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的的课文插图 插图作为语文教科书的一部分,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想象力、增强学生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文插图却明显难以达到这样的作用。一是插图没有再现出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恢宏景象;二是三个人物出现得相当突兀,因为文章中没有一点交代;三是图中人物的表情及整个画风也与词作的豪迈风格严重不匹配。插图的出现不仅没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更不用说什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了。认真观察插图你会发现,它原来是傅抱石为苏轼《后赤壁赋》所绘——从人物来看符合“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从环境来看也与“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适应;从图画的题字来看“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属于对原文的直接摘录——更可以确定这幅图的表达对象。这样明显的问题,教材的编者(专家)真的看不出来吗?——是对工作不认真,还是审美能力有问题?——如此张冠李戴,真是令人震惊。不过用心的老师,不妨将它作为一个质疑商讨的素材,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与课文对照,谈谈自己对插图的看法,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