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田忌赛马 板块一 课题导入,了解基本信息 上节课,我们读了《自相矛盾》,发现卖矛和盾的楚人的思维是行不通的。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个谋略家孙膑,看看他的思维为什么行得通。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司马迁、《史记》或两位主人公有什么了解? 3.轻声读文,了解故事。 4.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赛马?他们是什么关系? 田忌与齐威王。 (2)赛马是以什么规则进行的? (出示以前版本,方便寻找)双方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一共比三局,每一局用一匹马。 板块二 精读,了解思维过程 1.之前的比赛 (1)课文中只写到了一次比赛,可是前面几次比赛,谁赢了?(指导书写:赢)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2)猜一猜,前几次比赛,田忌和齐威王的马对战顺序是怎样的?(师板书) 2.调整出场顺序后,是怎样比的? 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板书) 3.精读比赛过程 (1)朗读11-14自然段。 (2)这几个段落写得很简单,但作者用上了一些合适的形容词,让读者没有单调的感觉,哪些词? 第一场:不动声色 第二场:微微一笑 第三场:满意地笑 (3)这三个形容词都与什么有关? 神态 4.精读比赛前期 (1)朗读第3-8自然段。 (2)理解: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对一件事非常有把握。起源于一个画家画竹子的故事。形容做事情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计划和打算。 (3)孙膑为什么会想出调整出场顺序的计划呢?他发现了什么? 他看了几场比赛后,知道了马的脚力相差不多,才有这样的计划。 ·什么叫“相差不多”?如果“相差很多”,还能赢吗? 5.借助板书,讲述孙膑的思考过程,尤其是看到“相差不多”时的想法。 (有生在讲述时加了“齐威王出马的顺序是不变的”这一前提,相机板书。) 6.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认真观察,灵活应对 7.思维练习 比大小:观察甲和乙的牌点,怎么出牌甲胜?怎么出牌乙胜? 板块三 比较读 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开篇就写田忌与齐威王的比赛,输了后不开心,再写孙膑献计,第二次比赛获胜。 写一次比赛与写两次比赛,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为什么? 【板书设计】 ![]() 【课件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