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在浩瀚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实现了几次大的统一吗?一共有三次,分别是: 毕达哥拉斯定理完成了数学上的一次大统一; 万有引力定律完成了物理学上的一次大统一; 财富规律完成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一次大统一; …… 一、作品导读: 有神论者认为,造物主按照一定的规律创造宇宙,创造人类,也创造了万事万物,共同存在于宇宙中。并且指定这万事万物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这个“运行规律”就是“宇宙共性”。无神论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建立在逻辑之上的,也就是说,物质运动的背后有迹可循,并且按照“预定轨道”进行,这个“预定轨道”就是“宇宙共性”,也是规律。 既然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都认为,宇宙万物的运行似乎都循规蹈矩,那么这个“宇宙共性”是什么?我们人类是否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去找到这个规律?也就是说,是否可以把宇宙万物统一起来?其实,在浩瀚的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还真的出现过三次大统一。 第一次大的统一是: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把数学、哲学和宇宙观统一了起来。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者毕达哥拉斯。 第二次大的统一是: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空中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也就是说,天上飞的和地上跑都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万有引力定律提出者牛顿。 第三次大的统一是:财富规律。 财富规律的发现完成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一次大统一。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相反,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必然起作用。财富规律将: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牛顿定律、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人文地理学、世界经济史、游击战争、银行信用、银行汇率、国际关系学、婚恋市场等等,成功的实现了统一。财富规律提出者刘德。 ![]()
二、下面进入正题。 “宇宙共性”即是宇宙万物共有的性质,把“宇宙共性”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财富规律”。 下面讲一讲,财富规律怎么样把“宇宙共性”统一起来的。下面是第七讲:宇宙共性统一之旅(七):生物进化论中隐藏着“宇宙共性”——财富规律。 生物进化论中蕴藏着“宇宙共性”,“宇宙共性”是指宇宙万物共有的性质,即是“财富规律”。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达尔文依然热衷于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分,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这艘军舰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达尔文不怕辛苦,跋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过程。达尔文一面整理环球考察积累的大量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 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并且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在它发表并广为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已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的划时代的里程碑之一,对人类历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
(一)、适者生存 《物种起源》科学阐明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不是不变的,而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化发展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重要途径。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生存斗争,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种内个体之间都是如此。适应这种环境和斗争的,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会被淘汰。例如在寒带地方,能够抵抗寒冷的动植物生存下来了,而且一代比一代更能抵抗寒冷;另外,抵抗不住寒冷的都死亡了。这样,在各个不同地方便出现了各个不同的品种,这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便成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他甚至暗示人类的祖先是猿猴。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①、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是这样解释的:在生存斗争中,长颈鹿的祖先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长一些,有的长颈鹿的颈和前肢短一些,这些差异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例如,一些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叶子。这样,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一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就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而那些颈和前肢较短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容易吃到充足的食物而被淘汰。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经过漫长的年代,就在自然界产生了现在这样的长颈鹿。可见,在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容易生存下来;相反,颈和前肢短的长颈鹿,而被淘汰。总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能力大,就生存下来,相反,生存能力小,就被淘汰。(第23个统一点)可见,生物进化论中隐藏着“宇宙共性”——财富规律。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相反,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②、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在食物稀少、敌害很多的环境里,跑得快的动物,比跑得慢的容易抢到食物并逃避敌害。在这种环境里,能够生存下来的,自然是跑得快的个体,而行动迟缓的则不易生存下来。可见,在生存斗争中,跑得快的动物,容易生存下来;相反,跑得慢的动物,不易生存下来。总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能力大,就生存下来,相反,生存能力小,就被淘汰。(第24个统一点)可见,生物进化论中隐藏着“宇宙共性”——财富规律。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相反,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③、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在同一个环境里生长的绿色开花植物,长得快的植株容易占有广大的地盘,因而发育良好,开花结实多,这样的植株生存能力大,从而繁殖后代;长得慢的植株占有的地盘小,因而发育不好,开花结实少,这样的植株生存能力,则小不易存活。可见,在生存斗争中,长得快的植株,繁殖后代;相反,长得慢的植株,则淘汰。总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能力大,就生存下来,相反,生存能力小,就被淘汰。(第25个统一点)可见,生物进化论中隐藏着“宇宙共性”——财富规律。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相反,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二)、优胜劣汰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常识,丛林法则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也是一种普遍残酷的淘汰制。 弱肉强食是指强者捕食弱者,弱者成为强者的食物的现象。也就是说,在自然界中,这通常指的是动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如狮子弱小的羚羊做为食物。在人类社会,这一原则也体现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商业竞争、职场斗争等,弱者可能面临被淘汰或被取代的风险。优胜劣汰是指优秀的个体或群体在竞争中胜出并得以保留,而低劣的则被淘汰出局。 可见,在生物学领域,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适应环境的生物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则会被淘汰。在社会生活中,这一原则同样适用,那些具备优秀才能、勤奋努力的人往往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人则可能被边缘化甚至淘汰。也就是说,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选择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强者往往能够占据优势地位,而弱者则可能面临着被取代而消失。 总之,在生存斗争中,优秀者,胜出;相反,弱小者,淘汰出局。(第26个统一点)可见,生物进化论中隐藏着“宇宙共性”——财富规律。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相反,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总之,生物在生存竞争中,优点得到了强化,得到了积累,并且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这种优点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叫生存能力。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生存能力转化和传递的过程,抢夺地盘和食物、逃避抵御敌害的行为,就是生存能力较量、转化、传递的行为。生存能力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可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相反,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必然起作用。这就是著名的财富规律。(万法归宗)财富规律出自刘德著作的《资本等级论》。 ![]()
总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做学问,搞研究,写时评,并不是做历史的记录员,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挖掘事件背后的共性。财富规律的灵感来源于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发展于生物进化论。财富规律不只是将经济学统一起来,而是把“宇宙共性”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财富规律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财富规律的发现是人类持续探索世界本质的里程碑!财富规律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