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与“医疗器械优先审批”是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领域两项并行不悖的政策,虽然同为医疗器械产品快速上市通道,但两者在定位与核心目标、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结果影响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本期带来两者区别的详细解读,以帮助企业准确区分并应用这两种申请。
一、政策定位与核心目标对比
二、适用范围对比
三、申请条件差异
四、办理流程对比
注:以上仅指国产三类、进口三类和进口二类医疗器械的创新及优先审批流程,国产二类器械的相关流程在其所在地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受理,相关流程时限上各地略有差异。
五、结果影响
六、核心差异总结
定位不同:创新审查聚焦“技术领先性”;优先审批聚焦“临床急需性”。
适用范围不同:创新审查仅限国内首创的第二类/第三类器械;优先审批覆盖更多临床领域及进口器械。
申请条件不同:创新审查强调专利与技术创新;优先审批强调临床优势与国家项目支持。
审批流程不同:创新审查需专家技术审评;优先审批通过专家论证后优先处理。
结果影响不同:创新审查可获得更早的技术指导,降低研发风险;优先审批主要是缩短注册审评时间。
七、企业选择建议
两项政策共同构成我国医疗器械创新的“双轨道”支持体系:
创新审查为原创技术提供“绿色通道”,助力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更适合技术突破性强、研发风险高的项目,需早期与药监部门沟通优化方案。
案例--首个国产人工心脏(2019年通过创新通道获批)。
优先审批为临床急需产品开辟“快速通道”,保障患者可及性。更适合临床需求明确、数据成熟的产品,需快速上市以抢占市场。
案例--新冠检测试剂(2020年通过优先通道紧急获批)。
企业可根据产品特性选择适合的路径,或同时符合多项政策时,优先审批不排斥创新审查(但已通过创新审查的项目不再适用优先审批)。
八、全国医疗器械创新与优先审批现状
据药智医械数据统计,2014年至2025年4月,全国共有1181个产品进入创新特别审批通道(包括国产产品1094个,进口产品87个),其中已获批上市的620个(国产产品572个,进口产品48个)
同时全国共有1460个产品进入优先审批通道(包括国产产品1431个,进口产品29个),其中已获批上市的990个(国产产品971个,进口产品19个)
药智医械数据可提供医疗器械创新与优先审批数据查询与分析,包括全国进入相关通道的所有产品、相关产品分类、是否获批上市、审批耗时、审核机构、通过理由、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等信息,欢迎前往药智医械数据试用体验。
器械创新/优先审批 - 药智医械数据:https://db./qxcxh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