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196)东、西杨安浜

 吴越尽说 2021-12-14
苏州百巷(196)东、西杨安浜

东杨安浜 西杨安浜

    东杨安浜是苏州城区西北部的一条街巷,位于阊门外,东接通贵桥,西接西杨安浜。

    东杨安浜以河浜为名。民国《吴县志》将其西杨安浜合称东西杨安浜,《吴县图》《苏州图》均有路标。旧时,该处多为窨制花茶的加工场,最大的一家为开元茶栈。



· 始建于明代的玉涵堂为吴一鹏故居


    巷内有玉涵堂,即吴一鹏故居,俗呼“阁老厅”。玉涵堂始建于明嘉靖十年,是明代苏州山塘街建筑的典型代表作,其名取“君子于玉比德”之意。建筑共四路五进,建筑面积5468平方米。第三进主厅玉涵堂高大宏敞,面阔三间16米,进深九架14米,扁作梁架,前为翻轩。柱础为雕花青石鼓墩,墙身勒脚处为波浪纹雕花砖。主厅轩敞古朴,为明代遗构,建筑风格极为大气。除主厅外,其他为清代或民国建筑。



· 吴一鹏画像


    吴一鹏(1460-1542),字南夫,号白楼,长洲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世宗即位,迁礼部左侍郎。嘉靖六年(1527)进礼部尚书,入内阁典诰,张璁、桂萼忌之,出为南京吏部尚书,两年后致仕。进侍讲学士,历国子祭酒、太常卿。著有《吴文端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吴一鹏特别注重孝道,故居即是他为孝敬母亲修建的宅院。己丑年,他上疏请辞。辞官后,就在住所的西边创设崇正书院, 免费作为周边乡邻子女读书的学堂,并拿出百亩田地,用其收成充当维持书院日常的费用。吴一鹏为官正直,体恤民情又颇著风节,沧浪亭五百名贤石刻上对他的评赞是:侃侃吴公,独持大礼,宁被罪愆,不敢失礼


    由于年代久远,玉涵堂几经变化。清代这里是舞榭歌台。诗人袁学澜曾有感叹:“袍笏登台劝客觞,歌舞楼台枕山塘。人间富贵原是梦,阁老厅高作戏场”。解放后,玉涵堂为苏州城市产业和城市品牌发挥了很大的功能作用。主厅用作苏州茶厂的生产车间,其余为居民住房。



· 东杨安浜2号


    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玉涵堂修复工程被列入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由原金阊区政府作为实施主体组织居民腾迁,实施了全面的保护修缮。

    东杨安浜2号为玉涵堂西一路,建筑面积660平方米,从门厅往里的三进老宅,雕花格窗、砖雕门楼富有浓浓的传统韵味。4号为玉涵堂主体西二路,进门即是2层门厅,三进传统院落。

    从山塘街景区出来,也别忘了前往东杨安浜,这里有着深厚的姑苏文化等着你来探寻。


· 西杨安浜里,是静谧的生活气息


    而若要走到广济南路乘坐轨道交通,“无缝对接”的西杨安浜不失为一条捷径。这条巷子和东杨安浜一样,这里原是河浜,1953年被填塞。

    西杨安浜里没有名人的古宅,有的是山塘街边最为常见的民居。时不时有居民提着菜篮经过,透出的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古城生活气息。


来源:《姑苏古城》公众号

2021年11月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