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尊重父亲,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妈妈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不尊重他的父亲,那他的妈妈也不会尊重他的父亲,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抱怨指责父亲 。 有人说,妈妈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温柔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多半情绪稳定;暴躁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多半性格急躁。 我想说,妈妈确实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你别忘了,妈妈情绪多半是由爸爸造成的。 只有爸爸安心,妈妈才放心,妈妈放心情绪才稳定。 所以说,孩子好与不好,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 但也要承认一个现实,孩子不尊重父亲时,妈妈可能是第一个推手。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时,我被眼前的一幕刺痛了。十岁的男孩把游戏手柄砸向地板,对着正在修空调的父亲大喊:"笨手笨脚的,换我妈早修好了!" 而他的母亲正倚在厨房门框上,边剥蒜边冷笑:"你爸就是没用,当年装空调就装反了外机。" 1、每个不尊重父亲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个"差评师"妈妈 心理学中有个"情绪翻译官"的概念,在家庭里这个角色往往由母亲扮演。 当妈妈习惯性地说"你爸就是个窝囊废",在丈夫忘记交电费时翻着白眼说"看见没,你爸永远这么不靠谱",孩子接收到的不是具体事件的评价,而是对父亲人格的全盘否定。 我见过最典型的案例是小区里的明明家。每次爸爸辅导作业,妈妈就会端着果盘"路过":"这道题都不会教?你爸初中数学就没及格过。"现在明明写作业时总会说:"爸你走开,我要等妈妈教。" 更可怕的是这种贬低往往包裹着"为你好"的糖衣。 就像上周在超市,有位妈妈指着正在挑西瓜的丈夫对女儿说:"千万别学你爸,挑个瓜都能挑到生的。" 女儿边玩手机边点头的样子,像极了妈妈翻白眼时的神态。 2、当父亲沦为"家庭差评区",伤害正在裂变 这种持续贬低会形成可怕的"破窗效应"。就像小区里被砸碎玻璃的空房子会招来更多破坏,当妈妈带头在父亲这面"窗户"上敲出第一个裂痕,孩子会本能地跟着砸石头。 邻居老张的故事让人唏嘘。他妻子常在家族群发丈夫炒菜烧焦的照片,配上"看看我家大厨的杰作"。 现在上初中的儿子会在家庭聚会时当面调侃:"爸你别碰锅铲,留着给消防员叔叔减负吧。"而老张只是讪笑着搓手,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种伤害是双向的。当7岁的小女孩在作文里写"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笨的人",她同时也在学习如何用刻薄的方式表达爱。 那些脱口而出的嘲讽,正在悄悄改写孩子的情感表达模式。 3、重建父亲尊严需要全家"手动打码" 聪明的妈妈都懂得当"修图师"。表姐的做法值得借鉴:当她丈夫修自行车弄脏衬衫时,她会说:"爸爸在给你的坐骑做体检呢。" 孩子现在总骄傲地说:"我爸爸什么都会修!" 真正的家庭地位不是吼出来的。 楼下的王叔每天雷打不动陪孩子晨跑,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家长会。 现在他女儿说起父亲时眼睛会发光:"我爸是超级英雄!"而那些晨跑时听父亲讲的故事,正在浇筑成最坚固的尊重。 必要的"统一战线"要像混凝土般牢固。闺蜜夫妻有个心照不宣的约定:任何分歧都在孩子睡后讨论。 有次丈夫忘记买奶粉,她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工作太拼了,我们现在去超市探险吧!"这种默契,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4、最后 在厨房的烟火气里,藏着家庭权力最真实的模样。 当妈妈学会把抱怨换成"爸爸在努力",当爸爸愿意放下手机走进孩子的世界,那些消失的尊重会像春芽般重新破土。 毕竟,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从来不是完美的家庭,而是相互尊重的模板。 下次想吐槽丈夫时,不妨先看看身边那个小听众的眼睛——那里倒映着整个家庭的未来。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辉叔叔。 今日话题:孩子不尊重父亲,你觉得是爸爸的缺席,还是受妈妈的不良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