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舟船,脉脉情思

 书生游子 2025-04-25 发布于浙江

忽然想到说一说下面这段话,是因为我们的九年级监测出现了这个语料。想明白,才不至于不明不白。

运重固之滞质,虽载沉而必浮,外质朴而无饰,内空虚以受盈,不辞劳而恶动,不偷安以自宁。

这段话出自《太平御览》,表面写的是船,内核喻的是君子,质朴无华,但内蕴深邃。

首先,我们来读一读它的表层意思。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为总写船的材质和特性,第二层为分写,从三个方面写船的本质特征。

第一层:“运重固之滞质,虽载沉而必浮” ,是说船体本身是厚重坚固的材质(滞质)制成的,即使承载重物也必能浮出水面。 
 
第二层:“外质朴而无饰” ,讲的是船的外观朴素无华,不加雕饰。 “内空虚以受盈” 即船的内部空阔,可容纳货物。“不辞劳而恶动,不偷安以自宁” ,说的是船不因辛劳而拒绝航行,也不贪图安逸停滞不动,自寻安宁。
   

这段话言简义丰。如果从哲学的层面来解读它,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欣赏——


第一是动态平衡的处世观。这段话通过“浮沉”辩证关系,暗含对人生起伏的坦然。你看,厚重材质放到水里可能短暂下沉,也就是人在生活的海洋里可能会遇到困境,但船终将凭借本质特性浮起,那人也会凭借自己的意志坚强、毅力顽强而克服逆境,获得重生

第二是这短短的话语,却是儒家与道家思想的融会贯通。船“外质朴而无饰”,其实是儒家“文质彬彬”质朴刚健的君子观体现,强调本质的重要,不追求外表的繁华。船“内空虚以受盈”体现道家“致虚极,守静笃”的虚静守中哲学,以空纳万物的智慧应对世事。 

这段话的象征意义也是深刻的。它不仅将君子品格具象化 ,还推而广之,我们做人应该具有怎样理想的人格。

譬如第二层分写的三句话,它实则从三个角度象征君子的品质,一是君子不追求外在浮华,强调内在修养;二是君子的胸襟虚怀若谷;三是君子具有勤勉与担当精神。你想啊,船“外质朴而无饰”是不是君子不慕虚荣、坚守本真的本质,就如《周易》所言“白贲无咎”。船“内空虚以受盈”是不是君子“人不知而不愠”的包容情怀。船“不辞劳而恶动”是不是君子积极入世的担当,就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 

由此,这段话还推而广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品质:只要在逆境中坚守道义,你终将彰显价值,这就是“虽载沉而必浮”,要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只要在生活中“不偷安以自宁”,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就能像“船”一样抵达理想的彼岸。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史上,“舟船”意象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灵动盎然。

例如,从《周易》“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的实用工具(也是监测卷中出现的语料),到《太平御览》的君子品德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它逐渐成为文人寄托理想的载体。像苏轼诗词中“虚舟”“不系舟”的意象,也许就是诗人自由超脱人格化身。再如文震亨《长物志》中“雅舟”意象(也是监测卷出现的语料),文人墨客用之“畅离情”,“宣幽思”,“写高韵”,“或芳辰缀赏,或靚女采莲,或子夜清声,或中流歌舞”,皆人生“适意”之事,成为文人墨客必备的“器具”。

写到这里,像朱自清先生一样,忽而想到了《采莲赋》——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美哉,舟船也!舟船者,诗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