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楚系简帛、小篆构形与楷书一致,由“日、木”上下组成。皆用其义,配音“高”,阴平,表示高高在上;音变为上声,兼及“老”字,表示老练、成熟。 构意是日上树梢,渐高渐老。指太阳升起,位置越来越高,光线越来越成熟毒辣。 本义是指太阳高照,日光炽热强烈。引申为光明、明亮、高远、白色、清明、清白等。 《诗经·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管子·内业》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注》明貌。《楚辞·远游》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焦氏易林·家人之小畜》杲杲白日,为月所食。《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使婴别将击楚将公杲于鲁北,破之。南朝宋·简文帝《南郊颂》如海之深,如日之杲。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杲杲为日出之容,洒洒拟雨雪之状。 《说文》明也。从日在木上。《段注》日在木中,昒也;日在木上,旦也。《玉篇》高也。《广韵》日出。又,明白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