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妻子误采断肠草给丈夫佬凉拌菜,导致丈夫身亡,县官判案,里面别有内情

 木子君的小屋 2025-04-28 发布于河南

从前,周家村有个农夫叫周大壮,人如其名,生得膀大腰圆,一身力气。他每日天不亮就下地干活,直到日头西斜才回家。他的妻子柳氏是个贤惠的妇人,虽然才二十出头,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年初夏,麦子刚收完,一场雨之后,地里已经种上了大豆和蜀秫,只是随着禾苗,好多杂草也随着长了出来,没过多久,就长了一大片。种过地的都知道,这种草得赶紧锄,不然影响庄稼的收成。

因此一大早天没亮,周大壮就和妻子柳氏一起来除草,二人忙了一会儿,周大壮看到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就对柳氏说道:“娘子,这天色不早,你赶紧回去做晌午饭吧!中午送过来,我直接在地里吃,就不回去了!”

柳氏抬头看了一下太阳,应了一声,吩咐大壮多喝水,莫中了暑,就回家了。到了晌午时分,柳氏提着竹篮来送饭。篮子里装着新蒸的玉米饼子、一碟凉拌野菜和一碗绿豆汤。

"当家的,吃饭了。"柳氏站在田埂上喊道,声音清脆如黄鹂。

周大壮抹了把汗,憨厚地笑了笑:"来了。"他走到田边树荫下,接过柳氏递来的汗巾擦了擦脸,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慢些吃,别噎着。"柳氏轻声说着,从篮子里又拿出一个陶罐,"这是我煮好酸梅汤,在井里冰了一会儿,清凉着呢,赶紧喝。"

周大壮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满足地叹了口气:"这大热天的,喝这个真是舒坦。"他忽然注意到妻子手腕上的淤青,眉头一皱:"爹又打你了?"

柳氏慌忙拉下袖子遮住伤痕,强笑道:"不碍事,是我不小心碰的。"

周大壮脸色阴沉下来:"爹的脾气是越来越坏了。我是和人过日子,又不是和他,凭什么打你!等我秋收多卖些粮食,咱们就搬出去住。"

柳氏眼中闪过一丝希冀,但很快又暗淡下来:"别说这些了,快吃饭吧,吃完好干活。"

周大壮三两口扒完饭,抹了抹嘴又回到田里。柳氏收拾好碗筷,临走时回头望了丈夫一眼,眼中满是柔情。

谁曾想,这一眼竟是永别。

下午的时候,柳氏娘家的村子有人捎信,让她回家一趟,她担心家里,来不及和大壮分说,就赶回了娘。来人说是爹爹跌了一跤,她看了没大碍,在娘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踏着清露回到了婆家。

只是看到放在门口的锄头,她很好奇,大壮向来勤快,地里的庄稼跟他的命一样,恨不得天天操弄,今天这么晚了,他咋还没有去锄地呢?

她奇怪地推开门,看到眼前的一幕,当时就惊呆了。

没多久,柳氏的尖叫声惊动了四邻。好事者冲到周家,发现周大壮躺在床上,面色青紫,嘴唇乌黑,已经没了气息。柳氏瘫坐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

"昨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柳氏抽泣着说,双手紧紧攥着丈夫的衣角。

周老汉——周大壮的父亲,一个干瘦刻薄的老头,阴沉着脸走进屋。他看了看儿子的尸体,突然指着柳氏厉声道:"是你!一定是你这个毒妇害死了我儿子!"

柳氏惊恐地睁大眼睛:"爹,您说什么呢?我怎么会害大壮?"

"昨天只有你给他送了饭,不是你下毒还能是谁?"周老汉咬牙切齿,"我早就看出你不是好东西!"

村民们面面相觑,有人小声嘀咕:"听说周老汉一直不满意这个儿媳妇...""是啊,三天两头打骂..."

周老汉不顾柳氏的哭诉,当即报了官。没多久,县衙的差役和仵作很快赶来,他们押走了柳氏押走,带走了周大壮的尸体,准备验尸。

公堂之上,县令张明镜一拍惊堂木:"周柳氏,你公公告你毒杀亲夫,可有此事?"

柳氏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大人明鉴,民妇冤枉啊!我与夫君感情甚笃,他对我很好,从未红过脸,怎会下此毒手?"

周老汉在一旁冷笑:"大人,这毒妇嫁到我家三年未有所出,不孝敬公婆,况且昨日只有她给我儿送饭,不是她还能是谁?"

张明镜年约四十,面容清瘦,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他仔细打量着柳氏,见她虽然衣衫朴素,但眉目清秀,哭得梨花带雨,不似作伪。再看周老汉,虽然义愤填膺,眼神却闪烁不定。

"仵作,验尸结果如何?"张明镜问道。

头戴平顶巾,身穿青色圆领衫,腰里系着布带,腿缠行縢,脚穿早靴,外罩红色罩衣的仵作上前禀报:"回大人,死者面色青紫,七窍有轻微出血,确系中毒身亡。从症状看,是断肠草之毒。"

断肠草?堂下顿时一片哗然。断肠草可是当时少见的一种毒草,牛羊误食都会毙命,更别说人了。

柳氏闻言,身子一软,几乎晕厥。周老汉大巴掌挥向儿媳,被差人拦下之后依旧破口大骂:“果然是你这个毒妇下的毒。。。。

柳氏连忙分辩:"大人,民妇真的不知道什么断肠草啊..."

张明镜沉吟片刻,忽然问道:"周柳氏,你昨日送了什么饭菜给你丈夫?"

柳氏强打精神回答:"就是寻常的玉米饼,绿豆汤,还有...还有一碟凉拌金银花。"

"金银花?"张明镜眼睛一亮,"金银花?从哪里采的?"

"是...是田边新长的,我见长得水灵,就采了些凉拌。"柳氏回忆道,"大壮最爱吃这个。"

周老汉突然插嘴:"大人,她在说谎!我家田边从不长什么野菜!"

张明镜没有理会周老汉,继续问柳氏:"你可还记得那野菜长什么样子?"

柳氏想了想:"叶子细长,边缘有锯齿,开着小黄花..."

张明镜猛地站起身:"来人!速去周家田地查看!"

差役领命而去,张明镜又命人取来纸笔,让柳氏画出那野菜的样子。柳氏虽然不识字,但画工不错,很快画出了野菜的形态。这野草与断肠草长得极似,叫金银花,茎、叶、花都可食用。

张明镜看着画,眉头越皱越紧。这时,去田里查看的差役回来了,手里拿着几株植物:"大人,在周家田埂上发现了这个。"

张明镜接过一看,脸色骤变:"果然是断肠草!"

堂下又是一阵骚动。周老汉得意地说:"大人明鉴,这就是证据!这毒妇用断肠草害死了我儿!"

柳氏面如死灰,喃喃道:"不可能...我采的不是这个..."

张明镜却突然问道:"周老汉,你平日可去田里?"

周老汉一愣:"偶尔去看看。"

"那你可认识断肠草?"

"这..."周老汉支吾起来,"老朽眼拙..."

张明镜冷笑一声:"奇怪,这断肠草长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南方诸地,中原少有,你又怎知?"

他转向了柳氏:“你采野菜时,可有人看见?”

柳氏摇头:"当时田里就我和大壮两人。"

张明镜沉思片刻,忽然拍案道:"本官要亲自去验尸!"

在停尸房,张明镜仔细检查了周大壮的尸体。他发现死者的指甲缝里有泥土,嘴唇内侧有草汁残留。更奇怪的是,死者的右手食指和中指有轻微的灼伤痕迹,微有酸臭之味。

看到手指的灼伤,他眼前一亮,又前往仵作房,检看周大壮死时穿的衣服,发现衣襟和袖口都有泥土和草渍。张明镜喃喃道:"原来如此!"

回到公堂,张明镜正襟危坐:"本案已有眉目。周柳氏,你确实给你丈夫送了野菜,但那并非你故意下毒。"

柳氏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周老汉,"张明镜冷冷地说,"你早年在药铺做过学徒,认识断肠草,明知田边有断肠草却不清理,导致儿媳误采。你儿子之死,你也有责任!"

周老汉脸色大变:"大人冤枉啊!老朽确实不知..."

"住口!"张明镜厉声道,"本官问你,你儿子生前可说过要搬出去住?"

周老汉支支吾吾不敢回答。张明镜冷笑:"看来是说过。你怕儿子离开后无人养老,所以..."

"大人!"周老汉突然跪下,"老朽承认,是我不对。我确实...确实打过儿媳,但绝无害子之心啊!"

张明镜叹息一声:"周大壮之死,实乃意外。本地并无断肠草,不知哪的客商,经过你家田地,撒下了几粒断肠草的种子,本来此物在中原极难种活,又恰巧一场梅雨,长出了几棵,混在与它极为相似的金银花中,被柳氏采回去,做了凉拌菜。而周大壮吃了含有断肠草的菜后,感到不适,可能用手抠过喉咙想吐出来,所以手指有灼伤痕迹。他又在田里痛苦挣扎过,所以衣服上沾满泥土。"

柳氏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是我害了大壮...是我没认出毒草..."

张明镜摇头:"不全是你的错。断肠草与金银花极为相似,一般人难以分辨。周老汉作为一家之主,又在药铺当过学徒,颇识草药,他天天在田边转悠,明知田边有毒草却不清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众人一听哗然,怎么和周老汉有关系?但一想确实,你说别人不认识断肠草,他周老汉闲时采药,怎么可能不识?

这个时候,张明镜请出了一个证人,正是周老汉前些年当过学徒的药铺掌柜。他痛心极省:“老周啊,说别人不识断肠草,你岂能不识?它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上都有记载,我当时可是明明讲过的。”

“断肠草虽是剧毒,亦可入药,治疗痈肿疮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颇有疗效,前年在我店里得了几株,你到我店里卖药,我还考过你!”

眼看有人证物证,周老汉再也无法抵赖,他流着泪哭道:“大人,草民知罪,前些日子,我在田边逛,确实发现野胡萝卜丛里多了几棵断肠草,本想拔了,但想到儿媳喜吃凉拌胡萝卜菜,她嫁给我儿三年无所出,就想着她吃了,我儿就可以纳新妇了。”

听到这里,大家这才明白,周老汉虽无心害死自己的儿子,但他心存歹念,未害人终害己。真是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啊!

最终,张明镜对此案进行了判断,周大壮之死,柳氏不识断肠草,误采做了凉拌菜。周老汉明明识毒草,却心存不心,未作处置,但二人均夫毒害周大壮之意,周大壮之死,乃过失杀人罪,按《大明律》,本应二人均判流刑,但念在周老汉孤老,儿媳柳氏孱弱,罚周老汉赔偿儿媳柳氏银钱若干,退回柳氏嫁汝,两家和离,并责令其妥善安葬儿子。

退堂后,师爷不解地问:"大人为何如此肯定不是柳氏下毒?"

张明镜微微一笑:"其一,她若下毒,不会用如此明显的断肠草;其二,她画出的野菜与断肠草有细微差别,说明她确实不知情;其三,死者手指的灼伤和衣服上的痕迹,都表明他是在田间毒发,而非在家中。"

师爷恍然大悟:"大人明察秋毫!"

张明镜望向窗外,轻声道:"为官者,当以民为本。审案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相。"

后来,柳氏并未再嫁,而是开了个小绣庄,日子渐渐好起来。而周老汉因为儿子的死和村民的指指点点,不久后郁郁而终。每当有人问起此事,柳氏总是红着眼眶说:"都怪我不认识毒草..."却从不提公公的不是。

村里人都说,柳氏是个贤惠的女子,只可惜命运弄人。而张明镜明察秋毫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一段佳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