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虚劳

 F2967527 2025-04-27

生活中一般有三种人,一类人是累死的,一类人是担心愁死的,一类人是无聊烦死的。

中国人生病以前得肝病、痨病的比较多,像焦裕禄,典型的肝病,因为劳累过重。其实并不是刻意累,而是在忙碌中都不知道这是累,不知道需要该歇一歇。俗话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只是太过于能吃苦。于是有了劳累过度而产生的病证。

从前一直生活在动荡中,以至于在和平年代也总是处于忙忙碌碌中,吃苦耐劳是共识。

不仅仅是体力上的苦,思虑过度,劳倦内伤,造成人体内阴血和阳气的消耗不复,形成虚损,亦称虚劳。

总之就是由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诸如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病久失养,积劳内伤,久虚不复,而表现的各种虚弱亏损证候者,都属于虚劳范畴。

人体有五脏,五脏之伤,又不外乎阴阳气血。所以虚劳证候虽繁,但总纲可归纳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四类。

第一类是气虚

(一) 肺气虚:会有少气懒言,畏风怕冷,易感冒,活动或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的特点,面色咣白,舌质淡,舌苔白,脉虚弱。

治疗补肺益气。以补肺汤为住房,若自汗可合牡蛎散,若潮热汗自出者,宜用黄芪鳖甲散加减,益卫气,和营血而除虚热。针灸以背俞穴、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太渊、太溪、肺俞、肾俞、膏肓、气海(均补或灸)

(二) 脾气虚:饮食减少,纳食不香。大便溏薄或泄泻。面色萎黄不泽,消瘦或虚胖。倦怠乏力,或脱肛,或眩晕,或身肿。舌淡苔薄,脉象软弱。

治疗健脾益气。以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为主方。若清气下陷,便泻不止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以升阳益气。针灸以背俞穴、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脾俞、阴陵泉、地机、足三里、中脘 、三阴交(均补或灸)

其实气虚,五脏均有,只是早期着重在肺脾,而晚期则必会累及心肾。所以要防微杜渐,不要迁延失治,正气耗伤,若日久不愈,反复传变,精气难复。

第二类是血虚

(一)心血虚:久病、失血或劳神耗血所致。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脉细或结代,舌色淡。

治疗养血安神,以归脾汤为主方,补气血以安心神。若心动悸、脉结代者,可用炙甘草汤加减。针灸以背俞穴、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脾俞、心俞、膈俞、神门、内关(均补)

(二) 肝血虚:久病肝血耗伤,或失血所致。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或雀目。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爪甲不荣。或月经涩少,经闭不行。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疗补血养肝为主,四物汤为主。若内有瘀血,可用大黄虫丸以去瘀生新,但因病久血虚气弱,要与补养气血之剂,配合应用。针灸以背俞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肝俞、膈俞、脾俞、曲泉、血海、三阴交(均补)

其实,血虚也一样关系到五脏,只是,脾与血虚的关系比较密切。因为血虚的形成,不外两条:一是来源不足。血之生,来自水谷,全赖脾气的健运生化。脾气虚衰,化源告竭,因致血虚。一是亡血过多。往往由于肝不藏血,脾不统血所致。一般长期的出血不止,大多由于脾不统血之故。若亡血过多,气不摄血,可用当归补血汤,为血脱益气之法。若亡血后气血难复,神疲恶寒,兼有虚寒之证,可用人参养营汤以温补气血。

第三类是阳虚

(一) 心阳虚:因为年老阳衰,或暴病伤阳,或由心气虚演变而来。心悸,气短,自汗,或心胸憋闷疼痛,动则加重。舌紫黯或青,脉结代。

治疗温通心阳,以桂枝甘草汤加味。汗多不止,加浮小麦,牡蛎;唇舌青紫、心胸憋闷疼痛者,加全瓜蒌、薤白、枳壳、赤芍、降香等,有薤白瓜蒌汤中有这些成分吗?针灸以背俞穴、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心俞、厥阴俞、神门(均补或灸)

(二) 脾阳虚: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寒凉损伤脾阳而成。饮食减少,肠鸣泄泻,甚者完谷不化,每因感寒受冷或饮食失当而发作或加重。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疗温中健脾,补中助阳,附子理中汤或拯阳理劳汤加减。针灸以背俞穴、任脉、足太阴脾经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脾俞、章门、中脘、关元、公孙(均补或灸)

(三) 肾阳虚:因禀赋不足,久病伤肾或房劳伤肾所致。腰膝痠软冷痛,遗精阳痿,女子宫寒不孕或月经不调,五更泄泻,下利清谷。小便频数,尿有余沥或失禁,夜尿多。脉沉迟,舌质淡苔白,或舌形胖而有齿痕。

治疗温补肾阳,用右归丸或龟鹿二仙胶为主方。自汗者,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营卫以止汗;固精止遗,可用金锁固精丸。针灸以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的穴为主。具体参考穴位:肾俞,命门,关元,然谷,三阴交等

以上阳虚之证,大多是由气虚逐渐发展而来。均有气虚之共用症状。病久者大多症状复杂,不见得是单纯的气虚或阳虚,也有可能是阴阳两虚,因证施治。

第四类是阴虚

(一) 肺阴虚:因肺痨日久,或久咳伤阴所致。咽燥干咳,无痰或少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声音嘶哑,甚则失音。舌光少津,脉细数。

治疗滋阴润肺,养阴补肺。以百合固金汤或拯阴理劳汤为主。针灸取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尺泽、肺俞、孔最、膏肓、太溪。

(二) 心阴虚:因阴血不能养心,而见心火亢盛之象。烦躁失眠,口舌生疮,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滋阴养心,以天王补心丹为主。可参考针灸取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劳宫、少海、太溪,复溜,三阴交等。

(三) 脾胃阴虚:热邪耗伤胃津或脾虚化源不足所致。口干唇燥,干渴,不思饮食。或消谷善饥,心中嘈杂。或干呕、呃逆、大便燥结,舌干、少津、脉细数。

治疗养阴和胃。以益胃汤或叶氏养胃方为主。针灸取背俞穴、任脉及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脾俞、胃俞、章门、中脘、陷谷、水道。

(四) 肝阴虚:因肝脏阴血不足,阴虚不能制阳,虚阳上亢,上扰清空之所,会头痛、耳鸣、目眩。肝火内炽,急躁易怒。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疗滋阴养肝。以补肝汤为主。针灸取背俞穴、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血海、太冲、行间等。

(五) 肾阴虚:因久病、房劳;或过服温燥药,耗损肾精所致。腰膝痠软,男子遗精或精少不育,女子经闭或不孕。咽痛颧红,潮热,眩晕,耳鸣,甚则耳聋。须发早白,发脱,齿摇,健忘,足痿。

治疗滋补肾阴,补肾益精。以左归丸或大补元煎为主。针灸取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具体参考穴位:肾俞,太溪,复溜,三阴交等

总的来说,为了便于辨证与治疗,所以把各种虚证,归纳为上述四类。事实上,在临床上并不见得如此泾渭分明,会有错杂相见的。所以要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证侯变化,掌握病机转归,进行治疗。本病既属于阴阳气血之不足,自当以“虚者补之”为方法。但气血来源于先天,资生给养于后天,故调补脾肾尤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

方法不嫌其多,在于各取所宜。前期以汤药为主,因为内经云:“年老体虚者甘药为主”。

待到病情稳定后,也可改服成药,巩固疗效。但生活起居的调摄,会直接影响疗效和预后的。

像原来喝中药,一般都会选择自己煎煮,现在节奏太快,一般都是代煎,或者颗粒剂。

只是当你把喝药当作例行公事,不得不完成的事情时,并没有弄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一位年轻人身体不舒服,去扎针灸,他到底是真的忙,还是惯性使然呢。医生一边给他看病,他一边看手机微信。这就是后面在治疗,前面依然在恣意妄为。

想想病会很快好起来吗?

身体属于收支平衡的账户,若过于透支的话,欠账日久月累靠什么还呢。

人生若一世,去若朝露晞。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