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与朋友聊天,无意间谈论到“君子”一词,如今社会何谓君子?古往今来,关于君子的论述多如牛毛,不胜枚举。而我独独钟情于孔老夫子的言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更为具有自己的独特和见解。“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也就是说做人既要保持人的本性,又要有后天的培养和教育。 这不得不使我联想到中国做人的文化。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如此可见,“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 如此看来,文与质的问题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形式与内容的问题,而是充分统一的。脱离了“质”的“文”,只是没有本体的游魂,脱离了“文”的“质”,也是没有生机的枯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于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有启示和现实意义。 |
|
来自: My lovel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