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玉涵堂(吴一鹏故居)

 苏迷 2025-04-29

       苏州玉涵堂,又称吴一鹏故居,位于苏州阊门外广济路东杨安浜16号,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故居。

      玉涵堂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占地面积4896平方米,建筑面积5468平方米,是苏州城外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群。

       玉涵堂坐落在苏州山塘街东杨安浜,其东近通贵桥,过桥即达山塘街,南向,前临小河。

       玉涵堂建筑群分为四路五进,包括厅、堂、楼、阁、斋等多种房间形态。其中正路偏东的第一、二进为楼,第四、五进是与两厢连通的走马楼。

       第三进的主厅即“玉涵堂”,面阔三间16米,进深六檩14米,扁作梁架,东西两山墙贴砖细墙裙,青石鼓墩柱础,轩敞古朴,是苏州城外唯一一座明代建筑。

       玉涵堂雕梁画栋,如枫拱上的梁托、山脊部分的山雾云等处的明式雕刻简洁圆润,梁下雕刻的花卉、圈草等图案极为精细,体现了明代的文化和艺术特色。

       “孝思维则”出自《诗经·大雅·下武》,全句为“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其意思是永远怀着孝顺父母之心,以先王的德行为准则。这句话体现古人尊祖敬宗、效法先王德行的思想,倡导统治者应继承先辈美德,成为后世榜样,对传承孝道、稳定家族和社会有积极意义。
       玉涵堂“崇德延贤”的门楼也是古宅主人希望子孙能沿袭高尚的品格。

       吴一鹏(1460—1542),字南夫,号白楼,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累官至大学士,出为南京吏部尚书。玉涵堂的名字取“君子于玉比德”之意,体现了吴一鹏对自身道德修养的高要求。

        1982年10月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归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保护管理,并于2002年123月至2003年8月进行了修复,2011年12月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情况:目前全年周二至周日8:00—20:00开放,周一全天不开放。

       东路建筑为桃花坞木刻年画工作室,中路建筑是玉涵堂主厅所在地,西路建筑的山塘人文风情馆分为六大部分,以现代思维的布展技巧和高科技幻影成像手段展现山塘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风情。

       整个建筑群还融合了多种文化展示,如非遗文化、廉政文化等,成为展示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玉涵堂集历史、艺术、文化价值于一体,是苏州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游客领略江南古典园林魅力和明代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

老驴友的视角公众号  25.4.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