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香玉涵堂

 圆角望 2016-06-07
爱逛山塘街,那里有故乡的影子;爱去玉涵堂,山塘文化活色生香。穿过川流人群,走过高高通贵桥,往南,人少地旷,靠河一溜石凳,对岸旧墙斑驳,再前行几步,便是玉涵堂。
  玉涵堂,俗称阁老厅,明朝吏部尚书吴一鹏故居。其名由来:“君子比德如玉”。古谓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把玉比喻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修身标准,可见主人道德水准。
  故居大门简单,临街一石库门。踏进门厅,静悄悄两三游客,心便沉静下来。二进轿厅,迎面一幅《白居易开筑山塘图》,上有白居易诗:“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轿马,花船载丽人……”诗人站正中,祥云绕山塘,游客展笑容。是啊!自诗人在此开塘筑堤,整治水涝,便利交通,七里山塘便成了姑苏一景!
  门厅左侧墙上挂唐朝苏州三刺史画像: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见画像,思想起诗人佳作。每人下面寥寥四句,却总结其一生。如韦应物:“少岁不羁,晚而折节。澹诗一卷,渊明比节。”大意早年他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年长发奋努力,达理明节。在当苏州刺史时“勤于吏职,简政爱民”,曾作诗一首赠友“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为管辖地尚有流浪者而反躬自省。至年迈刺史届满,他却没有得到新的任命,竟一贫如洗,无钱回京,寄居苏州无定寺,不久客死吴地。
  细看展厅,新发现屏风后立一乾隆年间石碑,碑名《永禁虎丘染坊碑》,碑文漫漶不清。旁有说明:此碑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水质保护法规,比英国颁布的《水质污染控制法》早96年。当年苏州染坊众多,废水下泄河道污染水质,故立此禁碑,确保河水清洁。
  老祖宗都有环保意识。
  屏风另侧立一铁炉,名“惜字炉”,墙上四句顺口溜:“惜字当从敬字生,敬心不当惜难诚。可知因敬方成惜,岂是寻常爱惜情。”简介:惜字炉是中国古代重视文化的物证。古代文人大都要花一生精力学习写字。于是,人们对写有文字的纸张怀有敬畏之心,不仅不亵渎字纸,亦不准随意糟蹋销毁,见到字纸一定要捡起来,交到惜字局,由惜字局投入惜字炉集中焚毀。
  惜字焚纸是古人对文字的敬畏,也是对知识的尊重。想如今电脑打字,还有几人重视文字的书写?可老话说“见字如见人”,后辈众生还是要多写字、写好字哦。
  穿过天井又一厅,厅中放着个硕大砚台,号称中华第一澄泥砚,六平方米大,旁边挂几支如椽巨笔。站在堂中,如闻墨香阵阵。
  踩双排木梯上楼,猜不透,当年此楼梯分男女,还是主仆上楼?楼上除了我俩,竟空无一人——人们钟情山塘热闹,哪想到这里书香滴滴!
  推一扇古旧木窗,揽一束初春暖阳,不去想此处曾否有过红颜珠泪;不去想楼中或有过笑语愁肠?且享受此一刻淡泊宁静!
  窗外飘来一阵淡淡花香,携伴下楼。
  后园真趣园,小巧玲珑,布置得当。那天,一女管理员见我们入园,上前热情介绍说:“这边是梅林春晓、那边是玉溪风荷。你们来得正是时候,腊梅未谢,红、绿两枝春梅正开。”哦,怪道清香宜人!女子用手一指凉亭,说:“这亭名 ‘忆萱亭’ 是吴一鹏为纪念母亲而筑。据说他母亲本是个丫环,有身孕后被逐出家门,流落山塘,以缝补浆洗为生,含辛茹苦将吴一鹏抚育成人。吴发迹后事亲至孝。因萱草品性谦和、温存,被称为中国的母亲花,故此亭取名 ‘忆萱亭’ 以思念、颂扬其母亲。”
  百善孝为先!
  随女子信步走去,见园中“梅花草堂”里刻着《梅花香自苦寒来》。女子微笑着说:“梅花高洁、耐寒、清香,可比原主人吴一鹏。据说他在任上时,清白正直,办事公道,晚年回到山塘,还不忘捐田百亩,创建崇正书院,修通贵桥,缮山塘河,他是个好官!”我俩点头称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品德、才华是自身不断修炼的结果。
  玉涵堂中,梅香沁人!

  □朱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