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第二个问题,向荣怎么就来长沙了呢? 咸丰二年七月十四日,两广总督徐广缙“奏参将提督向荣革职发往新疆”,这一天赛尚阿才写完“郴州失陷”的折子,这两个折子,差不多同时发送,咸丰要在十天后才能收到。 徐广缙为什么发这么大脾气,不但要革向荣的职,还要求发往新疆呢?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两广总督臣徐广缙跪奏,为特参辜恩昧良之提督,请旨革职遣戍,以肃军务,恭折祈圣鉴事。” 这可是专折“特参”,是很严肃的事情。 “窃臣于七月十一日接准广西抚臣劳崇光恭录咸丰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奉上谕:提督向荣现在桂林称病累月,竟将公事诿之代理,殊属不成事体。著该督传旨,饬令接印任事,毋得藉词观望,致干重咎。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钦此。” 六月二十二日圣旨,七月十一日接到,用时二十天。 “正在恭录照会传旨申饬间,七月十二日该提督向荣专差标弁到臣行营,赍呈公牍私函。据称已准抚臣劳崇光录行谕旨,惟因病难速痊,求臣代为奏请开缺,俾得安心调理等因。接阅之下,殊深骇异。” 向荣准备撂挑子不干,称病辞职。以我们现代人观念,这好像无可厚非。我不干了不行吗? 但在徐广缙或咸丰的眼里,答案是:不行。 非但“不行”,而且还犯了重罪,所以徐广缙“殊深骇异”。 理由呢? “查向荣受宣宗成皇帝(即道光)厚恩,擢任提督。皇上御极以来,赏给勇号,屡次弃瑕录用,高天厚地,捐糜难酬。乃六月二十七日已接印任事,七月初六奉到上谕之后,竟敢藉词病难速痊,求为开缺,实属丧心昧良,胆大玩视。” 这就是徐广缙认为向荣犯罪的理由之一:皇上对你这么好,你还想辞职不干,你丧尽天良,你这是玩弄皇上的感情,你这是藐视皇上的权威,你胆也忒大了。 “臣节次奏报,恭求皇上严饬该提臣激发天良,立功自赎,原为其久历行间,才有可用。今竟如此狂悖,即使留营,尚安望其殚竭血诚,力图报效?” 理由之二:如此狂悖,报效无望。 “在向荣特以为起于行伍,官至提督,即罢斥还乡,亦可安享。现当楚粤两省防剿吃紧之时,倘武员皆存此相率效尤,何以挽将士骄蹇之颓风,而宏国家驾驭之远略?于军务大有关系。” 理由之三:此风不可开,否则无以服众。 处理建议: “相应请旨将广西提督向荣革职,发往新疆,充当苦差,以为藉病规避者戒。” 徐广缙没有援引任何《大清律》条文。我猜这种事情,可能也没有条款规定,但又必须惩罚,没办法,只好直接请示领导,按领导的意见办。 所以,徐广缙最后还加了一句,才算得体: “所有广西提督请迅赐简放,以重职守。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也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请皇上您指示。 咸丰八月初一才收到奏折(路上走了十六天),当场就写下硃批: “此参甚是。向荣身受重恩,如此存心,殊出情理之外。另有旨。” 咸丰说,你举报得没错,我对向荣这么好,真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 (以上摘自三六三《徐广缙奏参将提督向荣革职发往新疆折》) 咸丰马上通知内阁。咸丰二年八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请认真读,很有意思): “徐广缙奏参藉病规避之提督,请革职发遣一折。所参甚是。朕因向荣久历戎行,才尚可用,于道光三十年八月特旨调往广西。该提督到任以来,偶有战功,无不立加优叙。其官村、古束两次战败,辄即称病迁延,久旷职守。朕以忠厚待人,不为逆亿,仅予薄惩。旋即复任提督,赏还花翎,并念其保守省城劳绩,开复革职留任处分,加恩伊子向继雄以同知用。 “前据吴文镕、张亮基参其夸诈冒功,饰智欺人,徐广缙亦查其趋避过明,非人是己,朕俱不为深究。 “该提督宜如何激发天良,痛改积习,感朕弃瑕录用之恩,力图杀贼立功之效。 “本日据徐广缙参奏,向荣于六月二十七日先已接印,至七月初六日奉到饬令任事之旨,竟称病难速痊,求该督奏请开缺。朕不料向荣丧心昧良,胆大藐玩,至于此极。 “国家用人,原期其才能干济,即使功过不掩,亦不妨舍短取长。若向荣如此存心,殊出情理之外。 “现当粤楚军务吃紧之际,文武员弁殚智竭力之时,而该提督从容观望,竟欲置身局外,且可藉口朝廷不能用其才,统帅不能尽其力。若军营相率效尤,兵骄将玩,更复何所惩戒耶? “向荣著即革职,发往新疆竞争力赎罪,以为辜恩巧避者戒。该部知道。”(以上摘自三九一《谕内阁著将藉病规避之广西提督向荣即行革职发往新疆赎罪》) 咸丰从近三年前的道光三十年说起,一一掰着手指说,我对你有多好,然后又一一掰着手指说,你有多少次对不起我,我都原谅了你,结果你还要这样做,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你还有良心吗?你去死吧,给我滚得远远的,滚到新疆去。 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像夫妻间吵架,妻子在那哭诉? 那么,向荣为什么没去新疆,反而到了长沙呢? 大概有人把徐广缙参奏的内容告诉了向荣,向荣此时六十岁的老人精了,细想之下,肯定能猜到咸丰皇帝是什么态度。 他立马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上奏咸丰,详细报告自已的病情,以及带病起程前往长沙的日期。 二是当天就启程前往长沙。 向荣的奏稿很长,在我读来,并无感人之处,也许是因为我不是当事人。从效果来看,咸丰在把他革职并发往新疆做其力的圣旨发出之后,还能回心转意,似乎奏稿写得很好。摘抄如下: “……伏念奴才驽骀下乘,知识浅陋,去年秋间荷蒙殊恩,弃瑕录用,谕令总办永安北路军务,更翻迭战,直逼城下,朝夕攻打,先后获胜仗三十余次。 “……该匪复奔省城,随又督兵,不避艰险,翻数十重茶山,一昼夜绕行三百余里,疾趋至省,布置设防,独立御敌。” 先讲了一下自已所做的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惟马上驰骤,冒雨抵省,致左胁疼痛尤甚。加以登陴月余,从枪炮丛中督战,心力俱瘁,解围时正值寒热交作,心神怔忡,力难支撑。 “……奴才受恩深重,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激思奋?实因奴才率师三载,遍历粤疆,并无一息之停,而风餐露宿,瘴雨蛮烟,久为湿气所侵。 “去秋攻克双髻山,登高涉险,感受暑湿泻痢之症,元气已亏。 “九月复疮病大作,迨新病初愈,即奉调永安督剿,无暇调理。 “古束冲之役,伤心呕红。 “坠马岭下加以救荔援省,鏖战月余,劳伤过度,以致受病益深,难期速效。 “……三月以来,百方诊治,他病俱除,惟旧有气疼之症,时发时止,而两足麻木,行动仍不便利。皆因卯年攻打滑县,左腿受过矛伤。又西宁旋师途中,忽染瘫疾之症,经年始愈。 “今则年老衰弱,瘴厉交侵,以致旧疾复发,步履维艰。深恐转成残废,殊属万分焦急。” 再详细讲述自已的病情,还把一些陈年老事翻出来,希望咸丰还想着他这条老狗的忠心,至少是曾经的忠心耿耿。 向荣(1792年一1856年),字欣然。四川大宁(今重庆市巫溪县)人,寄籍甘肃固原(今属宁夏)。 向荣幼年失学,及成年,以行伍隶属固原提标,受到陕甘总督杨遇春赏识。 后随杨遇春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起义和新疆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张格尔的叛乱,因打仗勇敢,常作为先锋出战,颇受上司赏识,积功擢升至甘肃镇羌营游击。 道光三十年(1850年),湖南新宁县爆发李元发起义,向荣调任湖南提督,前往镇压,败义军于金峰岭,俘获首领李沅发。 从向荣的过往经历来看,真的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一无是处的将领,至少,他曾经勇敢过。而且,连杨遇春都赏识他,说明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如秦定三之流,被民间称为“草包”。 作为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在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下,战场又是条件艰苦,历经三年,一身病痛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向荣请病假,希望提前退休,我认为也是正常。 可问题在于,皇帝是一种不可讲理,不可理喻的物种,只要他愿意,他可以不顾有没有大清律的限制,按照自己的心情,随意决定你的生死。 所谓“伴君如伴虎”,实际上就是制度性缺陷。在大清这种制度之下,没有人可以有确定的安全感,包括咸丰自己。 “……奴才赋性愚钝鲁,数十年来,凡整饬营务地方,均皆任劳任怨,实心实力,从未偷闲置散,畏难苟安。即一生打仗,均在前敌,未肯稍落人后。凭一点血诚,以报君父……现在凛遵谕旨,赴楚援剿,惟有力疾前往,誓死图报,断不敢顾惜身躯,自外生成……奴才就于八月初二日交卸,扶病起程,由舟前进……”(以上均摘自三九荆棘《向荣奏报自桂林起程前赴湖南援剿折》) 咸丰收到向荣奏折,也许是有所触动,毕竟,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在一个二十郎当的小年轻面前,战战兢兢,可怜巴巴。也许是实在手头没人,再怎么讲,向荣的经验在这,又知根知底,如能够到长沙协助防守,也许会有一点作用,于是下旨给徐广缙: “前据徐广缙奏参向荣藉病规避,当有旨将向荣革职,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兹据向荣奏遵旨交卸,赴楚援剿,并详陈患病情形。 “自因该大臣参奏,恐干重罪,是以赶紧赴楚,但未将咨请该督代奏开缺一节声叙,仍不免藉词巧饰。” 向荣的师爷估计水平一般。你既然已经看到了徐广缙的奏折,那么就应该清楚,你向荣称病申请退休的事,咸丰已经知晓,这事怎么能够不解释一下呢? 在咸丰看来,你不解释,就是心虚,就是不老实,还想蒙混过关。 “朕以向荣久历戎行,屡次优容,原为其才尚可用。唯屡于军务吃紧之量,称病迁延,是以降旨,加以严惩。 “该革员此次奏报,似尚有愧惧之意。 “著徐广缙再行察看,如向荣实系知感知惧,力疾自效,妈由该大臣奏明暂停发遣,留于军营差遣委用。 “向荣前在湖南尚有劳绩,现当需人之际,若令置身局外,于事亦属无济。 “倘乃前观望趋避,并非感激思奋,就令留楚,亦难期得力。即据实奏明,仍遵前旨以遣。想该大臣操纵驾驭,自能仰契朕心也……” 徐广缙还能说什么呢,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咸丰对向荣这么偏心,当时就应该按向荣的意思,直接向咸丰报告他申请退休,什么话都不说。如此,说不定咸丰反而会把向荣一刀喀嚓了。 向荣八月初二起程,十九日到长沙。江忠源认为“向军门自桂林起病来省,父老留住城中,省垣想无顾虑。”看来,对于向荣守城经验,还是有一点信心的。能得到江忠源的认可,想必向荣确实不是草包一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