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㫚(hū)鼎》西周中期铜重器,已遗失,仅存铭文拓本,大篆,故宫博物院藏有搨本。制鼎人名舀,故又为《舀鼎》。铭文茂密朴实,厚重凝练,有古拙雄伟之气,是西周中叶青铜器铭文中精美的一章。这件鼎据《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所说,原为清朝人毕沅得之于西安,鼎高2尺,围4尺,深9寸,款足作牛首形。 㫚(hū)鼎,著名的西周中期青铜重器,清乾隆年间,时任陕西巡抚的著名学者毕沅得此物于西安,并请幕僚钱坫锼剔铜锈并作其释文。 不久,嘉庆初年,毕沅因受“和珅贪腐案”牵连而被查抄家产,㫚鼎从此不知所踪。有说“㫚鼎”即此入宫,又有说已沉入太湖,更有说毁于兵火。但是,无论采取哪种说法,㫚鼎实物确已不存于人间,今天也只能见到为数不多的铭文拓本来想象了。 所以,曶鼎拓本历来就被收藏家、鉴赏家所珍视,不仅因为铭文所反映出的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制度及阶级关系,成为研究西周社会制度的重要史料,而且拓制精美、保存完好的㫚鼎拓片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被视为金文收藏的“龙头”。 该鼎铭文共24行,现存380个字。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周懿王或孝王的元年六月的乙亥日,周王在穆王大室作器者“曶”,命令他继承祖考的职司掌管周王朝的卜事,即铭谓的“更(赓)乃且(祖)考司卜事”,并且赏赐了作器者。开后人在宗周为王臣者井叔还赏赐作器者以赤金(铜)一钧(30)。作器者感到荣耀,遂以赤金作鼎以为纪念。 第二部分铭文记载同年四月丁酉日,作器者派家臣代表自己到作狱讼官的井叔那里控告效父及其家臣名限者。原来,作器者“既则女(汝)五[夫效]父,用匹马束丝”,意为已经用一匹马和一束从效父那里赎(贸)得五夫,即5名奴仆,然而名限者却背信弃约并要另行订立交换条件,因此发生了这场诉讼。 第三部分追述往昔饥荒之年,“匡众厥臣二十夫”,即名匡者农夫和家臣20人,强抢作器者的禾给匡,作器者遂控告到东宫那里东宫判处说让匡交出强抢禾的人,如果不交出来,匡就将被重罚。匡者乃向作器者稽首,并且赔偿了损失。 《一》 01
隹(惟)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王才(在)周穆王大,若曰:曶,令女(汝)更乃且(祖)考□(司)卜事,易(赐)女(汝)赤环,用事。王才(在)□(迁)居,井吊(叔)易(赐)曶赤金,□,曶受休 王。曶用丝金乍(作)朕文孝宄白(伯)䵼牛鼎,曶其用祀,子子孙孙其永宝。 唯王四月,既生霸,辰才(在)丁酉,井吊(叔)才(在)异为,事厥小子□以限讼 02 于井吊(叔):“我既卖女(汝)五父用匹马,束丝。限许曰,□则卑我赏马,效卑复厥丝,□□,效父迺许,□曰。于王参门木榜,用□㢟卖兹五 03 夫,用百寽。非出五夫。□乃□又□众□金。”井吊(叔)曰:“才(在)。王人乃卖,不逆付,曶母卑□于□,曶则拜稽首,受兹五曰□、曰恒、曰□、曰彝、 04 曰省。事寽以告□,乃卑以曶酒彶羊,丝三寽,用致兹人。曶乃每于□,□□舍□,矢五秉。曰:“弋尚卑处厥。邑田田”。□则卑复令 05 曰:“若”。昔馑岁,匡众厥臣廿夫。寇曶禾十秭。以□季告东宫。东宫乃曰:“求乃,乃弗得,汝匡罚大。”乃稽首于曶,用五田、用 06 众一夫曰嗌,用臣曰疐、朏、曰奠,曰用,兹四夫。稽首曰:“余无卣具寇。足不□□余。”曶或以匡季告东宫,曶曰:“弋唯朕赏(偿)。”东宫乃曰:“赏(偿)曶禾十 07 秭,遗十秭,为廿秭。来岁弗赏(偿),则□卌秭。乃或即曶,用田二。又臣,凡用即曶田七□、人五夫。曶觅匡卅秭。 08 《二》 【1】隹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王在周穆王大若曰:曶,命女更乃祖考司卜事,锡女赤環用事。王在迁居邢叔锡曶赤金,琳曶受休 【2】王。曶用丝金乍作朕文考宄伯{上将下鼎}牛鼎,曶其万用祀,子子孙孙其永宝。惟王四月既生霸,辰在丁酉,井叔在异为, 【3】事及小子戴以限讼于井叔:“我既卖女五··父用所马龟丝。限诏曰质则卑我赏马,效···卑复厥丝束。质、效父迺诏散曰于王参门 【4】木校,用债徒卖丝五夫,用百爰。非之五夫··词。迺质又词,众岂金。井叔曰:“在王及迺卖··不造收,㫚母卑越于质,曶则拜稽首受兹五。 【5】曰陪、曰桓、曰祸、曰凝、曰相。事爰以告质迺卑·以曶导{辶及}羊,兹三爰,用到兹及。曶迺每于质··舍·大五束”。曰在尚处乃邑田 【6】田质则卑复命曰若昔馑岁匡众及臣廿夫寇曶禾十稊以匡季告东宫迺曰尨(méng,máng,lóng,páng,会意字,从犬,从彡(shān),“彡”表示毛饰,本义是多毛的狗。)乃及乃弗䢙女匡罚大匡 【7】迺稽首于曶用五天用众一夫曰益用臣曰尃·恒曰郑曰用兹四夫稽首曰余无迺具寇足·不丐□余曶或以匡季告东宫曶曰在唯朕 【8】赏东宫迺曰赏曶禾十稊遗十稊为廿稊来岁弗赏则贷卌稊迺或即曶用田二又臣舟用即曶田十田及五夫曶受匡卅稊。 《三》 1 2 近察远观曶鼎铭文,一种茂密朴拙、凝练厚重、壮硕雄浑之气跃然而出。字数多体量大,章法排列甚为齐整。让人联想到那个冷兵器的时代,似战场列阵,旌旗猎猎,剑戈铮铮,甲兵凛凛,好不威风!此铭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特征,让余见之即挥之不去。 铸字符合西周中期金文特色。结体较为规范严整,线条匀净浑圆,已不显早期的简陋与粗疏,不期然地进入了“成年期”。其字形美观大方,字势峻朗,字体统一,象形成分进一步弱化,形意字为主体,线条简化,尽管保存少许笔画繁多的象形字,只是增加了整体的生动性,并不妨碍整体篇章之美。 金文书体演变一千多年,经历早、中、晚期的书法样式,风格各不相同,既使同一时期之铭,也是千姿百态。从金文著名鼎铭长铭中可以感到各有其貌,各呈其态。那么,曶鼎铭文特点:一、字体规范,造形准确。此铭堪称金文的规范之作。几百个字都是经过演变定型的大篆书体。篆法合规,写法统一,少有怪异生癖之字,属于大篆“通用体”。字形组合优美,点画位置适中,符合审美一般规律,入佳妙之境。二、线条粗壮有力,字显浑厚雄强。估计写铭文时,墨饱笔酣,笔力沉郁,笔道雄强,内含骨力,定为书写高手所为。铸造精细,突出原汁原味,体现墨迹墨韵,是笔痕墨味较为浓郁的作品,与一般铭文相比,确有独到之处。三、布局分布严整中有散淡,行列有序而生动。铭文乍看上去密不透风,细品慢察又洒脱从容。虽然竖列排得较紧,但横列却能纵横驰骋,字迹大小不等,并不匀称分布,字画较多的可占一二字位置,字画少的尽量缩小空间,加上一些古老的象形字体杂陈其间,憨态可掬,使章法活泼灵动,并无臃塞之感。 此鼎铭与穆恭时期的其它铜器铭文比较,还有其特殊的一点,那就是铭文十分粗犷、茁壮,这是鼎铭浇铸有关。鼎范上的字一定粗壮有力,而笔道粗细不匀,边沿未加修整,因而拓出的字体笔画不够光滑,但这些经过铜水浇铸后的字,增加了笔画线条的厚重与浓聚,加上后期的泐损绣蚀及铜锈斑驳,反倒增加了鼎铭的朴茂气势。 此帖可作为金文范本临习。原鼎已失,遗铭弥足珍贵。其字数多,便于系统临习,容易加深印象。字势粗壮雄强,气象宏大,易得其势。正值金文定型之际,既非早期字体过于率意,又非后期太过圆熟,不生不涩,极易上手。练上一段,对全面掌握金文书体,颇有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