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 35岁后,能不上班就别上班了。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上班的。我们要为自己工作。 如何为自己工作? 第一是长出老板思维;第二是树立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第三是把不行当成工作的开始,第四是深度工作,创造心流体验。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朋友说,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辞职,可是想得越多越不敢辞。 我说,现在的压力太大了,可能我们想做的事都不敢去实现,只能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可不想还好,只要一想根本回不到神。 朋友说,我突然读懂了陈丹青那句,我像虫子一样工作,但就是厌恶上班。 我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朋友说,上班是刑期,工作是救赎。每个人的一个坎,总想要不自己就这样一辈子算了,就算让我继续当螺丝钉也可以,不想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我说,我们总是把习惯当成是自己的自律,可我们的习惯有些是不好的习惯。只要我还在工作就可以了。 我的饭碗还在。 朋友说,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说透真相,把工作当乐趣是天堂,当义务是地狱。我们总误以为熬到退休就能自由,却在格子间里把自己炼成废铁。 我说,真到退休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了,35岁是关键。 朋友说,现在我们都可以看到打工者死于35岁,老板生于25岁。查尔斯·施瓦布18岁在工地被嘲笑,装什么勤奋?他却在水泥堆里啃《建筑力学》。当钢铁大王卡耐基发现这个看图纸入睡的年轻人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5岁成为总经理,最终缔造美国第三大钢铁帝国。 这不是励志童话,是生存法则,当你用老板思维榨干每个平台,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我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朋友说,用不行就干到行,替换算了,自己做自己的伯乐。稻盛和夫说,觉得不行时,才是工作的开始。他当年被拒27次后,硬把京瓷做成世界500强。 我说,太难了…别人可以具体到失败多少次,可我们年轻人失败一次都是不得了的事了,一次就足矣不能让我们翻身。 朋友说,现在想成功,难度更大,碎片化的时间,让我们一天都非常忙,但是没有一个结果,通过观察真正的高手,他们用的90%法则淘汰80%琐事并且关掉所有通知专注核心。 我说,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吧。 朋友说,就像学生时代解出压轴题的快感,这种物我两忘状态,才是超越35岁危机的终极武器。 我说,那时间已经是过去式了… 朋友说,35岁那天,我很多次把自己的资料扔进碎纸机,可第二天还是第一个到办公室。 现在每天叫醒我的不是KPI,是银行卡到账提示音。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那句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 可现在我就是被关住了… 你呢? (完) 感谢阅读!祝您越来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