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旧事重提。这是从前推送过的内容。今天,我们温故而知新。)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养心汤,是一张很有名的古方。它的宗旨,是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其基本构成是: 黄芪、茯苓、茯神、半夏、当归、川芎各15克,远志、肉桂、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人参各8克,炙甘草12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煎煮的时候,加生姜5片,大枣2枚。 这个方子,非常好解。黄芪、人参、炙甘草用于补气,解决气虚的问题。当归、川芎,用于养血,解决血虚的问题。茯苓、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用于安神,解决心神不宁的问题。半夏和茯苓,用于除湿健脾。生姜大枣,用于固护脾胃。如此,可以促进气血生化。肉桂一味,温肾助阳,可以鼓舞气血的生长。 但是,读者朋友,你想过没有:你我这一具肉身,不就是以气血为基础吗?而我们的心,又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啊。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养心汤,就是在构筑我们的生命基石,对我们是有再造之恩的。 来,我给你说段故事。你听完,就知道,养心汤对人的意义有多大。 大概从半年前开始,此人忽然感觉身体总是乏力。后来,她敏锐地发现,自己胸部和臀部的肌肉,不断萎缩。四肢的肌肉倒还可以,主要就是胸部和臀部肌肉,明显变薄、变弱。而且,患处肌肉时常不由自主地跳动。 患者对此十分恐惧,四处求医。结果,被诊断为“肌肉萎缩原因待查”。患者看了以后,无可奈何,只好转投中医。当时接诊的医家,姓方,是安徽东至的一位杏林前辈。 刻诊,患者脉象细数,舌质红,苔薄黄。患者自述,现在特别乏力,肌肉瞤动,仿佛有虫子在上面爬,平时不爱吃饭,食欲不振,晚上睡不好觉,心神不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胸部和臀部肌肉萎缩。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麦冬、石斛、生黄芪、太子参、当归身、酸枣仁、远志、茯苓、茯神各10克,川芎、姜半夏、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7枚。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7剂以后,自觉肌肉瞤动和蚁行感明显减轻,食欲增加。此时,原方稍作加减,继续投用。就这样,前后调治半年之久。最终,患者胸部和臀部肌肉基本恢复,食欲正常,睡眠安定,和之前判若两人。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简单说了一遍。它最初刊载于1988年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上。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现代医学看相当棘手。肌肉萎缩、无力,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起来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中医看,问题就不那么复杂。因为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知道啥是神经,也不知道什么是神经系统疾病。这就让中医不得不用另一个眼光来看问题。 啥眼光呢?中医认为,生养我们肉身的,就是气血。现在肌肉萎缩了,说到底,就是气血不能供养。就这么简单。 你看,此人浑身乏力、食欲不振,这就是典型的气虚。另外,患者脉细,可知在气虚的影响下,气不生血,血亦不足。而且,患者舌红、脉数、苔薄黄,这是阴虚,有一点生热了。 由于气血不足、气阴两虚,患者心神失养,所以患者心烦难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水谷精微奉心化赤而为血。心中气血不足,必然影响到一身血的生成,日久就会加重全身的气血不足。 所以,针对这个患者,当务之急就是气血双补、气阴双补。只要能补上去,患者的肌肉就会得到濡养,从而丰满起来。 麦冬、石斛、生黄芪、太子参、当归身、酸枣仁、远志、茯苓、茯神各10克,川芎、姜半夏、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7枚。 这里头,黄芪、太子参、炙甘草补气。当归养血活血。麦冬、石斛养阴津。你看,气血双补、气阴双补的目的都实现了。尤其是太子参的使用,恰到好处。它直接补气养阴,是清补之品。 在这个基础上,用酸枣仁、远志、茯苓、茯神安神助眠。半夏、生姜、大枣配合太子参、黄芪来和中气,生气血。 读者朋友,你仔细看,这个配伍,就是养心汤去掉柏子仁、五味子、肉桂,加上麦冬、石斛而成。加麦冬和石斛,目的是养阴生津。去肉桂,目的是防止辛热之品伤阴。至于说柏子仁和五味子,我个人认为,用上去也没有大碍。可能考虑到患者的病情还不需要如此多的安神之品,故而医家临证去掉了。 当然,这里最主要的,还是对气血的补养。正是由于对气血,这样一种生命基础物质进行了补充,患者的状态,才一天天好转。臀部和胸部的肌肉,才得以恢复。 当然了,养心汤的基本主治,我们是不能忘记的。它原来主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证,患者神思恍惚、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但是,你知道,气血不足、心神不安,又可以有多重表现,引发多重疾病。除了上文提到的肌肉萎缩外,还有类似阳痿、斑秃、冠心病等等。总之,患者证属气血不足、心神不安的,都可以用。 可见,养心汤对于我们,是一张续命的方子啊。作为安神剂、补益剂,我们应重视它。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