀的副作用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充分发挥其降脂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