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觉知管理师系列《学会觉知一元思维,生活中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学生有礼111 2025-04-29

图片

我们之前就像一个囚徒一样的,四面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的把我们内在那个人,那个小人紧紧的框在里边儿,我们看不到未来,我们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光明,就好像一个被囚禁在黑牢里的人,所以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环境用二元信念搭建起来的牢房,我们只能在里边儿享受到这种黑暗与苦闷,而如今,当我们打破二元回到一元的时候,我们的人才真正的与天合一!与地合一!与人合一!。

这个时候我们的人就成了一个无限的人,成了一个大人。所以我们古代著名经典大学也说了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的意思就是:从二元回到一元,只有活在一元信念里的人才能够真正成为大人。

为什么活在一元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大人呢?因为一元世界的人他已经看到了真相他已经不再着相,所以他就没那么多烦恼。就好像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儿童,一个棒棒糖都可以让她升起很大的烦恼,那么大人面对棒棒糖她完全不会在意,她也可以去体验棒棒糖的甜味,但是她根本就不会执着棒棒糖,所以棒棒糖没有她也开心,有,她也开心。所以这个就是大人跟儿童的区别。

所以活在二元世界的人,不管他多大哪怕是100岁,如果没有从二元的世界里跳出来人,就是个儿童是个小人,那么如果你能够从二元的信念当中跳到一元,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你都是一个大人。

所以我们的大学经典,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就是大学的这个道理在于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明白大学之道的道理,换句话说,就是大学之道就是让所有的人都明白都能够从二元回到一元。

在止于至善:就是让人明白让人达到至善,而至善就是指那个一元的平等和不分别,不执着,这个叫至善,没有比它更善了。

凡事没有活在一元的这种信念当中的人统统都是儿童,虽然他的身体很强壮很高大,但是他的心智是很幼稚的,是很二元的,是很烦恼和苦闷的,是很执着的。

所以大人跟小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对一个事情你到底执不执着,所有的执着就是我们烦恼的根源。

同时我也要告诉每一位觉知管理师,刚才一系列的表述只是表述,同时我们也要认知到,我们每一个人要成长都要经历从儿童到大人的这样的一个体验的过程。

所以儿童时期他(她)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有没有错?没有错,只是作为人生生命的初期的一个状态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我们要用一个平等心去对待他,也就是说,我们既要看到儿童跟大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别,同时我们又要看到他们之间的思维方式之间的这种平等性和前后性。

也就是说,这两种状态实际上都在一个圆上,他们的圆心是一个,他们是在圆周不同的地方呈现不同的相,但实际上整个圆周是没有一个高下,没有一个好跟不好的,他都是在这里循环不止。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圆融的思维,你才能够真正的去将一元的思维落地。否则的话,你如果又去评一个高下,评一个好坏的话,那实际上你已经又落入到了二元。

所以真正想回到一元并且将一元真正能够扎扎实实落好地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并不容易。

今天我们就想跟大家分享《怎么样去运用一元的思维,去落地我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事物》

我们知道了,我们明白了还要善于运用,只有学以致用知心合一,那才是真正的知。

我们学了一元思维之后,很多家人觉得获益匪浅,然后在生命当中他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状态,然后在呈现各种各样的状态的同时又会生出很多的疑惑和评判,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一元的思维虽然好,但是他落地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这就好像是水流入大海他必须是曲折的,但是他的路是一直往前的。

我们通过很多的家人的分享,了解了各个家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情绪状态,比如说有一些家人们听完明理刻之后法喜充满,信念很多的就纷纷脱落了,等他一脱落之后突然眼前豁然开朗,就好像到了大海边一样的看到无限的风光,这个时候她升起一个无法形容的喜悦。

在生命当中这种喜悦是在变化的。也就是说,也许她在落地的时候突然又会有一个障碍,有一个事出现在她面前让她措不及防,让她手足无措,这个时候她又会去评判自己,就会说,怎么搞的?我们学了一元怎么遇到事情还是这样的没觉知还是这样的掉进去,还是这样的情绪,甚至有的时候情绪比没有学一元的时候还更大,所以他们会出现这样一种起起伏伏的状态。

有些家人在学完之后,在一段时期内,他会一段时间都充满着喜悦看谁都很顺眼看整个世界都很圆满,那真是活在天堂一般的感觉,但是过了这个时间他又掉回去,又会陷入另外一种恐惧焦虑烦恼这一种二元的思维里边儿,然后又会给自己下个标签,又会去质问质疑,又会在里面纠结冲突,这是怎么搞的呀?如何如何他的念头就会一波接一波一波接一波,这些现象都存在。

那么有一些人学完之后,她似乎理上是通了,但在生活当中还是会很多的烦恼,这个喜悦心她发不出来,但是她的理是明了,这个时候的改变她是悄无生息潜移默化的,但是她看不到,所以她就会很失落会跟别人去攀比,认为别人的状态怎么那么好,而我为什么没有这个状态?为什么我还是那么多的恐惧焦虑忧愁?。那么有一些人学完一元踌踌满志是要改变自己的生命,结果生活给了大大的考验,她可能不但没有断掉她的烦恼,反而可能会有很多的人事物突然扑面而来,让她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有些人觉得财富也没有什么变化,健康也没有什么变化,人际关系也没什么变化,所以他们也会充满着怀疑,充满着疑虑,充满着一种评判。

图片

总的来说,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现象都会遇到,这实际上就是来考验我们,你这个一元的信念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架构起来?你的理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通达?你是真通达还是假通达?你是一半的通达还是全部的通达?你是1/2的通达还是2/3的通达?从这些人事物的考题当中就可以让你自己给自己评一个分。

就好像是我们进入了一座大学,大学里边先教你各种课程,教完你各种课程之后,他有月考有期中考有期末考,有些学校还有日考,每一场考试都是检验你学的怎么样。

那么它实际上就是起到一个作用:镜子的作用,标尺的作用。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来打压你,不是为了来障碍你,恰恰是为了提升你让你知道自己处在哪一个阶段,还需要怎么样去往前推进。

那就好像是给你一把宝剑,然后再给你一个磨刀石,磨完磨刀石再用这把宝剑去试锋,去砍树砍石头去切金断玉,他都是一个历练的过程。这些过程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通通是来成就我们的,通通没有问题,通通带着善意。所以今天分享的主题就是,一切都没有问题。

那天我跟大家分享了六祖慧能的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意思就是,你面对生命当中所发生的种种的事情,你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但是你要于第一义而不动,你要知道这些都是你走向觉悟走向圆满的一个过程,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该有的,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问题。

他们虽然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但是他背后通通没有问题。

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这是觉知管理师第一种思维至关重要的思维,就是,一切的发生都没有问题。

我跟大家在这里揭开一个真相,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肉体他就像一个道具,就像一个机器人,那么每一个机器人的生命状态由谁决定的呢?是给机器人植入程序的那个背后的总体的设计者,他设计了无数无量无边个机器人,然后跟每一个机器人(就是我们的这个小我)注入不同的意识。

所以你就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信念,遇到什么样的智慧,遇到什么样的人生状态,那都是道的一体运作。

换句话说,你现在玩的是二元游戏,谁决定的?道决定的,自性真我决定的。好,你现在又接触到一元的游戏,换一元的信念系统,谁决定的?道决定的,自性真我决定的。

好了,你学完一元的信念系统一元的信念思维之后,你又落地人间遇到各种人事物,谁决定的?道决定的,自性真我决定的。

那么你在遇到这些时候的反应模式,你是能够不着相还是能够执着很多相?你是能够面对境界如如不动,你还是面对境界颠倒梦想?这一切的状态都是背后的那一个道的设计者所决定。

而我们每一个机器人只不过是代表道来体验而已。

所有的发生皆是道的安排。有了这样一个信念,就是真正的一元信念;有了这个真正的一元信念,你生命当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正常。

图片

那么具体到当下的事情,比如说有位家人学了一元法觉得很受益,那么有一天她跟女儿又起了冲突,(就是我们群里的),就是由于一件小事情两个人又闹得不愉快,这个时候她心里就会升起一个念头说,怎么搞的啊?这个角色怎么那么难?如何如何,心里一系列的念头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时候她就没办法将一元这个方法真正的落地,那么真正的落地是什么呢?就是说你跟你女儿发生了冲突,发生了这些纠结的事情,当时你的所遇的反应是正常的,你女儿所有的反应也是正常的。好,这个事情发生之后,你看到了,看到之后怎么办,就再也不要去纠结,让它过去。

这个才是真正的落地,看到就OK,看到就OK,看到就让它过去,而不是纠结在这个地方,不是卡在这个地方去问一个为什么,不要去问为什么,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道的一体流经,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就不要被它迷惑了。

她就让你看到她,这里面什么原因都没有,什么问题都没有,就是这样的如实如是的发生。

你看到让它过去,这个能量就被消融了。

如果你卡在那个地方,对不起这个事情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重复,因为在你卡在那个地方表示你不接纳她,表示你认为她有问题,表示你认为想要改变这个状态,而当你想要去改变的时候恰恰就不能改变,因为你一种执着,你认为她不圆满,你认为她有问题,那么有问题的思维就是二元思维。

我们一元的思维:就是你看到之后你去接纳她,接纳她之后你才能够重新去做选择。

所以这里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我们每一位觉知管理师务必一定要去悟透它。

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发生,不管看起来是好感觉还是不好的感觉,你首先必须要把她接纳下来,要看到她,接纳她。然后你才能够去重新去做出你的选择,比如说这个有问题,你认为有问题的状态,你接纳他之后,其实他没有问题,他只是一种生命状态而已,那我现在有权利不在体验这个生命状态,我有权利体验另外一个生命状态。

当我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我并不是去排斥原来的生命状态,而是我只是想换一种生命状态的模式,这两者都是平等的。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轻而易举的去改变。因为这个时候意味着你既接纳你认为好的这个体验,你也接纳你认为不好的体验。

其实好跟不好的体验都只是一种体验,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那就好像是一块黄金打造成这样一个像,它看起来好像很丑陋,但是它毕竟是一块黄金,所以它很值钱,那么我又可以将这块黄金融化掉,我又打造另外一个造型,这个造型看起来很漂亮它是另外一个造型,但是这两个造型,无论是丑陋的还是看起来美好的,这只是造型不同而已,它的重量、价值,它的质地都一样的。

所以真正的一元思维是这样子的一个一元思维,就是看到两种思维的本质,而不是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你只是做出一个选择而已。


很多的家人学了一元的思维之后呈现着各种各样的状态,有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好自在,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好恐惧好纠缠好冲突,有的时候有的人就不愿意接纳了,就觉得现在怎么还是这种状态,学了一元法呀?其实你真正的明白了一元法,他就已经不考虑状态啦,他只考虑你对这个状态接不接纳。换句话说,你学的一元法到底有没有悟到位,就是看你是否接纳当下的任何一个状态,而不是你的状态好跟坏,不是看你的状态好跟坏,而是看你所有的状态出现之后你的接纳度,你的接纳度就是你的那个空间,是看你的空间有多大,而不是看空间里面那个有形有相的感觉。

图片

所以我再强调一下,我们修一元法是修空间,修心量,修接纳度,修允许度。而不是修感觉修体验,这些感觉和体验,只是你修了空间、修了允许、修了包容之后他的一个副产品。

当你的包容越来越大的时候,好感觉、不好的感觉你通通都能接纳,这个时候的人才真正自在。否则的话,你认为感觉好那就是开悟了,感觉不好又掉回去了,这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你感觉好不可能永远感觉好,你就是再开悟的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他也不可能天天笑,对不对?你再悲伤的人,他也有开心的时候。关键就不在于喜怒哀乐,而在于你对于喜怒哀乐的包容度。

打个比方,就是我们修就是修你那个虚空,而这些有形有相的体验就是云彩,只要你修到虚空,什么云彩都能生出来,但是什么云彩你都认为是正常的平等的。虚空里生出来的云彩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有美的,有光明的,有白的,有黑的,有五彩祥云,有滚滚乌云,有风雨雷电,有晴天,有差别吗?没有任何差别。

作为虚空,它就需要这些东西来丰富它,否则的话,如果虚空没有这些各种各样的云彩只是一朵云,一种颜色一个形状,那是不是太单调了,对不对?所以在虚空看起来喜怒哀乐就相当于云彩,没有问题。

当你看一切问题都没有问题的时候,那你不就成了虚空吗!你成了虚空,你的心量如此大!那你面对各种发生哪有什么烦恼!对不对?

所以我们真正要落地就是所有的事情来了,你当下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就真诚的面对自己。比如说我这关没过就没过,比如说这一关过了,挨过了就过了。比如说有一个人惹你,你这次如如不动,过了很好,又有一个人来惹你,这一关没过你又生气了,又成怨恨了,你看到了,没事一样的!过了没过都一样!。这个时候慢慢的你才能够心才会趋向安定,趋向平和,这才是个正确的修行之道。

所以我们修行的核心我就跟大家指出来,同时也是指给我自己,指给我们每一个人,因为你们都是我的一个幻化,我也是你们每一个人的幻化,所以我在跟你们讲也在跟我自己讲,你们听我讲,也是听你们自己讲,你内在有这些智慧他才会投射出一个我来跟你们分享这些智慧,这些智慧最终是属于谁?属于你自己,属于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本自具足,每一个人无论他呈现什么样的状态都没有问题。

这个一切都没有问题才是真正的一元信念。活在二元信念的人他不可能理解这样的一个信念他也做不到,他也不知道,他也不会接受,也不会接纳。

所以学了一元法,要把这一句话牢牢的记在心里,就是六祖慧能说的,“善能分别诸法相”,也就是说在生命当中喜怒哀乐你都去经历,了了分明,于第一义而不动。于第一义而不动的意思:就是一切都没有问题,一切都是清净平等的。

那同修们可能会说,哪里那么多的核心?其实就一个核心,只是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述,就像是北京只有一个,但是我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路径来到北京,我们体验不同的路径来到北京,你才会真正对北京升出更大的信心。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有什么样的感悟体悟可以在群里在写觉知日记的时候进行一个分享互动讨论,同时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坚定的持久的细腻的去写觉知日记,将一元信念进行到底。

明白了觉知,一切所学都变成了妙用!
觉知就是光明,有光明,山河大地皆是风景。
没有光明,山河大地都是障碍。
最有价值的离我们最近,
可是最难发现,
因为我们习惯向外去找!
阳明先生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可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如何找到觉知,如何运用觉知,如何壮大觉知,如何活成觉知?
《以觉为师》音频专栏将给有缘的你一个圆满的答案!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颠簸到天涯。如今只随觉知去,同归自性般若家!
觉友分享(一):
仔细理顺一下,这一切都是真我的安排,是很奇妙的缘分。感恩遇见!
今年年初,不知道为何,就想读《六祖坛经》,以前没有读过,只是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遂请了一本来读,读的过程中不禁拍案叫绝,似有所悟但又无法表达(理还是不透),自己感慨到:这是唯一一本我能读懂的佛经!内心充满法喜。
之后就各种寻找相关的资料,想把自己还没搞明白的问题搞清楚,就听了台湾体佛法师讲解的《六祖坛经》,又读了《月映千江》(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记)。但是有些问题还是没有搞明白,比如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非常相信六祖所言,理论应该如此,如何在我自身显现呢?永嘉大师证道歌中说“行住坐卧皆是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该如何去修呢?……
上个月经人推荐听《以觉为师》,试听了几节课,我如获至宝,直觉告诉我这里有我想寻求的答案。最初几天几近痴迷的听课(只要醒着基本就在不停的听课)并不断的翻看公众号,先把老师关于《六祖坛经》的讲解全部读了一遍,同时学习一元觉知的理论体系,我感觉犹如晴天霹雳,颠覆以往的所有认知,可以说把我的卡点全部打通。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突飞猛进的提升(超过之前十几年的努力)。
以前非常迷茫,修什么?如何修?现在我明白了,就是以觉为师,安住当下。目前我还需要不断的强化理论知识,时刻与觉知链接,提高觉知力,最后成为觉本身。正如老师所讲的,遇见觉知,结局已经定,光明已经来临!我相信我已经看到了光明的结局!
觉友分享(二)

学了一元觉知课程,我每天都会告诉自己时时觉,处处觉,看世界的眼光完全变了,带着觉知与人互动,爱自然流露,后来慢慢体会我就是觉本身,觉不觉都在觉,觉无处不在。

不在觉之前看待生活中一切事物,会按照自己的认知习惯好恶去分析,定义,评判,分别,回到觉中看待一切事物都是自己,所有定义出来好的坏的都是觉的显化,一切即是佛,都是佛显化出来成就我,供我体验的,此刻感恩之心生起!

觉友分享(三)
听了《以觉为师》的课程,觉知力提升了,大脑好像没有以前活跃了,以前躺床上,就会放电影一样把当天的事情和过去的事情放一遍,高兴的事情就高兴,伤心的事情永远跟随我的心,这应该就是业力的牵引,觉知升起来不会让念头带跑了,觉知升起能感受到当下的状态,一直都没有活在当下,当下的一瞬间就是这样逝去了,这几天收获最大的就是停下来很多妄念,头脑好像得到了休息,从外地回家,一直都在睡眠状态!弹吉琴我竟然也能睡一觉。觉知就是自己的老师!真的就是她让我看到以前跑的样子,真的就是小狗追尾吧一样,一直都跟着妄念跑!感恩一一切美好的相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