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心的忏悔可以化解痛苦

 大侃说 2025-04-25 发布于山东

参加内观净心训练的朋友写到:昨天用了很长时间在想,我的这段时间变化太大了!追一下那个契机:是老师的指点!老师当时说了什么?,我自己的都记不清了。只记得每次的痛哭,然后自律,这期间有念头,有惯性,有习性,慢慢地看,慢慢的觉察。

我们相识于44日,源于“大侃说”公众号,文章带来的机缘。给了各自成长的机会。记得她当时的文章,懂了很多道理。我说:缺少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自己和心联结。当和心联结了。所有知道的道理都会变成你的智慧。这也是为什么念佛多年依然看不住嗔念,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道理停留在头脑,嗔念来自潜意识。

真心的忏悔可以化解嗔念,比如每天读诵忏悔三昧三遍,每天赞美自己三遍就会带来改变;如果停留在口头,心里依然傲慢,嗔念依然在。

记得曾仕强先生在《易经很容易》中写道,人都有过失,过失之后补救方式决定吉凶。悔和吝是犯了过失之后,心中产生忧虑。不过悔字从心,而吝字从口,仍然有所不同。犯了过失,心中想要补过向善,叫做悔;犯了过失,空头上说要补过,心里头却缺乏诚意,甚至还有找理由掩饰和推诿,即为吝。

曾国藩由于傲慢好胜的心理,在辩论中总是赢,得罪了同僚。在上述折子后,没有人支持他。他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开始改变,写反省,道歉。见了同僚,自我批评,一回头又吐了一口,心想“如果我不向圣人学习,才不会低头认错”,当意识到,又开始反省。不断从吝到悔地重复,直到完全的改变。

我们可以反省自己的过失,有多少停留在吝,有多少真心的悔。这个时候就能体现维摩诘说的:直心是道场。它不是容易做到的。当做到了,才会发现容易和困难只不过是认知的阻挡。当真心的分辨出贪嗔痴的时候,才会不住。它们依然在,你无视。它们和不在没区别。

朋友说:为自己变化惊异。

我说:你没有变化。只是回到了本来面目。你觉得变化来自痛苦的转换。人不是天生痛苦。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佛陀说的佛性。后天的教育,经历种下了痛苦的因,变成了你的认知,形成了习性。下一句是“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不同,习性有了差别。

习性变成性格,当习性里有抱怨,内疚,妒忌,羡慕,批评,责备。痛苦也就产生了。如果总是归咎于当下的发生,只会在习性之内。看似时间,空间,对象变了,但是本源相同,你一直在情绪失控之内循环。

你把习性当成心,它们一直束缚你;只要你意识到习性只不过是被强制种下的诱因,习性和心就有了分离。它们不是本我,本我没有是非,善恶,对错的区分。

当你说忘了老师当时说什么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张三丰在面对强敌教授张无忌太极拳,张三丰第一次打完,问张无忌记住了多少,他说自己忘了一小半;张三丰说你再想想,张无忌低头沉思了一会,说自己忘了一大半。张三丰又演练了一遍,但是每一次的招式都不一样,直到张无忌说:全部忘记了。

全部忘记就是回到初始的状态,无我也就没有外在。你和宇宙合一了。如其所是的看,听,闻,尝,感受。没有了分别,也就没有对抗。那么对抗产生的痛苦就不会生出。

我们的读书,写作像在苦的水中加糖。苦是认知,糖是角度。直到把苦全部稀释掉。没有苦,甜的分辨。就回到了本我,有了自在,平静,喜悦。而这是你本来的样子。

阅读文章,请点击下方⬇️的“大侃说”公众号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