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律师说法商 2025-4-2816:29广东广东扬鸣玉律师事务所律师 引言:一套房掏空半生积蓄,却成子女离婚的“嫁衣”? 李阿姨夫妇为儿子全款买了婚房,登记在儿子名下。不料婚后5年儿子离婚,儿媳要求分割一半房产。法院判决:房产归儿子所有,但需补偿儿媳婚后共同还贷及增值部分!李阿姨的养老钱瞬间缩水一半…… 核心问题:父母掏钱买房,如何避免子女离婚时人财两空? 一、法律硬核:为什么房产会被分割? 1. 婚姻财产默认规则 婚前购房:若登记在子女一人名下,属于个人财产,但婚后共同还贷部分需补偿配偶(《民法典》第1087条); 婚后购房:即使父母出资,若登记在子女夫妻名下,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离婚时均分(《民法典》第1062条)。 2. 父母出资≠产权归属 关键漏洞:大额转账记录只能证明资金来源,无法直接锁定产权; 血泪教训:北京一案件中,父母给女儿婚后买房全款,但未签协议,法院认定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父母败诉。 二、3份协议+2个操作,保住父母养老钱! 协议1:婚前购房——赠与协议(公证版) 适用场景:子女婚前由父母全款购房,需锁定个人财产。 协议要点: 标题明确为《赠与协议》; 写明“此房仅赠与子女个人,与其配偶无关”; 附条件条款:“若子女离婚,父母有权收回房产”; 必须公证(公证后不可撤销)。 操作步骤: 父母与子女签订协议,注明房产信息、出资金额; 办理公证,留存公证书; 房产登记在子女一人名下。 效果:即使子女离婚,房产仍属个人财产,配偶无权分割。 协议2:婚后购房——借款协议(双签版) 适用场景:子女婚后父母垫资购房,需避免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协议要点: 标题明确为《借款协议》; 写明借款金额、用途(如“用于XX房屋还贷”); 要求子女夫妻双方签字确认债务; 约定高额违约金(如“逾期还款需支付30%利息”)。 操作步骤: 父母与子女、儿媳/女婿共同签署协议; 转账时备注“借款”而非“购房款”; 保存催款聊天记录(如微信:“你该还钱了”)。 效果:法院认定债务关系,配偶需连带偿还,父母可优先收回出资。 协议3:产权控制——共有协议(份额绑定版) 适用场景:父母与子女共有房产,保留控制权。 协议要点: 明确产权份额(如父母占70%,子女占30%); 约定“子女擅自处分房产(如卖房、加名)需赔偿父母70%损失”; 附加赡养条款:“若子女不赡养父母,父母可无偿收回房产”。 操作步骤: 父母与子女签订《共有协议》,办理产权登记; 若婚后购房,需配偶书面同意放弃部分产权; 定期更新协议(如每5年一次)。 效果:父母保留产权主动权,子女无法单方面处置房产。 三、真实案例:协议如何保住房产? 案例1:婚前赠与协议+公证,胜诉保房 上海某离婚案中,男方父母婚前全款买房并签订《赠与协议》(经公证),法院认定房产为男方个人财产,女方仅获补偿装修款5万元。 案例2:婚后借款协议+双签,追回70万 深圳某案件中,女方父母婚后出资100万还贷,签订《借款协议》并要求小夫妻签字。法院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女方需偿还父母70万。 案例3:共有协议+产权登记,阻止儿媳分房 北京某家庭,父母与儿子签订《共有协议》(父母占60%),房产登记为共有。儿子离婚时,法院判决儿媳仅分得儿子40%份额中的30%(即总房款的12%)。 四、代际提醒: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公证是关键: 赠与协议必须公证,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借款协议需配偶签字,否则不生效。 转账备注要精准: 婚前出资备注“购房款”(默认赠与); 婚后出资备注“借款”(锁定债务性质)。 警惕“道德绑架”: 法律不认可“以房抵赡养”,即使父母赠房,子女仍需履行赡养义务; 若子女不尽孝,父母可通过诉讼收回房产(需有书面协议)。 五、终极避坑指南:从买房到协议全流程 步骤1:婚前买房 操作:父母全款购房→签订《赠与协议》(公证)→登记在子女一人名下。 效果:完全锁定产权,配偶无权分割。 步骤2:婚后买房 操作:父母垫资还贷→签订《借款协议》(双签)+转账备注“借款”→保留催款记录。 效果:配偶需连带还款,父母优先收回资金。 步骤3:产权控制 操作:父母与子女签订《共有协议》→登记为按份共有(父母占大头)→约定“擅自处分需赔偿”。 效果:防止子女私自卖房或加名。 结语:爱是情分,法律是底线 父母为子女买房的初心是爱,但缺乏法律保障可能让这份付出变成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记住: 婚前买房:协议公证+产权登记,双保险锁死资产; 婚后买房:借款协议+共有份额,进退有据; 亲情底线:钱可以给,但必须“留痕”!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