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房东太太拿着几颗冬瓜秧过来找我时,我正蹲在菜畦边拔艾草,准备晒干做香,比筷子还要粗的蚯蚓被带出泥土,此刻它正扭动着湿润的身躯钻进松软的腐殖层。 这是我在江西实践懒人农法的第二年,脚下的土地已从板结的黄土变成了能攥出油的黑金土,又松又软,房东太太一边帮我种冬瓜秧,一边说:你这个土是真的肥哦。 ![]() 一、土地的秘密藏在落叶里 去年我开始效仿原始森林的智慧,割来干枯的茅草和芦苇做果树种植箱周边覆盖,稻草和稻壳铺满鸡舍和菜园,鸡舍里面后来更换了木屑做20厘米的厚覆盖。 竹林里面扫出来落叶用来堆在西瓜秧苗的周围,松树的枝条被我堆在重点保护的果树周围,防止鸡群们扒拉覆盖物。 这些覆盖物像一床天然羽绒被,让土地在零下十度的寒冬仍保持着温热的呼吸。开春掀开覆盖层时,发酵产生的白色菌丝网络如星辰般密布,这是大自然馈赠的顶级生物肥料。 覆盖法彻底改变了我的劳作方式,不必经常弯腰翻地,微生物军团已把板结的土层改造成蓬松的海绵体。 从此也不必再花钱购买化肥,我的堆肥箱正将厨余垃圾转化为黑金土——咖啡渣唤醒土壤活力,蛋壳碎片调节酸碱度,香蕉皮释放出珍贵的钾元素等等。 ![]() 二、虫宴上的生态平衡术 果树周围,我特意保留了一些荨麻,撒了一些洋甘菊和茴香的种子,这种'害虫旅馆'聚集着成群的蚜虫,却意外引来了瓢虫大军。 遵循'十分之一法则',我允许菜青虫啃食10%的卷心菜叶,这些缺口反而刺激植株分泌抗虫物质。 在生物呈多样化且生态平衡时,其实是无需喷洒农药的,比如我地里海量的香草屏障正在悄然生效:艾草和菊科类野花驱蚊并吸引蚜虫,迷迭香驱赶胡萝卜蝇,金盏花根系分泌的杀菌素守护着番茄,不胜枚举。 在院墙的外边,靠近竹林的角落,我搭建了昆虫旅馆:中空的竹节招引独居蜂,松果堆成为草蛉的育儿室,腐烂的木段滋养着甲虫幼虫。这些'房客'们构成了一张精密的食物网,维持着微妙的生态平衡。 ![]() 三、杂草丛生的丰饶之海 五月马上来临,我的格桑花即将全面绽放,这里将变成花的海洋,今年在竹林小径的两边撒下了混合野花种子,期待盛夏的花海。 马齿苋和革命草贴着地皮生长,为土壤撑起遮阳伞;紫花地丁的深根系打通板结层;野燕麦摇曳的茎秆成为菜青蝶的产房——它们的幼虫恰好是赤眼蜂最爱的寄主。 这些'杂草'编织出立体温室:地表紫云英固氮,中层艾草驱虫,高处向日葵招蜂。 房东太太说她不允许她的菜地有草,我说正好相反,我见不得裸露的泥土地,我最爱各种绿油油的野草铺满地面。 等到夏天,我会用镰刀将1米高的野蒿拦腰截断,倒伏的茎秆立即化作保湿地膜,老枝则晒干成为天然的驱蚊香。 同样的玉米和油菜杆子都将成为我的覆盖材料,今年的覆盖物还将增加小麦杆子,这种永续的循环让土地越种越肥,我的理解,所谓的有机,大概就是用生命养生命吧! 清晨早起,可以看到露水在蜘蛛网上串成水晶珠链,树蛙埋伏在陶制水钵边等待早起的果蝇,有两只在我屋檐下生宝宝的鸟儿正在忙碌的来来回回抓虫子。 一群稻田中觅食的白鹭,突然炸开四处逃散,我举目望去,原来一只老鹰正在捕猎。 而夜晚蛙声连成一片,闭上眼仔细听,可以分辨出五六种不同的蛙类叫声,但是不用怀疑,叫的最响亮最有穿透力的,一定是雄性。 这套在天地间自运行的生态系统教会我:真正的农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生态乐章的参与者,用最少的人为干预去走进自然。 当我们将'害虫'改称为'昆虫邻居',把'杂草'视作'绿肥工人',一亩菜园便成了窥见生命奥秘的万花筒。在这里,每个生命都在诉说着古老而永恒的生存智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