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名园知多少?(下)

 唯我英才 2025-04-29

  6、颐和园(北京)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北京城区15公里,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颐和园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批准,颐和园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


  园中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庄重威严的仁寿殿,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7、个园(江苏扬州)
       清代扬州曾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园是以竹石取胜的,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


  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


  个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独具匠心之处,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8、圆明园(北京)
       圆明园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更名万春)三园的统称。始建于清代康熙朝后期。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等朝的建设和经营,最终建成了由三处相毗连,有百余处风景群所组成的皇家御园。

       下图这张照片是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特,在1860年北京被攻陷前拍摄。据专家推断应为圆明园旧景。照片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以20万英镑上拍。


  圆明园总占地350公顷。水面占四成,土阜、叠山占三成。山水之间广植树木花卉,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许多名园盛景。并引进了一组欧式建筑,即西洋楼景区。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帝称之:'实天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旧址是一座约500亩的水景园,雍正三年(1725)扩建为3000余亩,至少有28处重要的建筑群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后,将所见名园胜景绘制成图,'移天缩地'仿置园中,在原有范围内,增建12处新景,达到圆明园建筑的全盛期,至乾隆九年(1744),开始致力于两座附园的建筑。


  嘉庆年间,圆明三园的总面积达5200余亩,外围总长10公里。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景点合计约160处;有'万园之园'之称。


  道光在位时,工程仍不断进行;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焚毁(见火烧圆明园);仅存长春园西洋楼的一部分石雕。1988年1月13日被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9、清晖园(广东佛山顺德)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


  园内叠石假山,曲水流觞,曲径回廊,景趣盎然。银杏千秋,百龄龙眼,玉棠春瑞,沙柳飘扬。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花扑面。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弦歌,听一粤曲,令人心清耳悦,如醉如痴。


  10、绮园(浙江嘉兴海盐)

       绮园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位于浙江嘉兴武原镇绮园弄,占地14.8亩。该园原为明代废园,后冯氏在此建园,人称冯家花园。为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


  绮园园主冯缵斋系清代诗人、剧作家黄燮清之次婿,黄家先后拥有拙宜园和砚园,黄燮清将两园作为次女黄秀陪奁。清咸丰年间(1851-1861),两园均遭兵火毁坏,同治六年,冯缵斋集两园山石精粹,并添置一些太湖石,修筑此园,同治十年初具规模。后又续建了亭台楼阁等,增设景点,并将其命名为绮园,意为'妆奁绮丽'。解放后冯缵斋后人将园林献给了国家,1960年10日至1961年10月辟为嘉兴专署工人疗养院。1967年重修,更名为海盐人民公园。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6月复名绮园,1990年列为省重点文保单位。


  绮园前为宅院,现存三乐堂等建筑。三乐堂为九开间二层楼,前后皆天井,在砖雕门斗上饰飞椽斗拱、隐堂匾额'竹苞松茂'等。所谓'三乐',为'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人,一乐也;父母兄弟俱在,二乐也;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三乐也。'陈从周教授为三乐堂题额。

       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古木参天,布局精美,错落有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各得其宜。进园为一座四面轩敞的花厅'树百堂'。厅前一湾流水。绕厅围山东流,穿洞至山后大池,厅前池上架有曲桥,与隔水相望的堤岸、假山相映成趣,厅后障以小山,山上怪石嶙峋。山后池水明澈如镜,池东岸有'醉吟亭';西北有'临波水榭',过虹桥沿堤向北,路随山转,古藤匍匐,竹径蹬道,盘旋而上,山顶有'小隐亭',为全园最高点。

       2001年,绮园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