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族的大救星:一己之力拯救千万汉民生命,死后华夏各族同泣

 昵称48503472 2025-04-28 发布于河北

十三世纪蒙古铁骑攻伐南宋之际,元臣耶律楚材三谏雄主成吉思汗;多次拒绝执行惨无人道屠城令,庇护千万汉民免受灭顶之灾。当他病逝后,繁闹的市井街坊闭门歇业,随处可见汉蒙两族人民沿街跪拜哭泣——乱世中,这位契丹人是中原汉人的大救星:华夏芸芸众生本就无种族贵贱之分。

汉族的大救星:一己之力拯救千万汉民生命,死后华夏各族同泣

耶律楚材 网络图片

01 黎明前的血腥屠戮

十三世纪初,蒙古铁骑如同一场暴风雪席卷北方大地。1213年深秋,居庸关下堆积的焦尸尚未清理完毕,蒙古人的十路大军已分别劫掠山西、河北等地。史载保州城破时,惨叫哭泣声七日不绝,四万具无辜百姓尸首填满了护城河道。在这种灭绝人性的屠城令下,华北的农耕文明面临着空前绝后的危机——蒙古贵族别迭提出惨无人道的'诛尽汉民,空其地为牧场'政策,不仅意味着将有上千万汉民的人头落地,而且可能直接导致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彻底断绝。

汉族的大救星:一己之力拯救千万汉民生命,死后华夏各族同泣

蒙古大军大肆屠杀 网络图片

02 双重文明的传承者

在历史关键的节点上,汉人的救世主从天而降——他正是辽太祖九世孙耶律楚材,这个体内流淌着契丹皇族血脉的元朝宰相,书房里却堆满了汉文典籍:年少时,其父耶律履临曾聘请世家大儒教习经史,为其体内植入深刻的汉文化基因。'吾儿当如南方士人般科举入仕',这句对儿子深切期望在金人统治下的燕京城中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1215年蒙古铁骑攻破居庸关,中都城里不同命运的人交织在一起:街道上奔逃的汉族士人抱着书简踉跄摔倒,城楼上金国守将点燃存放典籍的阁楼。而城西的耶律府中,耶律楚材急忙将三百卷藏书埋入院中樟木箱,用契丹文在箱盖上写下:'此华夏文明血脉,后世必知其重。'

汉族的大救星:一己之力拯救千万汉民生命,死后华夏各族同泣

耶律楚材 网络图片

03 汉人救星的乾坤一算

1218年冬月的大帐议事,改变了千万汉人的生死。成吉思汗在御座上把玩着战利品,近臣别迭正用马鞭敲打着地图:'汉人如荒草,不如全部拔除养殖牛羊。'帐中蒙古将领齐声叫好,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狂热。

此时,时任书记官耶律楚材突然开口道:'大汗可知,若留这些'荒草'生长,每年能从河北五路得银五十万两?'成吉思汗手中玉雕骤然停在半空。耶律楚材急忙取出连夜绘制的绢本图表,细数每户税赋:两户供军需布一匹,五户供军粮二石,五口之家岁纳铜钱百文...这些具体数字在蒙古人眼中渐渐形成具象化的金山银海。

次日黎明,蒙古的十路课税使策马奔赴中原各镇。当汉人农户战战兢兢打开家门时,见到的不是挥舞弯刀的骑兵,而是抱着算盘的官吏。这个冬日,耶律楚材用指间算珠拨动了文明的天平。

汉族的大救星:一己之力拯救千万汉民生命,死后华夏各族同泣

蒙古铁骑 网络图片

04 汴京百万汉人的生死劫

1233年正月的汴梁城,积雪掩盖了城中各处斑驳血迹。城内一百多万幸存者蜷缩在残垣断壁间,听着城外蒙古的马蹄声渐渐逼近而瑟瑟发抖。名将速不台骑着汗血宝马风驰电掣而来,这位横扫欧亚的猛将马上要实施'草原铁律'——任何抵抗必遭屠城。

大汗金帐内,窝阔台死死凝视着开封城防图,城墙上每一处破损都铭刻着蒙军付出三万人的惨痛伤亡。耶律楚材突然映入眼帘,他捧着的并不是谏书,而是五件精巧器物——景泰蓝香炉、钧窑茶盏、苏绣屏风、徽墨刻版和木活字模具。

'大汗可知,制此香炉需十八道工序?汴京城内这样的能工巧匠有两万七千家。'耶律楚材将香炉举向天窗,阳光透过镂空花纹在地图上投下金色网格:'屠尽此城,漠北十年之内再难见此物。'窝阔台下意识地抚过香炉纹路,帐外待命的屠城大军最终等来的是解除武装的命令。

三个月后,满载典籍工匠的七百架牛车缓缓北行,车队两侧,逃过一劫的汉人百姓自发结成人墙,用身体试图阻挡着哄抢财物的蒙古骑兵。历史在此刻显现出华夏文明的韧性——被保全的不仅是上百万生命,更是华夏文明火种。

汉族的大救星:一己之力拯救千万汉民生命,死后华夏各族同泣

耶律楚材 网络图片

05 文明火种的嫁接术

执掌中书省的十余年间,这位契丹宰相实施了三项影响深远的政策:

农桑新政:

设立十路课税所,将游牧民族'打草谷'的掠夺式征缴,转变为按户征收的固定税制。河北老农在税牌上按下手印时感叹:'往年秋收要藏粮地窖,如今倒能留三成粟米过冬。'至1238年,华北耕地恢复至战前七成,朝廷岁入较十年前增长三倍。

科举重光:

1237年春,中断数十年的科举在燕京文庙重启。来自真定的寒士李默背着干粮徒步三百里赴考,考场外蒙古卫兵困惑地看着这些'不佩刀剑的勇士'。此次'戊戌选'录用士人的数量上千名,其中最年长的考生郭守敬,后来成为大元朝廷水利专家。

司法改良:

针对蒙古贵族'杀人偿驴'的旧俗,耶律楚材大力推动新政,规定'私刑处死者以杀人论'。山西万户长豁儿赤因擅杀汉人工匠,成为首个被枭首示众的蒙古贵族。

汉族的大救星:一己之力拯救千万汉民生命,死后华夏各族同泣

蒙古人 网络图片

06 破碎的文明融合梦

晚年的耶律楚材常驻足于中都城南的悯忠寺,这里安葬着战乱中救出的二十七位汉族大儒。1241年冬,他在寺中亲手种植的柏树遭暴雪压折,这个不祥之兆很快应验——窝阔台大汗驾崩,乃马真后开始不断铲除朝中忠良

某日朝会,摄政皇后指着南方冷笑道:'江南多刁民,不如尽坑之!'老迈的耶律楚材拄着先汗所赐龙头杖,蹒跚出列道:'太后可知,临安城养蚕户八万,岁出丝绸可覆大漠?'话音未落,身边侍卫已将他的相印掷于地上。那个雪夜,老宰相最后一次校勘毕生著作《湛然居士集》,在扉页留下批注道:'华夏非一族之华夏,乃文明之华夏。'

1244年五月,燕京城百姓亲眼目睹百年不遇的奇景:蒙古骑兵与汉族儒生同扶灵柩,送葬队伍中的吐蕃喇嘛与全真道士齐诵经文。乃马真后遵其愿,将遗体安葬在生前十分喜爱的玉泉山下瓮山泊的水边。并且为耶律楚材塑像建庙,百年后香火不绝。

汉族的大救星:一己之力拯救千万汉民生命,死后华夏各族同泣

耶律楚材 网络图片

07 华夏文明的传承

某个春日,杭州岳王庙前走来位蒙古少年。他抚摸着'还我河山'的匾额问道:'我们不是征服者吗?为何要祭拜汉人英雄?'老先生指向北方说道:'当年若无耶律丞相保全华夏文明基因,今日你我恐仍居草原帐篷中。少年你要记住,刀剑可夺取汉人疆土,不可夺得汉民族的文明。'

耶律楚材用毕生心血证明:真正的文明传承,从来不是某个民族的私人专利,而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使命。

汉族的大救星:一己之力拯救千万汉民生命,死后华夏各族同泣

耶律楚材 网络图片

参考史料:

《元史·耶律楚材传》

《湛然居士文集》

《元文类·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蒙古秘史》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归潜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