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死而生的人 ——拜谒闻喜杨深秀墓 刘向军 冬日,积雪尚未融尽,冒着严寒,听着导航的指示,在闻喜县城找到了仪张村,在一条马路的西侧,看到了杨深秀的墓碑。 躲避着泥泞,踩着路边潮湿的枯草,走到这块墓碑前。我抚摸着这块墓碑,认真看了看。然后沿着一道南北向的砖墙往南走,一直走到砖墙围起来的场院的最南端。在院子的东南角有两扇紧锁着的大铁门,透过门缝隐约看到围墙内那座圆形的土堆——杨深秀的墓。大门紧锁,四周无人,我没法进去近距离地拜谒。 1898年9月,慈禧老佛爷以雷霆手段抓捕维新党人,不加审讯,以“谋逆”的罪名即抓即杀。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6人同日被斩首于宣武门外菜市口。因为他们的一死,“戊戌六君子”的英名获得了永生。 当时第一个被斩首的是康广仁,第二个就是杨深秀。杨深秀也是六君子中年龄最大的,时年49岁。杨深秀家境贫寒,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奋斗成为了光绪年间的进士,官至清王朝从五品官员。他精通数学,为人正直,“以澄清天下为己任”。他赞同光绪变法,他上书请慈禧撤帘归政。他们的言行捅了慈禧的马蜂窝,这是路线之争,这是道路之争,只能是你死我活了。 据说当时斩杀六位君子时使用的是“大将军刀”,这是清王朝的一个惯例,对谋反的官员要使用这种未开刃的钝刀,以要增加被处决者的痛苦来威慑他人。杨深秀的长子在山西同乡的帮助下把父亲的尸体悄悄运离刑场,缝了八大针,把头颅与身体缝在一起,而后把尸体从北京运回闻喜埋葬。 历史的结局是维新派失败了,镇压维新派的慈禧成功了,但13年后清王朝就彻底灭亡了。 “戊戌六君子”在当时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他们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而且差一点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走向。他们以自己的死又一次为清王朝敲响了丧钟,于是他们成了英雄。无论是49岁的杨深秀也好,还是年仅25岁的林旭也好,假如他们寿终正寝的话,今天注定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而现在他们名垂史册。 我又尝试着通过门缝往里看,但是那两扇黑铁门关得太紧了,门缝太小了,我几乎看不到什么。但我知道杨深秀就在那里,就在我的身旁。我在大铁门前驻立片刻,默默告别,算作我对河东志士杨深秀的拜谒。 2025.4.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