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但凡读过初中的人,都应该学过一篇让人头疼的文言文,那就是《送东阳马生序》,它的作者就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但很少有人知道,宋濂有个学生超级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孺。对的,就是那个被诛十族也不向明成祖朱棣屈服的方孝孺。宋濂还有个学生,学问不知道怎么样,地位却没人比得了,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大明王朝的太子爷。这样算来,太子爷朱标和方孝孺还算是师兄弟了! 朱元璋经人推荐认识了方孝孺,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他告诉太子朱标:“这人不错,品行好,你以后当了皇上,要重用他,而且要一直用到老为止。”不过朱元璋觉得他还需要历练,就先把方孝孺送回了家,几年后又授予他汉中教授的职位。朱元璋的儿子蜀王朱椿也很器重方孝孺,聘请他当自己世子的教师。方孝孺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 可惜太子朱标命不好,没等他老爸升天自己就先升天了。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们册封为王,给他们封地,给他们特权,这些王爷们在自己的地盘上作威作福,俨然是一方诸侯。他们老爸活着的时候,谁也不敢对朝廷说半个不字,可老爷子现在走了,皇上是他们的侄子,一个小年轻,要控制他们就有点难度了。朱允炆手下有两个人,一个叫齐泰,一个叫黄子澄,很受朱允炆的器重。这俩人就向皇上建议,要削藩。朱允炆也正有此意,于是大刀阔斧,开干!可是削藩的后果是他没有预料到的:齐王、代王、岷王被废,湘王自焚了。这时候,他的四叔燕王朱棣一看,你小子这样下去不行啊,不得把我也废了啊,于是,他借口“清君侧”,诛奸臣,起兵“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跟朱允炆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 这时候的方孝孺已经被召入朝中做官,朱允炆先是让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侍讲学士,有什么大事小情的,都要向他询问。朱允炆上朝的时候,有时甚至让方孝孺当场批答奏折。方孝孺还担任了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等诸多典籍的总裁。可以说,方孝孺是朱允炆的铁杆支持者,当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发布的讨伐诏令、檄文,都是出于方孝孺的手笔。 ![]() 2 在出征之前,朱棣的重要谋士姚广孝找到了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要拜托他。 朱棣问姚广孝:“什么事情?你直说好了。” 姚广孝说:“南方有个方孝孺,是个学问、品德都很出色的人。您攻入京城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投降您,您到时候可千万别杀了他啊,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断绝了。” 朱棣说:“好!”嘴上虽然答应了,可心里想:“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到时候我要好好看看他。” 3 经过将近四年的战斗,朱棣带着自己的人马,终于进攻到了南京城外。朱允炆看到大势已去,一把火烧了皇宫,从此在人间消失。有人说他被烧死了,有人说他装扮成和尚从密道逃离了南京,到底怎样谁也说不清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谁来当皇上,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朱棣手下的人强烈要求他登基,朱棣假意推辞了一下,就接下了这个自己梦寐以求的差事。他立刻下旨,要重用方孝孺,可是方孝孺不同意,还穿着孝服跑到皇宫的废墟上痛哭流涕,被朱棣手下的人抓住送到了朱棣面前。 朱棣看着这个倔强的文人也没有立即杀他,而是把他关进了监狱,还让他的两个学生去劝说他归顺自己。方孝孺一听两个学生的话,就气不打一处来,训斥他们说:“你这俩小子跟着我这么多年了,竟然还不明白什么是义,什么是是非对错?赶紧给我滚!”你别说,这位先生对朱允炆还是忠心耿耿啊,不过,要是朱允炆真没有死,却压根儿没有想着带方孝孺一起走,方先生知道了这事又会怎么想呢? 朱棣要找人写一篇昭告天下的即位诏书,一时之间又想不到合适的人选。他手下的人都推荐方孝孺。朱棣一听这事靠谱,要是方孝孺答应了,也顺便有了不杀他的理由,也算是给姚广孝一个面子,毕竟自己答应了不杀方孝孺啊! 方孝孺被从监狱里带到了朱棣面前。朱棣一看到他就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方先生穿着孝服来了,而且一上殿就开始大哭,哭得是昏天黑地,声彻大殿。朱棣压住满腔的怒火,对方孝孺说:“我也有苦衷啊,我这是学习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啊!” 方孝孺也不哭了,看着朱棣,问:“那成王在哪里呢?”他心里肯定在想,你这老小子,还有辅佐幼主把幼主辅佐没的? ![]() 朱棣说:“他自焚死了啊!” 方孝孺说:“那为什么不让成王的儿子当皇上呢?” 朱棣说:“国家要有个年长的君主才行啊!小孩子当皇上,对国家不利啊!” 方孝孺又说:“那为什么不让成王的弟弟当皇上呢?” 他这灵魂三问让朱棣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只好从坐榻上下来,走到方孝孺面前,压着怒火,轻声细语地对他说:“这是我们家的家事,先生您还是别太操心了,累着自己就不好了!”这时候旁边的人拿来纸笔,朱棣递给方孝孺,说:“写这个诏书,除了先生您,别人都担当不起啊!赶快动笔吧!” 方孝孺接过了纸笔。朱棣一看,哎呦,这事儿有门儿啊! 可没想到方孝孺写了几个字就把笔扔到了地上,又开始哭,一边哭还一边骂:“死就死了吧,这个诏书我绝对不写!” 朱棣一下子就暴怒了!“你觉得你能这么快就死啦?就算是你死了,你难道不考虑考虑你的九族吗?”这话里充满着威胁啊! 方孝孺这么聪明,哪能听不出来啊,可他压根就不怕,直接怼朱棣,说:“别说九族了,就是诛十族,你觉得我怕吗?你能拿我怎样?” 我靠,这就是拱火啊! 朱棣也不装了,直接暴怒,你不是嘴厉害吗?来人,给我治治他这张嘴!怎么治呢!要说狠,还是朱棣狠啊。他让人拿刀把方孝孺的嘴从两边割开,一直割到耳朵边。 这次方孝孺是说不了话了,又被关进了监狱。朱棣想:“九族我知道啊,可是十族怎么算呢?”不过,这个小问题怎么难得住英明的皇上呢?朱棣很快就有了答案,他下令,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都给我抓起来,凑够十族! 更狠的是,朱棣每抓一个人,都送去给方孝孺看看,意思是你赶紧屈服了吧,你忍心让这些人为了你而白白送命吗?这个可是你亲弟弟啊,这个可是你亲舅舅啊,你再看看,这个可是你大舅哥小舅子啊! 方孝孺呢,也不怂,看也不看,爱杀杀,爱咋地咋地吧! 方孝孺,你再看看啊,这是你的朋友,是你的学生啊,都要因你而死了啊! 方孝孺还是不屈服。 朱棣是真怒了。好吧,那就把这些人全都杀了!这一杀,就杀了八百七十三人!而且受到方孝孺连累,虽不是直接被杀却因此而死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朱棣传旨,把方孝孺拉倒聚宝门外,“磔之”!什么意思?就是肢解分尸啊! 方孝孺还是不怂,死前写诗明志:“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时年四十六的方孝孺,就这样把自己残破的躯体献祭给了自己心中残破的朝廷。 朱棣气还没消,又下圣旨,把方孝孺的老婆孩子也抓起来杀了,把他们家的祖坟也给我平了。执行命令的人赶紧前往,发现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和儿子们都在官兵到来之前自杀了。剩下两个未成年的女儿,被抓了起来,俩姑娘也是刚烈,在路上经过淮河的时候,一起跳水自杀了。 4 方孝孺死了! 但他作为读书人的脊梁没断! 只可惜,后来很多的读书人虽然活着,但脊梁断了!甚至为了主子赏的那一口饭,可以整天胡说八道! 呜呼哀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