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具体作者不详) 千步连翘不染尘,降香懒画蛾眉春。虔心只把灵仙祝,医回游荡远志人。 半翁解读 折一枝连翘,即使随行很远也不会染上尘埃(暗喻远行的心上人也该如此)。我(降香,或将其制作的眉笔)懒得描眉打扮,只虔诚祝愿神灵仙人(威灵仙)把胸怀远志、游荡在外的他招唤回来。四味药、四句诗,描就一段真情实感,妙哉!从格律角度看,这首古绝已经迈向近体诗了!敬畏前贤! AI智能助手 岐伯和连翘关系的传说主要流传于河南新密市岐伯山一带,以下是故事解读:岐伯在大臣沟采药、种药时,常带着孙女连翘。一次,岐伯尝试一种新草药后中毒,口吐白沫、神志不清,连翘见状心急如焚却无人求助。情急之下,她顺手捋了身边的绿叶,揉碎后塞进岐伯嘴里。岐伯吃下后逐渐苏醒,身体恢复。岐伯发现这种绿叶有清热解毒效果,便将其记入中药名录,并以孙女之名命名为“连翘”,还在大臣沟栽种了许多连翘,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诗经·关雎 https://www./article-24038-1.html 2023-7-26 13:30| 发布者: 中国文化 关雎,《诗·周南》的篇名,为《诗经》的首篇,是表现男女恋爱的作品。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这首诗作者佚名,据说是一位医者的妻子给在外出诊的丈夫写的相思信或者吟咏的相思意。 诗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等症的中药连翘启,其花语是预料,花开满枝金黄、摇曳生姿,依此来形容女子轻盈婀娜、温婉可人、纯洁高雅。 又以可活血散瘀、止血定痛、降气、辟秽,主胸胁疼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以及寒疝疼痛或秽浊内阻之呕吐腹痛等症的中药降香承,其花花冠淡黄色或乳白色、旗瓣近倒心形。此一语双关,既似乎是写连翘花香,也指贤淑女子不施粉黛而天生丽质,身上阵阵散发着香气。 再以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化骨刺,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等症的中药威灵仙转,其花色白。白色意味灵气与仙气,与女子祈祷的对象神灵仙人是严密契合的。前三句花色由金黄到淡黄色或乳白色到洁白,是个逐步传变的过程,也是由人到仙的易景换形的渐变,非常的自然,不留痕迹。 后以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主心神不安、神志恍惚、失眠多梦、健忘惊悸、咳嗽痰多、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痈疽发背、惊痫等症的中药远志合,其花色因种类不同较多,意味着女子心里五味杂陈。此句可作两种解读:一是女子希望颠簸流离地到很远的地方出诊的丈夫早日安全返回,一是寄希望于神灵把那个胸怀远大志向、常年在外游历飘荡的心上人给“点化”(医救)回到身边。 整诗以药拟人、以花喻人,把一位温婉贤淑、美丽可人的女子挂记心上人的急切,通过“千步”“懒”等词渲染得喷薄而出;以“不染”“虔心”等词将其纯贞刻画得淋漓尽致,以“灵仙”“医回”等词把其至渝的爱情观描绘得入情入理。 这里特别说下篇名“关雎”的意思。一说是“和鸣之声的雎鸠 [jū jiū]”,即王雎;唐代颜师古《匡谬正俗·关雎》:“按,'关关’,和声;'雎鳩’,王雎。 《诗序》总撮句内二字以为篇名耳,不得即呼雎鳩为关雎也。”一说是水鸟,鱼鹰;宋王銍《默记》卷中:“﹝李公弼﹞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问小吏,曰:'此关雎也。’”而《诗·周南·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现代研究者或认为是写上层社会男女恋爱的作品。后世用此篇名作典故,含义也常不同。(1)借指贤淑的后妃或后妃的美德。(2)借指夫妇。(3)借指淑女。(4)借指正统的诗歌。 总之,这《诗·周南·关雎》诗文中所描写的药、花、人相互影射、交融却自然而然,惟妙惟肖表达的相思情,真真切切地留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成为经典以供后世品茗。(“中国文化”首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请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